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国际化:三亚的未来之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凤舞天涯》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82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国际化:三亚的未来之路
分类号:
X16
页数:
8
页码:
195-202
摘要:
本文讨论了海南省及三亚市如何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作者提到海洋保护不仅是保护资源,更是带着感恩的心重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三亚拥有长达209.1公里的海岸线,19个港湾,大小岛屿40个,生物种类丰富。海洋作为三亚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性资源,需要增强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为此,三亚市启动了“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公益活动,围绕保护海洋环境和弘扬海洋文化的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关键词:
三亚市
海洋保护
旅游资源
内容
让“蓝丝带”从美丽的三亚飘起,让“蓝丝带”飘到海南岛的每一个角落,让“蓝丝带”飘过海洋飘到每一片江河湖泊,飘到全世界飘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三亚南山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冬
飘扬的“蓝丝带”:环保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蓝丝带”飘扬在南海上空
海南省是我国海洋面积最大的省份,浩瀚的大海不仅为海南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基础,也塑造了海南的社会和文化。因此,保护海洋不仅是保护资源,守护家园,也是带着感恩的心,重建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应该就是三亚大小洞天总经理孙冬所说的“到了海南岛,不保护海洋就很落后了”的准确含义。
海洋保护,全国看海南,海南看三亚。第一章我们就提到三亚境内海岸线209.1公里,有19个港湾,大小岛屿40个。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鱼类1064种,虾类350种,蟹类325种,软体动物700种。珊瑚保护区面积85平方公里,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三亚地处中国南疆,南海的天然资源为三亚提供了优越的气候环境和无尽的资源,不管是传统的渔人之利、舟楫之便,或是现代高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南海都为海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①
对于定位于“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三亚来说,海洋是其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甚至可以说是三亚发展旅游产业的基础性资源。但近些年,随着三亚游客的急速增加,海洋的环境保护就成了一个突出的问题,“随着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粮食和水危机的阴影重重笼罩在人们的头上,南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环境破坏日益严重,资源日趋枯竭。每年数以千万人次的游人来海南旅游观光,购买和食用海洋保护动物的现象屡禁不止,玳瑁、珊瑚、海龟等海洋保护动物和资源被掠夺和破坏”。如何树立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如何有效地保护海洋资源?这些问题成了摆在三亚面前急需回答的问题。
正是基于对保护三亚海洋资源的高度认识,基于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高度责任感,2007年,三亚市以三亚南山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三亚“龙抬头节暨南海祭祀典礼”为重要契机,启动了“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公益活动,并围绕“保护海洋环境,弘扬海洋文化”这个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这一公益活动是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海南省旅游局、三亚市人民政府、《海南日报》社、海南省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市海洋与渔业局、市旅游产业发展局、三亚南山大小洞天发展有限公司等单位发起承办的。
“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是一项公益性活动,“蓝丝带”是一种保护海洋环境的语言。通过这个可以普遍交流的象征符号,“蓝丝带”公益活动试图把全世界联系起来,使更多的人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唤醒其对海洋的保护意识。小小蓝丝带戴在手腕,时尚而高贵。正如《爱的奉献》歌词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它提醒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此变得洁净的不只是海浪、沙滩,也有我们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
据孙冬介绍,除了在2007年发起“蓝丝带”海洋保护计划外,三亚还举办了“洞天杯蓝丝带海洋摄影大赛”,分为专业组和网络组,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在天涯社区里,投稿的照片大概有五六百幅。评奖后,“蓝丝带”公益协会还在一个很大的背板上,把这些照片一一喷绘出来,配上宣传册,沿着环岛公路到各市县展示分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欢迎。通过这一活动,三亚不仅获得了广泛的注意力、知名度,更为重要的是,它对海洋保护理念的宣传,塑造了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使这些注意力的品味、知名度的含金量大幅度提升。
在2007年底,三亚还成立了“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这是一个公益事业性质的社会团体,以“致力于海洋环境保护,倡导关爱海洋、守护蓝色家园的理念,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为海洋环保事业做出贡献”①作为立会宗旨和工作目标。
在今年,三亚又做了个“‘蓝丝带’海南行”的活动。也是在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这天,“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从三亚出发,沿环岛公路对去年的活动加以巩固拓展。孙冬,这位“蓝丝带”计划的发起人、三亚“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秘书长说,从活动获得的信息反馈看,“其实每个人都有公益心,问题是找不到恰当方便的表现形式,‘蓝丝带’就给他们提供了这种公益心表达、凝聚和升华的机会”。孙冬计划着在明年开展“‘蓝丝带’中国行”活动,2009年的中国沿海省市将飘扬起“蓝丝带”;2010年开展“‘蓝丝带’港、澳、台行”活动;2011年开展“‘蓝丝带’世界行”活动。“蓝丝带”将给三亚、海南、中国、世界带来更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南海龙王庙:“蓝丝带”的前奏曲
那么,“蓝丝带”活动是不是一种“突发奇想”,是不是一个“偶然事件”呢?答案是否定的。三亚在2005年就开始举办祭祀南海的活动,这可以说是“蓝丝带”海洋保护公益活动的前奏曲。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历的二月二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龙抬头节。传说这一天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这天之后,大地将甘霖普降,惠泽四方,粮食丰收,人们生活富足,因此在民间每逢二月初二有拜龙的活动。但龙抬头节主要是在北方比较盛行,在海南,人们对这个节日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大小洞天连续多年努力举办这个节日庆典,不仅激活了当地深厚的龙文化积淀,而且在海南,甚至在全国都确立了自己的影响和地位。回顾“龙抬头节”得到海南人们认同的历程,孙冬借用鲁迅的话感慨道: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人之事。从2005年开始,以道家道教为文化主题的大小洞天景区就坚持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举办祭海仪式。孙冬介绍说,三亚的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则相对薄弱,如何实现二者叠加、交相辉
映是景区管理班子进行战略规划时的思考重点。道教中的龙文化元素和保平港的黄龙庙给了他们创造的灵感和素材,南海、龙王就这样诞生了,既横空出世,又水到渠成。经过专家学者和地方贤达的研讨论证,他们修建了一个南海龙王庙,并以此为依托开展相关民俗文化的活动。孙冬进一步阐述了这样做的三层意义:“第一,这既符合当地民俗的信仰传统和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对这种传统和需求加以规范。当地人是每个村子修建一个小庙,非常朴素,文化含量相对较低,很难很好发展。现在我们修建龙王庙,把一些文化典籍的内容丰富进去,对这种信仰本身是一种激发,对民众信仰生活是一种丰富。第二,它为三亚增加了一个新的旅游元素。在此之前,我们虽然经常听说什么龙王庙,但我们脑子里很少有一个具象的东西。我们虽然说我们是龙的传人,但我们对龙文化的理解十分模糊,事实上龙文化本身的发展也十分复杂。我们修建了南海龙王庙,把学院派的研究和地方信众结合到一起,使我们相对弱势的文化旅游得到加强,也为我们国家龙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龙王这个神有伏波安澜、靖边威远的意义。我们知道,西沙、东沙和南沙在行政上都隶属三亚,守卫蓝色国土是我们三亚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这个龙王庙,就隐含着这样的深层含义。下次来仔细看看庙里的那些对联,你就更清楚了。”
由南海到龙王祭祀,由龙王祭祀到海洋保护,这既是逻辑的演绎,也是理解的深化。祭祀南海,是因为对海洋的崇敬,是对海洋多姿多彩的美妙的叹服,是对海洋变幻莫测的惊异,是对海洋孕育生命的敬重。如果说前两年的祭祀南海表达的崇敬是传统的、感性的话,那么,“蓝丝带”计划则是现代的,是理性的升华和超越。从神秘到崇敬,从感恩到保护,传统与现代、情感与理性就这样有机地融合交织在一起。孙冬说自己提出“蓝丝带”计划创意一点也不突兀,而是如草蛇灰线一脉相引。
“蓝丝带”:民族的与国际的
“蓝丝带”虽然是源于三亚本土的民族文化,却具有国际性的意义。如果说传统的祭祀海洋,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寄托,那么现在三亚的祭海,则是表达了一种环境保护的理念,这是一种现代性的发展理念。在这种现代性的发展理念里,海洋不再只是一种对象性的物质存在,而是世界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环节,这样的生态系统用我国古代哲学话语表述就是“天人合一”。
“蓝丝带”和2008北京奥运会的“绿色奥运”主题密切相关,“绿色”的环境保护的奥运理念赋予了“蓝丝带”以国际性的意义。孙冬说:“环保是一种世界语言,是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人去沟通的事情,所以它就是一种国际化的载体和表达方式。”“蓝丝带”把世界人民联系在一起,共同维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对于什么是国际化这一问题,孙冬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国际化更多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气质,而并不是说你的酒店很豪华、你的指示路牌变成英文,你就是国际化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蓝丝带”恰恰就是一种国际化的理念,恰恰就是对国际化的精神气质的塑造和熏陶,因为它诉诸的是人类保护海洋的共识,是为了解决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
环境保护要有人去说,更要人去做,尤其是要有尽可能多的人从自身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地做起。正是带着这样的理解,怀着这样的梦想,孙冬用诗一样的语言激情呼吁:“让‘蓝丝带’从美丽的三亚飘起,让‘蓝丝带’飘到海南岛的每一个角落,让‘蓝丝带’飘过海洋飘到每一片江河湖泊,飘到全世界飘到我们每一个人心中。”
差异化战略与三亚独特的本土历史文化
三亚虽然有“东方夏威夷”之称,但三亚毕竟不是夏威夷,也不应该是夏威夷,三亚应该走自己的路,一条和别人不同的路。
这条不同于别人的路,既表现在三亚的自然生态环境上,更表现在三亚的城市文化上。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三亚的城市文化应该是独特的城市文化,是属于自己的城市文化,而非对别的城市的摹仿和套用。换句话说,游客来三亚,不是为了看“夏威夷”,而是为了欣赏三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三亚如果不能满足游客的这一需要,而只是跟在“夏威夷”们后面亦步亦趋,那么三亚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现在,旅游城市不仅面临着国内城市的竞争,还面临着国外城市的竞争,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旅游城市之间,三亚如何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如何吸引游客的注意?如何让游客来选择到三亚旅游而非其他城市?三亚给我们的回答是:三亚应该建设独特的城市文化,亦即“差异化”的文化。
差异化战略来自于迈克尔·波特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一书。他在书中提出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即“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①。差异化战略的核心就是以自己独特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一战略已经成为现代营销的重要理论。当然,差异化理论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药”,但套用一句老话,我们可以说“差异化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差异化是万万不能的”。
差异化战略对三亚城市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在于,从差异化战略的视角来看,三亚的城市文化建设应该注重挖掘自身的本土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由于“生于斯,长于斯”,所以不会与其他城市文化产生同质化竞争,而且“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由于三亚本土文化的民族性,所以才会产生国际性的吸引力。相反,如果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国际化”,反而会丧失自己的民族特色,最终结果只会“两败俱伤”——既不民族又不国际!
三亚的文化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有些景点不仅仅具有自然意义,还具有文化意义,比如江泽林书记所提到的,三亚的很多地方,要从景点方面去看,同时也要从文化方面去看。
三亚的历史悠久漫长,根据历史资料,三亚是秦始皇所设置南方三郡之一的象郡,也就是当时的崖州。三亚地区一万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在三亚荔枝沟镇落笔洞内及附近,曾发现古迹,沿海还有古波斯人墓群。到了唐代,三亚成为放逐之地。经过长途跋涉,远离帝京,面对茫茫南海的被贬之人,不由得会产生人在天涯、已近海角、无路可走的无限感慨与悲凉。唐代宰相韩瑗、名僧鉴真、宋代名相赵鼎和纺织家黄道婆等都到过这天涯海角之地。三亚有多种宗教并存,主要有伊斯兰教、佛教以及道教,各种宗教在当地保存得都较为完整。同时,在三亚,由中国传统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而产生的极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服装、舞蹈、传说、民间故事、音乐及雕塑等,都丰富了三亚民间文化。②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三亚这些丰富的本土历史文化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的三亚市领导已经从高度上认清了本土文化在旅游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三亚的历史文化背景特点决定了三亚必须引进现代时尚文化,通过与当地传统文化结合来推动三亚旅游文化的发展与提升。”①三亚本土历史文化是根基,代表着文化建设的民族性;现代时尚文化是枝叶,代表着文化建设的国际性。根深才能叶茂,只有立足于三亚本土文化的发展,才能够促使文化产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也只有如此,文化才能真正成为三亚的城市灵魂。这就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辩证关系:只有扎根于民族性的国际性,才是真正的国际性,而只有具有国际性的民族性,才能使民族的文化散发出光彩的魅力。
“人人都是三亚的名片”——三亚的人才建设战略
《管子·权修》中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这段话的核心思想就在于提示人才建设的长远意义。
在2004年3月15日,三亚市委市政府曾召开“三亚市旅游产业转型增效协调发展座谈会”,与会者普遍认为:“三亚的旅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制约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旅游相关的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但旅游从业人员的能力没有同步提高,而且人才需求的缺口很大。”会上海南大学杜文才教授提出,政府应该积极回应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把培养三亚旅游产业的人才放在优先考虑、优先发展的地位。②
旅游业是典型的服务行业,旅游产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准。在这方面,三亚还有很大的欠缺,亚龙湾开发区总经理徐总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三亚在软环境建设上和国际相比还差得很多,首先就是服务人员,主要是语言的问题,三亚现在还是很缺语言人才。此外就是人员的素质问题,但这也不是一时就能够解决的,因为这涉及国民性的问题。但总体看来,现在已经好很多了,是逐步改善的。
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必须有国际性的服务水平,这也就要求必须有达到国际水平的服务人员素质。高素质的服务人员是三亚迈向国际化的基石。现在的三亚市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三亚在这方面与国际的差距,明确地把三亚人才建设提上日程。
三亚市还更进一步地提出:人人都是三亚的名片。每个市民都是这个城市的“文化载体”,直接体现着这个城市的文化特征。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通过每个个人来体现的。如果离开了具体的人,那么谈城市文化就是空谈。市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城市形象的好坏,高层次的城市文化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来承载。对一个视城市形象为生命的旅游城市而言,更是如此。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这样说:“三亚是个开放的城市,各个层面的人都要接触我们的游客与我们的投资者。在开放的过程中,对你这个城市形成什么印象,自然元素是非常重要的一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你这个城市的人,而这个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是旅游城市的灵魂,这反映在每个人身上,游客接触我们城市的每一个人,在你身上反映了什么,这样一综合起来,不就是你这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品质吗?所以在这个角度上来说,每个人都是这个城市的形象。”江书记说,“我们要求在三亚工作的所有干部和老百姓都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这座城市,既是对游客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奥运火炬传递在三亚已经落下了帷幕,但三亚新的发展正在拉开序幕。“万里炎荒无觅处,天涯花映海角新”,借助于奥运会的契机,三亚正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踏上开往“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列车”。尽管前进的道路依然在摸索中,尽管前途充满艰辛,尽管将会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但三亚必将依靠自己的努力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机遇,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展翅于中国大地。
附注
①麦思宇、冯丹:“人类是海南海洋污染元凶,‘蓝丝带’将束缚元凶”,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7/03/15/010087222.shtml,2008年6月13日。 ①徐珊珊:“三亚成立‘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近百人出席”,http://news.qq.com/a/20071101/002253.htm,2008年6月13日。 ①余远坤:“差异化营销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以华立‘老伴’手机为例”,《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10期。 ②参阅:http://hnhkzgszrx.com/News/h/i/200609/309.asp,2008年6月10日。 ①燕窝:“三亚不是夏威夷”,《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第3期,第60页。 ②刘宁:“三亚旅游:站在新的门槛上”,海口:《今日海南》,2004年第6期,第14~16页。
知识出处
《凤舞天涯》
出版者:江苏教育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纪实作品,它讲述三亚极力争取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首传城市的幕后故事。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