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婆和丁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黄道婆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763
颗粒名称: 黄道婆和丁娘
分类号: K826.16;TQ171.77+6.4
页数: 2
页码: 244-245
摘要: 黄道婆与丁娘是上海古代的两位纺织手工业的技术革新者。黄道婆教授先进的制棉、纺纱、织布技术,使得江南地域的纺织手工业逐渐发达,出产的土布远销到北方。丁娘则善于弹花、织布,织成的布匹细密软净,因此被称作“丁娘布”,也叫“飞花布”。这两位劳动者对上海的纺织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黄道婆的墓在现在的上海县曹行乡华泾,而丁娘的史料流传很少,据说她的墓在松江西郊。
关键词: 黄道婆 丁娘 棉纺织手工业

内容

从很早的年代起,沪郊各县就有一种习俗:家家姑娘们都会用木机自织几匹厚实的棉布,作为嫁时粧奁中装箱的可爱的东西。这种淳厚的风俗,可以想见棉布纺织在上海有它悠久的历史。但棉纺织在上海得到发展,则由元代黄道婆开始。
  黄道婆是我国13世纪杰出的纺织手工业的技术革新者。据说她在幼年是一个童养媳,生活很苦,沦落琼州(即今海南岛),从当地学得纺织技术。后来她在元贞年间回到故乡乌泥泾(就是现在的曹行乡),不但改进了植棉方法,并且把捍、弹、纺、织的工具加以改革,同时把错纱、综线、配色、挈花等技术,教授给群众,织成花色鲜艳的被褥和其他纺织品,一时行销广远,织户激增。至明初,上海一带已成为一个棉纺织业的中心了。她的墓在上海县曹行乡华泾,两年前已经重修,现在四周添种的花木又都披上新绿。
  黄道婆的遗迹,除了墓以外,还有1730年(清壅正八年)人民为了纪念她而在上海县港口镇建立起来的黄母祠。但据说在明万历年间,早有张之象在张家浜为她立的祠,现在已无迹可寻。清道光间,在南市吾园旁,也建有一座先棉祠,如今留下的也仅有一条狭隘的棉祠弄了。另外,在那附近的梅溪弄,有一黄姑庵,却有许多人误认为黄道婆的祠,实际所祀乃是织女。
  有功于纺织手工业的劳动者,除黄道婆外,在清初还有一位丁娘。丁娘居住松江东门外,她善于弹花、织布,织成的布匹细密软净,新颍可爱,因此就称做“丁娘布”,也叫“飞花布”。后来这种纺织技术传到浦东三林塘,出产丰盛。时人有诗咏黄道婆和丁娘云:
  “吉贝黄道婆力补,剪灯今见纸笼纱;
  天公巧试丁娘手,新样开成顷刻花。”
  这位富于创造的纺织能手丁娘的史料,可惜流传很少,相传她的墓在松江西郊,但已无法辩认了。
  (载1959年4月12日《文汇报》)

知识出处

黄道婆研究

《黄道婆研究》

出版者:改革出版社

本书记述了黄道婆是古代伟大的棉纺织技术革新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寒,少流落崖州(今海南省三亚、乐东等地),从当地劳动人民学得纺织技术。元贞年间回乡,着手改革纺织工具,教授有关轧花车、弹棉椎弓、纺车及织机等技术,促使松江一带棉纺业繁荣发展,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对当时我国的棉纺织业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勋。

阅读

相关人物

拱枢
责任者
黄道婆
相关人物
丁娘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