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物集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大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92
颗粒名称: 二、文物集萃
分类号: K892.39
页数: 10
页码: 135-144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崖州古城、番岭坡伊斯兰古墓群、盛德堂、还金寮等历史文化古迹,包括它们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和知名故事等。
关键词: 番岭坡伊斯兰古墓群 海南 历史文化古迹

内容

崖州古城
  崖州城是中国最南的古城,“炎州此去更无城”,古人的诗句歌咏了此城的独特地理位置。
  根据史志资料记载,宋代以前,崖州无城池,仅围木栅以防寇盗。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开始垒土筑土城。南宋绍定六年(1238年)才砌砖墙。开始城池的规模不大,周长约1000米,高4米多。其后,历代多次修建、改建、扩建,一直至清道光二十一年(1848年)最后一次重修,整座城池的建制基本定型。此时,城墙周长达2270米,城内面积达128820平方米。东西南北各设一城门:东门名“阳春门”,西门名“镇海门”,南门名“文明门”,北门原建高耸的谯楼以供戌守之用,后树石碑一块,额曰:“凝秀门”。东、南、西各城门上也建谯楼,城外开护城河并设吊桥。民国9年(1920年)崖县知事王树人行新政,从城东门外的东关市修筑公路至港门,拆毁东西两门。其后,城墙多处砖石陆续被掘取,仅存南门。现模仿修复的南门与古制稍有不同,南门左右搭修长约50米的城墙,并非旧时规模。
  番岭坡伊斯兰古墓群
  据史料记载,古代迁来海南省的回民曾分居在三亚、万宁、儋州等地。现在,回民聚居地只存三亚市的回辉、回新两村庄。
  又据考古学家普查,海南岛沿海地区现已发现五座伊斯兰古墓群(点):一为梅山古墓群,当地人称为“番人墓”;二为大蛋古墓点,当地称“番坟堆”;三为番岭坡古墓群,旧称“番冢”;四为干教坡古墓群,位于陵水县土福湾村西;五为土福湾古墓群(位于干教坡古墓群东)。
  设公共墓地是阿拉伯民族的传统丧葬习俗。上述五处伊斯兰古墓群,前三处均在三亚市境内,其中,尤以番岭坡古墓群最具有代表性。
  番岭坡古墓群位于藤桥镇东南约4公里处靠海的沙滩上。墓地长约200米,宽约80米,现尚有坟60余座。墓穴前后各树一块珊瑚石刻墓碑,碑的正中顶处浮雕圆月亮,两边加纹状装饰。碑文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墓穴前后二碑相距大约为1.60米~2.1米之间,墓穴和墓碑风格基本上相同,但也呈现出纹饰和书写艺术上的差异,反映出墓葬年代的不同。据史学家论证,坟茔上溯至唐代。下迄于元代。
  伊斯兰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本省本市回族的历史、宗教、文化、民俗、艺术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番岭坡墓地现属三亚市重点保护文物。国内外学者和游人,纷纷前往现场参观。
  盛德堂
  “盛德堂”在崖城镇风光秀丽的水南村中坊,乃是800多年前遗留下来的古迹。此堂前身为裴闻义旧宅。裴闻义是唐朝著名宰相裴度的十五世孙,他在南宋时代任昌化知军,为官清廉,有政声。宰相赵鼎被贬来吉阳军,曾寓居裴家。赵鼎死后,名臣胡铨又被贬来此地,也寓居此屋。胡铨将离开吉阳时,有所感发,因将裴宅题为“盛德堂”,亲笔题写匾额,并写了48字的铭文。此堂后来经裴氏族人修建,扩大成“裴晋公祠”(实为裴氏宗祠,因裴度曾被封为晋国公,祠堂取此名,意在光大其先祖。)。祠堂三开间三进,一进为门楼、耳房、廊亭,二进为中亭及厢房,三进为正厅堂。胡铨所书盛德堂匾额高悬正中。四周筑围墙,是封闭型的明清古建筑风格。此堂清末又修缮一次,雕梁画栋,建制颇堂皇,堂壁间的浮雕、壁画有不少艺术精品;历代文人题写的诗文、对联很多。正堂前厅间两侧壁上有何珍所题一联曰:“世代衣冠,一脉儒流源有自;门庭诗礼,千年道学永相承。”岁月沧桑,“盛德堂”大半倾圮,现存破残厅堂,此对联的下联仍清晰可辨。现当地文化部门正筹措修复此堂文物,供人们游览凭吊。
  还金寮
  明朝成化年间,崖州高山所人钟明,家境贫困,夫妇俩在村边大路旁搭茅棚,向过路行人卖水浆,靠微薄收入维持生计。
  一天傍晚,在收拾浆摊时,发现有一袋硬物触足,打开袋子一看,里面装满金子,一数有“三百金”之多。老实厚道的钟明夫妇计议道:“这客人丢失了这么多金子。现在,不知焦急到什么程度了!”但是,无法寻还失主。他俩估计失主会寻来。于是,坐在寮棚中守护着金子,耐心等待着。等到半夜,果然有一家男女慌慌张张,一路呼号奔走而来。钟氏夫妇问明原委后,就将“三百金”如数奉还。原来,那失主是负责催收乡村钱粮的小职员(陈里胥)。那一天带着官家的粮金过路,走得太累了,入寮棚饮过水浆歇息之后,觉得十分舒服,就轻飘飘地上路,迷迷糊糊地丢下了钱袋。回到家里,妻子一问,他吓呆了,赶忙让妻子、孩子陪着他连夜寻来。
  还金之后,陈里胥心里千万感激,就拿出一半金子酬谢钟明夫妇。钟说:“丢在这里的全部金子我不贪取,难道还想贪拿一半吗?我每天卖浆水也可以过日子了”。陈里胥连连拜谢而去。
  这一则还金佳话,在崖州流传很广。后来,钟明的儿子钟芳考中进士,在朝廷当官,升到户部侍郎职务(相当于今天中央财政部副部长),孙子钟允谦又中进士,钟允直中举人,一门鼎盛,当地人很羡慕,而且附会以为是“还金”德行所得的好报应。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崖州知州唐镜沅为表彰钟明“还金”的德行,特在州城附近的宁远河渡口处,建“还金寮”,又亲笔写了《鼎建钟公还金寮序》,意欲借此“风世教人”。“还金寮”为砖瓦建筑的亭子,两侧有小廊,可供休憩。寮前植刺桐花两棵衬托成一幅简明的农村风情画面,寮中题写着好几副对联,其中一联是:
  杜少陵广厦虚怀,何如一厂蔽人,实惠独能留下里。
  杨伯起辞金雅量,尚待四知克已,真诚终觉逊先生。
  此联摭取历史典故,通过文学比喻手法,歌颂钟明还金的高尚品德,意境甚佳。上联说的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少陵)的典故,杜甫曾写诗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联语说,杜少陵说的广厦千万间,只是伟大的理想(虚怀),不比得实实在在搭一间厂棚供过路人暂歇足、饮口水、躲避风吹、雨淋、日晒,为乡里人留点实惠。下联说的是汉代杨震(杨伯起)辞贿不受的典故。杨震当了州官,到各县去巡视,他的一个当县太爷的学生,半夜里来旅舍拜见他,奉送一份礼金,杨震不肯收。学生急切地说:“老师呀,半夜里无人知道此事,收了也无妨呀!”杨震答道:“怎么说无人知道?天知道,地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一共‘四知'啊!”联话说,杨伯起辞贿时,尚要借“四知”的理念来律已,真诚之处,终于比不上先生(钟明)啊!
  民国15年(1936年)因修建公路,“还金寮”被拆迁。《鼎建钟公还金寮序》碑刻尚保存完好。现在,还金寮已在“海山奇观”附近重建。
  慈禧御笔“寿”字碑
  “寿”字碑原竖在同善堂内,故址约在今崖城兴华酒楼处。同善堂为三进砖瓦结构的厅堂,前进为门廊,二进中间有“鉴心亭”,左右有“回春斋”、“益寿斋”;后进正中为“御书亭”,亭壁上嵌“寿”字碑。“同善堂”与“寿”字碑亭,乃是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知州王亘所倡建。
  王亘乃湖南湘乡人,光绪二十七年来任崖州知州。来崖之前,他在京城皇宫中充当内廷差遣。此人擅长绘画艺术。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适逢慈禧皇太后六十寿辰,光绪皇帝让他代绘寿屏恭贺,还加绘画幅、册页、纨扇等进呈,博得嘉许。慈禧、光绪等高兴了,就赏给他一幅慈禧亲笔书写的大“寿”字和金绣蟒衣、如意袍褂、图章、笔墨等文宝。这在当时被视为荣宠的恩赐。王亘后来奉令任崖州知州,一到任就建御书亭将“寿”字篆刻在石碑上,说是“以志天恩之难忘”,实是他自我标榜的行径。
  “同善堂”于50年代末倾圮,“寿”字碑被埋在瓦砾之中,后被三亚市文物普查队发现,报告市政府。政府于1984年拨款重建“御书亭”在今崖州孔庙右侧,1985年竣工,同时将“寿”字碑移竖在亭中。1995年11月,原碑又迁至海山奇观风景区重竖,供游人鉴赏。“寿”字碑高2.67米,宽1.1米,厚0.3米,重2吨余。“寿”字阴刻在碑的正中,字高1.45米,宽0.68米,笔势遒劲。字顶仿刻约五寸见方的印篆,文曰:“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寿”字左右两侧刻王亘题款,略记“寿”字的来历,竖碑的缘由及时间等。
  文峰塔和迎旺塔
  文峰塔建在今天涯镇深沟营岭顶峰的平坦处,建塔之后,此岭也改称塔岭,岭下的村庄并称塔岭村。
  文峰塔乃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崖州知州陈新槐倡建,原作为崖城孔庙(学宫)的案塔。从崖城向东眺望,塔身如笔,亭亭玉立直指云空,自成一景。有一则传说那位建塔的州官颇乖巧,他令人先在岭顶搭双台演戏比赛,引来四面八方的观众。凡上山观戏者,每人须带砖料二件上山。过了好些日子,观戏的人次多了,他建塔的备料工作也完成了。传说不一定可信,但这个故事却反映着当时建塔工作之艰难,以及人们克服困难的智慧和理想。
  此塔建于海拔200多米高的山顶,高山孤塔正处雷雨风暴袭击的要冲处,昔人没有安装避雷针,但历经200多年,塔身安然无恙,可见当时建筑工程之坚固。
  不幸的是,有人误信谣言,借口此塔破坏崖州风水,压制崖州人才,于1981年结伙暗地把它炸毁。炸塔者已受到法律的惩罚,空留遗憾警后人。
  迎旺塔。在崖城西门外,清咸丰元年(1851年)崖州知州徐咏韶联络有关人士兴建。塔旁原有广度寺(后称观音阁),寺边有“浮南阁”,旧时为崖州人士宴游胜地。现广度寺址已改建城西小学,迎旺塔孤立城西。
  迎旺塔为七级,六角形,砖石结构,中空,塔身高约20米,底座周长13.2米,塔墙厚0.52米。第一级和第二级各开小券门,以上各层虚设小券窗以装饰美观。整座塔基本还保存原状,但已明显倾斜,且底层砖壁也呈现剥蚀破崩迹象。
  迎旺塔为三亚市现存的唯一古塔,有关部门正在筹备维修。
  崖州孔庙
  崖州孔庙也称为学宫,俗称“儒学堂”,为全州最高学府。宋代开始设立,经过多次迁移扩建,逐渐成为孔庙建制的规模,在其中隆重祀奉孔子等先圣先哲,仍然是一州“儒学圣地”,故称学宫的同时,也称“圣庙”、“文庙。”现“崖州孔庙”名称前的“崖州”二字是今人加上的。
  孔庙最后一次大规模修建工作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历四年而竣工。庙座正对南城的“文明门”,庙的前大门称为棂星门,左右侧门分别称“礼门”、“义路”,过“棂星门”为一大空地,中间有“莲花池”(也称泮池),池上跨着石雕的“泮桥”(古人称入州学为“游泮”),越“泮桥”过空地即为“大成门”,进“大成门”就为祭祀台,方形祭台上端为“大成殿”,正殿祀“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神主。殿的两侧配祀颜渊、孟轲等孔门儒学高足传人。大成殿下左右两侧庑廊配祀历代先贤先哲多达70余人。其次,“大成门”左右建耳殿,一为“名宦祠”,祀崖州历代名宦(包括流谪名臣);一为“乡贤祠”,祀崖州籍名人。往下再配建“忠孝祠”“祀当地忠义士人;“节孝祠”祀贞节妇女。大成殿后为崇圣祠,分祀孔、孟等“圣人”的父母、祖父母等。
  孔庙的建筑模仿帝王宫殿格局(因孔子有文宣王封号),四周筑宫墙形成封闭型的殿府,建筑群落中轴突出,左右对称,红墙红门、琉璃窗瓦,庄严之极。大成殿前的石柱雕楹为古建筑中之高级装饰。殿中的原木圆柱,最高的二根达7.75米,最大柱围1.35米。整座建筑物为清代风格,以柱梁构架为支撑,高阁宏丽,意欲烘托“圣人”高大之象征。
  1949年,国民党崖县政府占用孔庙为府署,1950年由人民政府接收。1954年,崖县人民政府迁三亚,崖一区(崖城公社、崖城镇)继续暂用为机关驻地。因历届机关实用需要,孔庙的前半部已拆毁,改建成楼舍。中后半部基本保留。1988年政府拨款维修从大成门至大成殿并左右庑廊等。又仿曲阜建制,雕塑孔子坐像供奉在大成殿正中。在左廊展出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事迹的史画,右廊陈列三亚市博物馆珍藏的“崖州文物”多件。崖州孔庙现为三亚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驸马墓
  宋驸马陈福仔墓在崖城镇北赤草岭土名香草圹处,距崖城约10公里。陈福仔别号梦龙,生于南宋末年,为宋理宗朝驸马,封“驸马都尉”。其兄福存,曾登进士第,后被派来任琼山县尹。当时,中原大乱,南宋朝廷,危亡在即,皇亲国戚争相逃命。陈福仔和公主赵氏也随着南逃避乱,至广东的东莞地方,赵公主病故。福仔携带他的长子先逃至越南,旋从越南渡海至琼山县,找到他的长兄福存。其后,兄弟俩为躲避兵祸,又辗转逃至崖城居住,埋名隐姓,匿迹民间,死后,二人同葬在香山。
  三亚市、乐东县一带陈姓人家乃当地旺族,族人历代奉驸马为迁崖始祖,对驸马墓年时祭扫,清明时节香火尤旺。700多年来,驸马墓已经过多次修建。1989年陈姓子孙又集资重修,加建罗城,立新碑,并将清朝咸丰年间修坟时所竖的三块碑,一并竖立在墓道。墓地在牛栏水库之下,墓顶为“一镜明湖”,两侧山势环护如一座太师交椅。旧时地理先生说这是左苍龙、右白虎的风水宝地。风水宿命之说,当然不可信,但该处风景佳胜,确实令人流连。
  陈氏族人说,驸马别号“五福驸马”,因他原籍福建省、福州府、福清县、福圹村,连同人名福仔一共五个“福”字,是吉祥之兆。但又有另一种说法,“五福”原有典故,用以祝颂驸马“五福浑全”。按《尚书·洪畴》经文曰:“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其实,用《尚书》所指的“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同该驸马的平生遭际相对照,所谓祝颂只不过是一场空幻而已!
  田独万人坑
  三亚田独镇黄泥岭的西北麓,有一座遐迩知名的田独铁矿旧址。田独铁矿是日本侵略军于1939年占领崖县后突击开发的,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我矿产资源的如山铁证。
  开发田独铁矿的劳工,系日本人从各地抓来的。日本兵对劳工施行着野蛮的奴役,残暴的虐待和疯狂的屠杀。劳工被累死、饿死、鞭死、杀死、活埋的人数每天有数十人至百余人。一年死亡2000余人,累计5年间,死亡人数达10000余人。丧失人性的侵略者预先叫劳工挖一个大坑,将死者一批批地集中投入坑中,埋了一层尸体又埋第二层尸体。这个“死亡之坑”就在离田独露天矿东边约50余米处,坑长约100米,宽约50米。当地人民无限怜惜当年遭难的千千万万无辜劳工,将该处称为“万人坑”。三亚市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文物重点保护单位:长留此坑,教育后人,不忘屈辱历史,永慰死难英灵,铭记国仇族难,奋起振兴乡邦!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本书介绍了三亚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南部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里聚集了国内最好的热带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矿产、海洋资源和优质海产品。内外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富足,市民积极开发各个领域,积极为大规模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介绍三亚的现状,诚邀各界前来投资、旅游或洽谈贸易,愿意与仁人智士共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