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相李德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大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83
颗粒名称: 唐代名相李德裕
分类号: K239.5
页数: 2
页码: 121-1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唐代名相李德裕的生平和被贬流寓在崖州的经历,以及他在南方传播中原文化的贡献。文章提到了李德裕与另一政治集团牛僧孺领导的“牛李党争”,以及他被贬后的贫苦生活和不少著名的诗作,如《望阙亭》和《一去一万里》。此外,文章也探讨了历史学界对于李德裕贬地位置的争议和记载。
关键词: 李德裕 唐朝 崖州

内容

李德裕字文饶,今河北省赵县人。他父亲李吉甫在唐宪宗朝任宰相。德裕出身于仕宦望族,英年得志,经历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五个朝代在朝廷当官,曾多年担任尚书(中央部长)、节度使职务(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并两次拜宰相,封卫国公,掌管三朝政柄,是唐代一位炙手可热的显贵政要。当时唐朝廷内部党争剧烈,德裕与另一政治集团的首领宰相牛僧孺为政敌。“牛李党争”,两大政治集团生死倾轧,长达40余年。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牛僧孺得势,李德裕失宠,遂被贬为潮州司马,还在途中继又被贬为崖州(唐代崖州为今琼山市及澄迈县一带地方)司户,大中三年(849年)正月抵达贬所,十二月病故,终年63岁。李德裕父子两代,出将入相数十年,曾培养过不少门生及下属官吏。他的被贬,当时人虽有不少同情心,却又感到莫可奈何,故作诗婉惜道:“八百孤寒齐落泪,一时南望李崖州!”李德裕万里投荒,只身南来,平生旧知,无人敢通音问,悲愤至极,因有“五十余年车马客,无人相送至崖州”的浩叹,心境十分苍凉。他抵达崖州后,穷病交迫,“八口嗷嗷,往往绝食,块独穷悴,终日苦饥”(见李德裕《状侍郎十九弟》)。为了寄托去国怀乡的抑郁心情,每每登上城墙的亭阁翘首北望,曾感愤而作《望阙亭》诗云:“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江山似欲留人在(一作青山只恐人归去),百砸千围绕郡城。”此诗留传极广。还有一首五言绝句影响很大:“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乃是另一位被贬宰相杨炎所作,有不少史家曾认为是李德裕手笔,其实不对。唐代李德裕贬所崖州,虽在琼山市境界,但相传李氏子孙多人,后来流落聚居在三亚市前身原崖州的毕兰村,后又辗转迁移到崖州属下的乐安道(乐东县)境内。现乐东县大安村有李姓数百家,自称为李氏后人,村中曾建有李卫公祠堂,旧时保存着李卫公的冠带等遗物,《崖州志》载:“副使李德裕至崖,招出验之,再三叹息”。又旧崖州五贤祠中也祀有李德裕神主。崖州清代举人吉大文所作《多港黎村李丞相祠》诗云:“万里投荒客,今生入鬼门,朝端无党羽,海外有儿孙,冠带唐家宝,蒸尝李氏村,孤寒空落泪,南极望归魂”。吉氏吊古怀人,悲凉慷慨之极。但在史学研究上,吉大文只承认李氏儿孙流落来崖州,却极力主张李德裕其人的贬地乃是今琼山境内。吉曾上书给时地方长官申明他的研究结果。作为一代名相,李德裕流寓期间对南荒极境的贡献主要在于传播中原文化方面,他的遗裔在三亚地区流传着不少值得后人怀念的遗闻。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本书介绍了三亚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南部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里聚集了国内最好的热带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矿产、海洋资源和优质海产品。内外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富足,市民积极开发各个领域,积极为大规模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介绍三亚的现状,诚邀各界前来投资、旅游或洽谈贸易,愿意与仁人智士共同发展。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德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望阙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