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在水南村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道婆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767
颗粒名称: 黄道婆在水南村的传说
分类号: K826.16;TQ171.77+6.4
页数: 3
页码: 262-264
摘要: 文章讲述了水南村的传说故事,主要讲述了黄道婆与亚妹之间的故事以及黄道婆与张亚当的恋情,以及黄道婆在大陆传授崖州纺织技术的经历。
关键词: 水南村 黄道婆 张亚当

内容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崖州(现三亚市)的水南村住有一户汉族黄姓人家,膝下有一女儿名叫黄道婆。她有一个黎族“同年”名叫王亚妹,家住在水南河那边的大丹村。
  有一天,黄道婆的父母带着黄道婆看望“同年”来了。“同年”的爹拿出埋了三年的山兰酒款待他们,席上,亚妹闹着要她爹留黄道婆和她作伴几天。她爹答应了,日头西斜时,黄道婆的父母亲就回家了。
  第二天早晨,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到亚妹家:黄道婆的父母亲过河回家被水淹死冲走了。父母亲死后,亚妹爹就将她当亲生儿女一样收养着,逢年过节,就带黄道婆烧香点烛。有一年“清明节”,黄道婆与王亚妹回到家里,见有香烟袅袅,香炉里插满了烧余的香脚。她俩感到蹊跷,想看个究竟。不久,就见一个与她俩年龄相仿的小伙子从外面进来了。经询问才得知小伙子名叫张亚当,是从大陆那边漂海过来的,他见此宅无人就在这里住下来,并每天烧香点烛。黄道婆听后,感动地对亚当说;“亚当哥,感谢你了,以后你就在这宅里长住下吧”!说完,她偷看了亚当一眼,拉起亚妹就往回走。
  回到亚妹家,黄道婆就忙着织起布来,她被“同年”家收养后,亚妹娘不仅在生活上给她好的照顾,还给她传授纺纱织布的技术,心灵手巧的黄道婆很快就掌握了黎族纺织技术和工艺,织出了彩色鲜艳,图案大方,有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花纹的筒裙和锦被来。
  不久,黄道婆的美名传开了。有一天,大丹村“头人”的家丁忽然登门道:“黄道婆,头人命你在三天之内给他织出最美丽的崖州七彩锦被来,他要作为贡品送给皇帝”。黄道婆见来者口气很大,就婉转地说:“织布都不够自己穿,那里有来做贡品,头人要贡品就自己去织,我不会织”。“头人”家丁见状就跳了起来道:“好吧,你不答应,就等着瞧吧!”说后就气愤的回报头人去了。几天后,头人果然下令:不准黄道婆在大丹村落户。一个漆黑的夜里,亚妹娘就带着黄道婆到南山村附近的一个旧庙里躲藏下来。后来,亚妹娘要给她找个婆家,黄道婆流着眼泪对她说:“同年娘,你的心情我是知道的,但我得等亚当哥回来。”原来黄道婆自从那次和亚当相遇后就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他俩就成了一对不可分开的恋人。几个月后,张亚当突然得讯他父母亲病重,就回大陆去了。临走前,亚当和黄道婆还在海边双双立誓:火烧雷打,永不分离。
  黄道婆等啊!等啊!二年过去了还见不到亚当的形影。原来亚当回到大陆后,他父母亲不久就相继去世了。因无钱买棺材安葬双亲,亚当只好与一船家卖身打工二年来葬双亲。
  二年后,亚当回来了。他找到了黄道婆,不久就带着黄道婆回大陆去了。黄道婆回大陆后,就把崖州的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亲,并在原来的崖州纺织基础上,加予改进,纺出的产品闻名天下。
  讲述:邢亚春,汉族,女,75岁,冲坡镇冲坡村人。
  记录:陈斯林,福报文化站干部。
  (摘自《乐东少数民族古籍》第一辑)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黄道婆研究》

出版者:改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黄道婆是古代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寒,少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从当地劳动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工具,教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及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对当时我国的棉纺织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斯林
责任者
黄道婆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