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小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城从前》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603
颗粒名称: 槟榔小赋
分类号: S792.91
页数: 3
页码: 177-179
摘要: 本文记述崖城是槟榔的重要产地,槟榔在当地是一种日常嗜好消费品。在婚礼和其他人生礼俗中,槟榔也被作为寓以敬意善意的信物。槟榔的食法是用蒌叶合牡蛎灰同嚼,其功用包括辟瘴疠、去胸中恶气、消食固齿;入药可治痢疾、利尿、驱肠道寄生虫等。
关键词: 崖城 槟榔 消费品

内容

崖城膏腴之地得天独厚,所产槟榔自古负盛名。
  崖城风俗极重槟榔,亲朋宾客往来,非槟榔不为礼至。客人来访,必先用槟榔向主人表示敬意,主人也要拿出槟榔待客致谢。婚礼媒妁更必用槟榔。通问之初,用锡盒盛槟榔送到女家,如果不许亲就不能开盒;若是女家有意缔结秦晋,只要其尊者从盒中取出一枚槟榔,即为下了“定礼”。凡女子受聘了的,便叫做吃了某家槟榔。西晋左思《吴都赋》中有“槟榔无柯”之辞,其言下之意莫非是以槟榔寓喻婚姻和美顺利,不会“节外生枝”吧?
  其实,槟榔并非专为婚礼所用,在所有人生礼俗中,不论喜庆悲丧,都少不了槟榔。以至祭祖祀神或调解纷争时,槟榔也被作为寓以敬意善意的信物。“有斗者,甲献槟榔,则乙者之怒立解。至持以享鬼神。”(屈大钧《广东新语》)
  槟榔不仅是民间交往的礼仪佳品,在崖城,人不分男女贫富,平时亦嗜好嚼食之,甚至有“以槟榔为命”之说。槟榔的一般食法是,用蒌(扶留)叶合牡蛎灰同嚼。初嚼时,味甘而微辣,继而便脸热面红,如同酒醉。“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暗麝着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苏东坡的神来诗笔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了窈窕淑女醉嚼槟榔的娇美风姿。
  槟榔嚼食可辟瘴疠、去胸中恶气、消食固齿;入药可治痢疾、利尿、驱肠道寄生虫……,其功用非同小可。因此,作为一种传统的南药和礼俗用品,崖城的槟榔从来都是贸易的“热门货”。据说崖州物产“多与诸蕃同,惟槟榔吉贝独盛,泉商兴贩,大率仰此”(赵汝适《诸蕃志》)。
  早在宋代,泉州商船便常于每年正月启航运载米面、纱绢、漆器、瓷器等货物到崖州,然后收购槟榔等土产,于五、六月间返航回去。琼岛槟榔每年销往闽粤及海外的,“不知其几千百万也”。“海商贩之,琼管收其征,岁计居什之五,广州税务,收槟榔税,岁数万缗。”(周去非《岭外代答》)其中崖州槟榔销售额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以至当时管理民间贸易的市舶司说:“非槟榔之利,不能为此一州也”(王象之《舆地纪胜》)。
  崖城槟榔除自用和贸易外,在元、明、清几朝还被列为一项“土贡”奉献皇室。所以村民多种槟榔,“以资输纳”。据说宋时民间按其需要对槟榔作这样的分类加工:春末采收的叫软槟榔,极可口;夏秋收获后晒干的,叫米槟榔;经盐渍制的,叫盐槟榔;个小而尖长的,叫鸡心槟榔;个大而椭圆的,叫大腹子;其花苞房,便叫大腹皮。皆为良药也。
  槟榔销量之大销路之广,并不在于药用,而是成为了一种日常嗜好消费品。槟榔之流行,宋时已遍及闽、粤、桂、川、湘。周去非《岭外代答》写道:“自福建下四川与广东西路皆食槟榔者。客至不设茶,惟以槟榔为礼。其法,斮而瓜分之,水调蚬灰一铢许于蒌叶上,裹槟榔咀嚼,先吐赤水一口,而后瞰其余汁。
  少焉,面脸潮红,故诗人有‘醉槟榔’之句。无蚬灰处,只用石灰;无蒌叶处,只用蒌藤。广州又加丁香、桂花、三赖子诸香药,谓之香药槟榔。唯广州为甚,不以贫富、长幼、男女,自朝至暮,宁不食饭,唯嗜槟榔。富者以银为盘置之,贫者以锡为之。昼则就盘更噉,夜则置盘枕旁,觉即噉之。中下细民,一日费槟榔钱百余。有嘲广人曰:‘路上行人口似羊’。言以蒌叶杂咀,终日噍饲也,曲尽噉槟榔之状矣”。
  当年崖城种植槟榔最多的是州城南郊水南村。元王仕熙曾赋诗咏之曰:“千树槟榔养素封”。所谓“素封”,是指无官爵封邑而拥有资财的富人。这就是说,广种槟榔的村民,虽然没有官职俸禄的供奉,也没有封爵领地的收入,但他们槟榔的收益亦富于一般贵族矣。水南村曾以种植槟榔而富甲一方,水南村的槟榔亦因历代文人的吟咏而闻名至今。——“上篱薯蓣春添蔓,绕屋槟榔夏放花”。“夜来雨过疏藤响,滴落槟榔半树花”。“槟榔花放色更新,燕子呢喃亦可人”。这些诗句,也真写出了崖城乡村风物时令的特点。
  槟榔树是棕榈科的常绿乔木,高可达到数丈许。它引茎直上,森秀无柯,皮似青桐,有节如竹,内空外劲,本末如一,不倾不斜,亭亭直立。其叶如葵生于顶端,终年葱绿。其花如黍连春接夏,清香馥郁。它绰约的英姿,也许会使你想起那为人们称道的松柏梅竹,想起一种高尚正直的人格风骨。这样一株株的槟榔,伫立在庭前院后、田间道旁,构成了崖城独具一格的景观,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别有韵味的美吗?

知识出处

崖城从前

《崖城从前》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三亚市古城一方乡土二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城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