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开辟建筑资金来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大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69
颗粒名称: 多渠道开辟建筑资金来源
分类号: TU984.201.1
页数: 2
页码: 92-9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省三亚市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下,通过出让土地,委托开发和收取城市开发配套费等多种方法,筹措了大量资金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开发,推动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投资体制改革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工程

内容

海南建省后,三亚城市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在1991年以前基本上还是处于小打小闹,规模不大,水平不高,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忽视土地的经济价值,实行国有土地无偿、无限期使用,直接导致城市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了市区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按照大干9个月要完成的市政工程,总投资就需要6亿多元,靠财政投入是不可能的。市政府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积极推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投资体制的改革,采取多条渠道筹措建设资金:一是走“政府控制土地,实行以地建城”的新路子。制定了公开招标、拍卖等形式出让土地的一系列措施和法规政策,采用以路桥带土地,以项目带土地,以土地生效益,成片开发建设,综合补偿的开发模式,在土地生财上作文章,改变以往土地投资只作为发展工业和其他产业的配套投资,开始转入成片综合开发的轨道,对三亚城区进行大规模的综合开发,使土地价值大幅度增值,土地收入显著增加。从1992年至1994年,全市土地批租收入约5.1亿元,把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使国有土地变为政府的开发资金,改变了长期以来三亚财政根本无力搞大规模建设的被动局面,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大批客商投资,引来了项目,又带动了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城市建设的良性循环。二是委托开发,综合补偿。如市开建总公司承建的“三路三桥”工程,主要是通过市政府和该公司进行成片开发、综合补偿的办法来解决资金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路、桥的建设和月川、临春两个小区的开发。三是收取城市开发配套费。1992以来,共收取近3亿元城市开发配套费,全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此外,还采取财政拨款、银行贷款、发行地产投资券、实物地租、垫资建设、中央和省部门投资、吸引外资、社会集资和内部借款调剂等办法筹集到大批建设资金,保证了各项工程资金到位,使市政工程建设得到飞跃发展。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本书介绍了三亚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南部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里聚集了国内最好的热带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矿产、海洋资源和优质海产品。内外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富足,市民积极开发各个领域,积极为大规模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介绍三亚的现状,诚邀各界前来投资、旅游或洽谈贸易,愿意与仁人智士共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