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五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城从前》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05
颗粒名称: 当年五谷
分类号: S51
页数: 3
页码: 184-186
摘要: 本文记述海南崖州的谷类品种繁多,其中粳稻居多,共二十余种,适宜水田和高田的旱稻,有花心、山猪斑、牛粳、小熟黏和最耐日晒的坡黏等。此外还有黎人刀耕火种的山稻,有一种黄麖稻,又名二春谷,“一树两获,麖鹿不食,黎人多种之”。糯稻也有十来个品种,如羊尾糯、贝核糯、光头糯、牛脚糯、黄萁糯、黑芒糯、猪血糯、山稻糯、小熟糯和黑糯等。
关键词: 五谷 谷类 崖州

内容

民以食为天,谷乃国之宝。《崖州志》“物产”篇列谷类于首位自是理所当然。
  “州属水田一年二熟。旱田一年一熟。”州志如是说。其实这就是总体而言。吾乡崖城由于独得天时地利,所以“若勤于耒耜,则一年有三熟之稻”。钟进士在《珠崖》一诗中就曾称道吾乡的“异种三生谷”。虽说是诗家语,亦于史有征也。《正德琼台志》载:“冬种夏收曰小熟,夏种冬熟曰大熟。自宋播占禾种,夏种秋收今有三熟者”。钟进士所谓一年可种三造的特异稻谷良种,可能就是“占禾种”。“占稻有数种,性耐水。择高田,五六月种,七八月收。有播种六十日熟者。谓之六十日,即宋真宗遣使取种占城,分布江淮诸处者。”(《正德琼台志》)有学者指出,占稻并非都是占城所产,而是从印支半岛各国所引进稻种的泛称。如其中的“安南黏(粳)”,直至20世纪60年代吾乡还有种植。
  据州志所载,稻谷分为粳糯两大类。
  粳稻居多,共二十余种。主要有赤黏、黄黏、白黏、七黏、老鼠黏、广东黏、安南黏、香粳等。实际上,粳稻黏者少,而不黏者多,所以我怀疑此中品名之“黏”字为“粳”之讹误。吾乡军话迈话都称“安南粳”而不叫“黏”。以上为适宜水田的品种。而适宜高田的旱稻,则有花心、山猪斑、牛粳、小熟黏和最耐日晒的坡黏,以及“谓之六十日”的“占禾”等。此外还有黎人刀耕火种的山稻。“最美者名九里香,宜山林燔材积灰而播种,不加灌溉,自然秀实。”李德裕《贬崖州司户道中》所云“五月畲田收火米”,即此之谓也。黎人也种适宜水田深田的稻种,名曰大白、小白、大粒秫、光头秫等。尤其有一种黄麖稻,又名二春谷,“一树两获,麖鹿不食,黎人多种之”。
  糯稻也有十来个品种,如羊尾糯、贝核糯、光头糯、牛脚糯、黄萁糯、黑芒糯、猪血糯、山稻糯、小熟糯和黑糯等。此黑糯“其黑如墨,性软,蒸食可疗咳嗽”。
  粳糯稻谷品种甚多,名目纷繁,其实无非是因其色泽、品味、形状、产地及生长习性等特点而名之。古之人多以“粳为饭品米,糯为酒品米”,“糯贵而粳贱”。今人亦然。
  其余黍、稷、麦类,州志只略及之,惟菽类颇详。菽者,豆也。品种不少,有八月豆、九月豆,八九月成熟,贫民每以代粮充饥,豆仁有红的白的黑的,种者最多。再有长带豆即豆角和红花豆,白花豆即军话所谓旮旯(ga la)肢豆,多为日常菜肴。又有黑豆、黄豆、扁豆,分别宜为豆豉、豆酱、扁豆酢。还有绿豆、柳豆(又名木豆,“枝叶如柳,可浴豆疹”)、面豆、苗豆、荷包豆(军话称之胡包豆)、刀柄豆和炊饭豆。饭豆肉色紫黑,多粉香甜,宜掺米蒸饭或煮汤。
  “此五谷之大凡也。”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无;然而五谷外,还有养生物。如薏苡米(珍珠米)、芝麻、番薯、鸡蛋薯、牛脚薯、芋头(乌崽薯)、山药等等,虽非五谷之属,但时可聊助无米之炊,州志“故附载之”。

知识出处

崖城从前

《崖城从前》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三亚市古城一方乡土二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