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理环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大观》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18
颗粒名称: 二、地理环境
分类号: P942.66
页数: 5
页码: 5-9
摘要: 本文是介绍三亚市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河流水文、面积地貌、市区风貌和人口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南端,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市地形构成以山地、丘陵、台地、谷地和阶地平原为主。此外,还涉及三亚市的自然景观、人口统计和城市化等问题。
关键词: 三亚市 地理环境 人口统计 气候特征

内容

地理位置
  三亚市位于海南岛的南端,背靠五指山麓。东邻陵水县,北依保亭县,西毗乐东县,南临南海。东西长91.6公里,南北最宽51公里。地处北纬18°13'~18°14’,东经109°29'~109°30’,是我国最南的城市。既是连结东北亚与东南亚的交通要冲,也是这两个区域的地理中心,与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大城市如新加坡、曼谷、雅加达、马尼拉、吉隆坡、台北、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的联系十分便捷。
  季风气候
  三亚市地处低纬度,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4.2℃,7月平均最高气温26.4℃~28.5℃,1月平均最低气温17.4℃~21.0℃。南部平均气温为25.4℃,北部为23.1℃,极端最高气温34.2℃~35.8℃(7月),极端最低气温6℃~11℃(1月)。年平均活动积温8493.8℃~9289.1℃。年日照时数2031.6~2586.5小时,日照率为58%,全年平均每天日照7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545.9千焦耳(130.6千卡)/平方厘米。年降雨量为1100~1625毫米。5月至11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5%~95%,尤其是8、9两月雨量更为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34%~42%;11月至翌年4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15%。旱雨季节极其明显。年蒸发量为2000毫米左右,大于降雨量,故干燥度较大,其值在1.05~1.52之间。本市几乎每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台风的影响,大于6级台风的频率为4.1次/年,大于8级台风的频率为2.8次/年,台风多出现在7月至10月。
  全市河流的径流总量16亿立方米。独流入海河流有:宁远河、三亚河、大茅水、龙江河、九曲河、烧旗河、藤桥东河、藤桥西河、石沟溪。若按枯水年计,市境内地表径流量平均每人2500~3000立方米。三亚市丰水年水量相当于枯水年水量的2倍,年际之间差异较大。至1995年底,全市共有蓄水工程103宗,总库容2.2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6亿立方米。引水工程5宗,引水流量1.8秒立方米。
  河流水文
  三亚河出口处实为潮汐叉道,受潮汐影响,5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2375立方米/秒。三亚河口(三亚市区一带)靠近大海,水面宽阔,从未受过水灾的威胁。历史最高洪水位为5.5米,三亚港最大潮差1.41米。三亚河进潮量大,落潮流速大于涨潮,且河口处束水流急,有利于维持港口水深不致淤浅。三亚地下水位高,沿海地带沙坝多为咸水区,据海南地矿局的资料,在荔枝沟、田独等处地下水可供饮用,但储量不大。近海岸地下水位高,多为咸水。
  面积地貌
  三亚市总面积1919平方公里。市区山系属五指山山脉的南支,全市呈北高南低,沿海东西走廊的地势。由于山系的各向伸展、分割,全市基本上形成一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从北向南地势逐级递降,北部群山叠嶂,地势自海拔300米~1000米以上,南部经台地、谷地呈阶地平原。地形构成为山地占33.4%,丘陵25.2%、台地15.5%、谷地2.6%、阶地平原23.3%。全市成土母岩母质以花岗岩、砂页岩和安山岩为主,花岗岩占56.6%,砂页岩占13.2%,安山岩占14.4%,浅海沉积占9.8%,河流冲积地3.7%,湾海沉积占2.3%。
  按全市大陆架转折线内的管辖区计算,三亚市还拥有4500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这里海区水质清新,污染较少。除个别海区海水中油类含量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以外,其重金属元素(汞、铅、镉、铜、锌等)含量均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类水质标准要求。从海洋生物体污染物质的残毒量来看,三亚海域污染较少,海水资源保护良好。
  三亚市区属海南岛南部开发较早的地区,平原大部分已开发为农田,沿海沙滩平缓,靠近三亚河边有部分盐田,海岸相对稳定。
  市区风貌
  三亚市区的环境极为独特,山、海、河三种自然美集中一地,构成了三亚市特有的自然景观。
  山——三亚市区三面环山,北有抱坡岭,东有大会岭、虎豹岭和海拔393米的高岭(狗岭),南有南边岭,形成环抱之势,山岭绵延起伏、层次分明;同时,山脉的延伸将市区分成若干青山围成的空间,为城市不同地区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环境。海上回望,群山如绿色屏障更映出三亚市的妩媚多姿。众多山头也提供了眺望大海、河湾和城市景观的制高点。
  海——海之美在于湾,三亚地区海湾较多,湾湾有佳景,而处于市区的三亚湾则与市民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海上的东、西二岛仿佛是面向南海的“双阀”,为宽阔的海面增加了层次感,海雾飘过,两岛掩映其中,凭添了几分神秘;漫步沙滩,可望见作为三亚市标志的鹿回头山立于东天。
  河——河之美在于曲,三亚河分东、西二条河叉,南汇于南边海,北汇于中岛北端,自然岸线曲折多变,汇合处的空间景色更佳,且上游水网纵横交错,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时有水鸟飞弋,鱼跃锦鳞,景致优美,生机盎然。
  三亚市区座落在这样一种幽美的以山、海、河为特点的自然环境之中,城市的建设注意处理好城市与自然景观环境、生态环境的关系,“山一海—河—城”巧妙组合,浑然一体,构成了三亚市区的环境特色。
  人口民族
  根据三亚市统计局最新统计资料,全市1994年末总人口39.47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2.2%。其中,汉族22.827万人,黎族15.4682万人,苗族0.2747万人,回族0.7461万人,壮族0.1174万人,其他0.0428万人。
  三亚人口现状的基本特征是:
  (一)北疏南稠,城镇人口少,乡村人口多。
  (二)年轻人口和劳动人口比重高,增殖性强。
  (三)科技教育含量较低。
  (四)外来人口大量增加。
  据专家预测,三亚未来15年人口平均自然增长率约17‰,到2010年全市人口将达到51万人(未计未来机械增长人口)。预计随着三亚重要基础设施建成,旅游业的发展,外来人口流入高潮将会出现在1996~2005年的10年间,平均每年按1.5万~2万人增加,2005~2010年每年平均按1万~1.5万人增加,那么,总计15年间外来人口将增加20万~27.5万人。如果外来人口95%生活在城镇,到201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5%左右,城镇人口达到55万~60万人,其中市中心区人口达到40万人左右,全市人口71万~78万人。

知识出处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

《三亚大观》本书介绍了三亚是全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南部最重要的开放城市,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这里聚集了国内最好的热带旅游资源,拥有丰富的矿产、海洋资源和优质海产品。内外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富足,市民积极开发各个领域,积极为大规模投资兴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全面介绍三亚的现状,诚邀各界前来投资、旅游或洽谈贸易,愿意与仁人智士共同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