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道婆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775
颗粒名称: 黄道婆墓
分类号: K826.16;K879.84
页数: 1
页码: 275
摘要: 黄道婆墓是元代纺织家黄道婆的墓地,位于今天的东湾大队平桥村南。墓碑上题着“元代纺织家黄道婆之墓”,墓志介绍了她对少数民族制棉经验和技术的传授和改良。墓地曾多次整修,其中最大规模的是1984年,墓地被围以花窗滴瓦围墙,四周种植松柏、黄杨等树木,中为椭圆石圈土墓,设有供桌和石凳,并立有碑亭和墓标。墓地从1957年起被列为文物保管单位。
关键词: 黄道婆墓 元代 纺织家 墓碑

内容

黄道婆墓,始建于元代乌泥泾古镇(今东湾大队平桥村南)。据《二十六保志》载:“黄道婆墓在二十六保廿八、九图,田六分二厘七毫”。历来未见修记载,年长日久,已荒冢累累,难以辨认。1957年经江苏省上海县人民委员会整修,加高坟台,设石凳供桌,镌石立碑。墓碑正面题“元代纺织家黄道婆之墓”,背后为墓志,写道:“黄道婆的贡献很大,她不仅将少数民族制棉经验和技术带了回来,而且能热心的传授给别人,不断的改良工具和钻研技术,使制棉手续从轧到织布,有了一个完整的操作规程,因而对以后我国棉纺工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和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1982年再次重修,并立上海市委书记魏文伯书题“元黄道婆墓”汉白玉石碑,墓四周遍植松柏冬青。“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夷为平地。
  1984年经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决定,在原地重修黄道婆墓。计划墓地占地一亩,坐北朝南,围以花窗滴瓦围墙,四周种植松柏、黄杨、盘槐、罗汉松等树木,前为绿化地,左立碑亭,右立墓标,墓台以青砖铺地,中为椭圆石圈土墓,墓前设供桌,石凳,中立1962年魏文伯所题“元黄道婆墓”汉白玉石碑。全部价约四万元。1984年起列为国家文物保管单位。
  —《龙华志》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黄道婆研究》

出版者:改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黄道婆是古代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寒,少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从当地劳动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工具,教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及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对当时我国的棉纺织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