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吉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城从前》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06
颗粒名称: 漫话吉贝
分类号: S562.01
页数: 4
页码: 187-19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崖州的物产之一——吉贝,它是棉花的一种,品质优良,是当地人重要的纺织原料。本文探讨了吉贝的起源、传入中国的路线、品种特点以及在当地的种植历史和现状。同时,文中还对其他相关的植物、果实等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关键词: 崖州 吉贝 物产

内容

吉贝曾经是崖州历史上有名的物产。崖州“妇女不事蚕桑,止织吉贝”——州志风俗篇如是说。明代崖州鸿儒钟芳的《珠崖杂兴》吟道:“山下小园收吉贝,屋边深处叫軥辀”。这便是当年吉贝丰收农家乐的写照。
  关于吉贝,史籍记述颇多。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所记较为详实:“吉贝木如低小桑,枝萼类芙蓉,花之心实皆细茸,絮长半寸许,宛如柳绵,有黑子数十。南人取其茸絮,以铁箸碾去其子,即以手握茸就纺,不烦缉绩,以之为布,最为坚善。……雷、化、廉州及南海黎峒富有,以代丝紵。雷、化、廉州有织匹,幅长阔而洁白细密者,名曰慢吉贝;狭幅粗疏而色暗者,名曰粗吉贝。有绝细而轻软洁白,服之且耐久者。海南所织,则多品矣:幅极阔,不成端匹,连二幅可以为幕者,名曰黎饰;五色鲜明,可以盖文书几案者,名曰鞍搭;其长者,黎人用以缭腰。”南宋方勺的《泊宅篇》也说:“闽广所种木棉,树高七、八尺,叶如柞,结实如大菱而色青,秋深即开,露白绵茸然。土人摘去壳,以铁杖桿尽黑子,徐以小弓弹令纷起,然后纺绩为布,名曰吉贝……海南蛮人织为巾,上书细字,杂花卉,尤工巧,即古所谓白疊巾。”二人所说大同小异,吉贝既是植物名,也是织品名。《旧唐书·林邑传》亦说:“吉贝草,缉花作布,名曰白氎”。《新唐书·南蛮传》却不叫“吉贝”,而称为“古贝”,并说:“古贝,草也,缉其花为布,粗曰贝,精曰氎”。
  其实,据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解释,所谓“古贝”即是“吉贝”。而“吉贝”一词,则出于梵语Karpasa,也就是马来西亚半岛地方语Kapas的对音,是棉花的意思。(见《历史教学》1954年1期)
  原来棉花本产于印度和南美,现在已知的有二十几个原生种,后来培育出亚洲棉、非洲棉、陆地棉、海岛棉四个栽培种。因为棉花是由印度辗转传入我国的,所以长期以梵文的称呼转译,故称为“吉贝”或“劫贝”,佛经中又译作“迦波罗”。
  棉花传入我国据说有三条不同的途径。其中一条便是印度的亚洲棉经由东南亚传入海南岛及闽粤地区。传入时间估计是在夏商时代。其根据是:20世纪70年代考古发现,福建武夷山上古越部族安葬的船形悬棺里已有棉织品的炭化物,悬棺木质标本经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距今已有4200年。(见《奥秘》1982年4期)再者,战国史籍《尚书·禹贡》篇中已出现了“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记载。不少学者认为,“织贝”即是“吉贝”。
  元朝司农司编于至元十年(公元1273年)的《农桑辑要》,专列“木棉”一节,详细介绍了棉花栽培技术,这是我国关于植棉最早的记载。
  海南闽粤植棉历史如此悠久,为何史籍关于“吉贝”的记述时见含混呢?我想可能是这样:
  其一,棉花从异国传入之初,为了有别于原有的蚕茧之绵,民间便称之为“木绵”,后又俗称“木棉”,这便极易使道听途说者误解了。因为海南及闽粤地区本来早已有一种木棉,也叫攀枝花、英雄树。此“木棉”是高大的乔木,果实中也“有绵,飞空如雪,然脆不坚韧,可絮而不可织”(《广东新语》)。经现代技术验证,此“木棉”的棉状纤维不拈曲,不可能纺纱,更不能织布,只宜作枕芯之类的填充物。从植物分类学上看,二者也是不同的,棉花属锦葵科,木棉属木棉科。可见,此“木棉”非彼“木棉”也。晋代张勃《吴录》说:“交趾定安县有木棉,树高数丈,实如酒杯,中有棉,如蚕之丝也,又可作布”。这显然是误解了。两种“木棉”的区别,《崖州志》的记述是比较清楚的:“木棉花,有二种,一木可合抱,高可数丈,正月发蕾,二三月开,深红色,望之如华灯烧空,结子如芭蕉,老则折裂,有絮茸茸,黎人取以作衣被。一则今之吉贝,高仅数尺,四月种,秋后即生花结子,壳内藏三四房,壳老房开,有棉吐出,白如雪,纺织为布,曰吉贝布”。
  其二,《旧唐书》所谓的“吉贝草”也不同于崖州的吉贝,而很可能是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的“非洲棉”。“非洲棉”又名草棉,品质不佳,在我国早已被淘汰了。崖州地区气候湿热,土多沙质,其土壤气候等地理条件与印度相似,主要植物区系也基本一致,所以崖州的吉贝品种,当属于从印度传入的亚洲棉。这是一种多年生灌木型的棉花,植株高者可达二米许,分枝很多。从形态上看,其掌状分裂的叶子,桃子似的果实,则与现在我国普遍种植的美国良种“陆地棉”是差不多的。
  二十多年前,笔者在崖城乡间,时常见到那种古老的印度吉贝三株两株零零落落的种植在农家的房前屋后,并且还喜欢采摘那雪白的花絮来玩。记得崖州方言称呼这种棉花,迈话叫做“贝棉”,军话叫做“贝花棉”,客话则叫做“剪贝棉”。如今,当年有名的吉贝似乎已经不见了,是否因其经济效益不高已经绝种了?六百多年前,王祯曾在其《农书》中说:“夫木棉产自海南,诸种工艺制作之法骎骎北来,江淮川蜀,既获其利。”看来,海南吉贝“衣被天下”的光荣历史,俱往矣!

知识出处

崖城从前

《崖城从前》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三亚市古城一方乡土二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