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此间诸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城从前》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599
颗粒名称:
此间诸神
分类号:
K296.63
页数:
9
页码:
156-164
摘要:
本文记述清代崖州舆图上记录了各种神庙,其中关帝庙和天妃庙最为常见。关帝庙位于州治西,关羽被尊为忠义勇武的代表,成为民间信仰的保护神。天妃庙位于州治南海滨,供奉的是妈祖娘娘,她被尊为中国民间俗信地位最高、信众最广泛的女神之一。官员每年两次前往这些神庙祭祀,祝文中歌颂了神明的功德和灵应。
关键词:
崖州
庙宇
祈福
内容
展开清代崖州舆图,州城内外,各种神庙星罗棋布。关帝庙、天妃庙、东岳庙、城隍庙、风云雷雨山川坛,林林种种,不胜枚举。《崖州志》“坛庙”一章所记的,就有三十个。中国传统文化神祗多,民间信仰泛神化,于此可见一斑。
官方宗教祀典偏重于祈祷朝廷社稷的福祉,而民间信仰则是实用主义的,多是追求个人福利的最大化。二者实际上却又同声相应,如出一辙。吾乡士民往往就与官府同祀此间诸神。
一
关帝庙,在州治西。康熙十一年,知州张擢士、游击张德远同建。(《崖州志》)
其实,早在明朝正德年间的崖州舆图上,就已经有一座关帝庙,位于城西一隅。
关羽本来不过是三国时蜀汉的一员大将,死后竟成了名震三界的神圣。道教封他为“关圣帝君”,佛教则以之为伽蓝神之一,供奉于十八罗汉之列。代表儒家正统的历代帝王对他更尊崇有加。宋徽宗先是封他为“忠惠公”,后又再加封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则加封其“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俨然统辖三界的神帝。满族的清顺治居然也认同汉族的神灵,不仅再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而且纳入官方祭祀。《崖州志》引《清会典》载,武庙(即关帝庙)规格为群祀,每年仲春二月和仲秋八月的上旬初五日及五月十三日(关羽诞辰),共三次致祭,祭仪隆重不凡。
关羽何以能够获得如此尊荣?“祝文”称之“浩气凌宵,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这说的就是关羽忠义立身、勇武立业的功德。而忠义勇武的精神,正契合了传统宗法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当然为统治者所推崇。民间则从《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看到关公信守桃园结义,生死与共;封金挂印,视富贵如浮云;千里走单骑,大义冰清;过五关斩六将,勇武无敌。传奇英雄事迹使人们认同了关羽以忠事主、以义待友、以勇立功的形象。于是困弱无助、命运无常的草民百姓,自然就选择了这位仗义救危、公正信义、有威有灵的关公来作为护佑他们平安的保护神。关羽因此成了传统社会中天人共戴、三教并尊、朝野同祀的超级偶像。
“祝文”还有“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云云。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余生也晚,吾乡的关帝庙已无缘得见;而外埠的关庙,则曾见过。关公塑像大都依同《三国演义》的描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正襟危坐,肩倚青龙偃月刀,手持《春秋左传》,文韬武略的样子。庙宇的楹联,也是用荆州当阳玉泉山关帝庙的那副联语:“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不知吾乡当年的关帝庙,是否也如此?
二
天妃庙,在州治南海滨。(《崖州志》)
崖州舆图作“天妃庙”,而《崖州志》则为“天后庙”、“天后宫”;由“妃”而“后”,显然是后来升格了。
“天后”娘娘民间俗称“妈祖”。传说本是宋时福建莆田湄州岛上一位渔民的女儿,姓林,名默。一次父亲和兄长出海打鱼遇险,少女林默于是放出自己的“元神”(道教以人的灵魂为“元神”),把父兄从风浪危难中解救出来。林默何以能够如此?据说是因为她母亲曾经梦到南海观音,观音以“优钵罗”(梵语,即青莲花)赐之,母亲服食之后便怀孕而生了林默,所以她生来便有菩萨心肠和神仙灵通。林默常常周游列岛,风里浪里,保驾护航,解危救难,大显神通,直至最终为此而献身。
知恩图报的民众于是建立祠庙来纪念这位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女神。慈悲博爱的女神也时常显灵护佑众生。人们的祈求愈灵验,荐祀的香火便越隆盛。一时间,东南沿海凡有港口处,便有妈祖娘娘庙。吾乡大疍故港那座天妃庙,可能那时就已肇建了。
宋人黄公度诗云:“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力”,极力称颂的就是神人合一的妈祖娘娘。妈祖成为了中国民间俗信地位最高、信众最广泛的女神之一。也许是为了顺应民心吧,统治者也对其封褒有加。宋元明清历代帝王对妈祖的加封共达36次。如宋高宗封“灵惠夫人”,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明永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康熙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上圣母”,清咸丰又加封“护国庇民福佑群生……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凡56字,登峰造极,无以复加。
朝廷既封天妃天后,自然便位列国家祀典。《崖州志》载,天后宫每年仲春二月和仲秋的上旬初十日,官员致祭。“祭品由知府捐廉备办”。
“祝文”云:“维后配天立极,护国征祥。河清海晏,物阜民康。保安斯土,福庇无疆。千秋巩固,万载灵长。神恩思报,圣泽难忘。虔修祀事,恭荐馨香。士民一德,俎豆同堂。……”歌功颂德,极备顶礼。
如今闽台诸地,妈祖娘娘的香火依然炽盛,而吾乡自清季大疍港淤废后,天妃庙也已毁圮。
三
东岳庙,在城东门外东关市北。道光二十七年重修。光绪二十一年,州人再修。(《崖州志》)
东岳庙供祀的是东岳大帝。东岳大帝是泰山之神。西方人称泰山是中国的奥林匹斯山。“天以高为尊,地以厚为德”。《大雅》云:“崧高维岳,骏极于天。”而“天高不可及泰山”,所以,在中国古人心目中,泰山成了天的象征,以至五岳独尊。于是古代帝王多到泰山封禅。封禅是帝王与天地沟通的大典,神权与皇权合一的仪式。泰山之神以东道主襄助君王玉成盛举,自当嘉奖。于是历代帝王对于泰山之神屡加褒封,唐玄宗封“东岳天齐王”,宋真宗封“东岳天齐仁圣帝”,元世祖封“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是故俗称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又是属于道教系统的神明。泰山居于东方,据五行说,东方属木,即日出之方,主生成,是为万物交替、初春发生之地。所以,泰山乃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孙、神灵之府。于是东岳大帝受权统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人间生死,为百鬼之帅。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有一副对联:“作镇统元居五岳为之长,资生合撰妙万物而后神。”这说的就是东岳大帝权威的“合法性”。
清人俞樾说:神道属天,王者既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鬼道属地,王者即禅泰山下诸小山以报地,则诸山有鬼道矣。据说就因为这样的缘故,汉族人死后灵魂多要归宿于泰山。如《后汉书·乌桓传》云:“中国人死者魂归岱山。”泰山成了鬼魂会集的幽冥世界。有民歌唱道:“连就连,我俩结交定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奈何桥”就在泰山与嵩山之间的渿河上。传说过了这桥便是阴间鬼界。人取谐音称“奈何”,是对生死命运的无可奈何。东岳大帝就是这个人人无奈的鬼界的最高主宰,以至来自印度的“老外”阎罗王也归属他领导。东岳大帝全面主持十八层地狱的工作,亲自掌管六案簿籍和七十五司的业务,端的是阴间权势最大的一把手。
正是“治鬼”的业务,使本为一方山神的东岳大帝权力大大扩张,不仅要护佑齐鲁,统领五岳,还得安排天下人生死贵贱的命运。因此普天之下无不有求于他,于是对这山神的膜拜就超越了地域。所以大帝的行宫——东岳庙,也就遍及了通都大邑乃至僻壤村隅如吾乡。
吾乡东岳庙20世纪70年代殿宇尚存,好象改作了村里的文化室。不知大帝尊容如何,未曾亲睹。据《五岳真形图》描述是这样:“服青袍、戴苍碧七称之冠,佩通阳太明之印,乘青龙,从群官”。道貌岸然,青一色——因为东方属木,其色青;青色是五行中东方的正色。
四
城隍庙,在州治东。康熙十一年张擢士建。乾隆年间,知州宋锦修。(《崖州志》)
城隍属阴间的地方干部,一介小神耳,却有相当的知名度。因为凡有郡县,就必有城隍。据词典解释,城隍的本义是城池,即城墙及护城河,引申为城市的守护神,且又转义为坐镇一方的保护神。所以即使没有城池的郡县也都有了城隍。
《崖州志》有云:“城隍之祀,莫详其始。”《辞源》引《周礼》称:“天子腊八”中说的蜡祭八神,其七为水庸,相传就是后来的城隍。历代王朝皆将祀城隍列入祀典。明朝开国之初,洪武二年,朱元璋诏命给城隍加以封爵: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二品;州为“鉴察司民城隍灵佑侯”,秩三品;县为“鉴察司民城隍显佑伯”,秩四品。冕旒衮章,制各有差。朱皇帝为何对城隍如此特别恩典?是不是当年贫贱之时,在城隍庙里受了涓滴之恩,因而涌泉以相报?
其实皇上所封公侯伯爵,只是虚衔,而且次年便又取消了。城隍在神界中品级并不高,实际职权仅限于所在一方。当然,比之现如今“调研员(正处级)”之类的职务,城隍在所辖地域内的职权,还是实在得多。
城隍的首要职责是剪凶除恶,保一方平安,并根据本地居民的善恶表现报以祸福生死,同时还要兼管天旱求雨、天涝祈晴等有关“三农”问题。以上的工作,多与别的大神齐抓共管,而另有一项则为城隍的专职,那就是管领亡魂。据说人死之后,其亡魂必须先到城隍那里挂个号,即办理从阳间往阴间的户籍迁移手续。
明朝洪武三年,朝廷曾颁发一个文件“告城隍庙文”,着令各地城隍要巡视地方,祭祀孤魂野鬼,以免他们因得不到祭祀而变成厉鬼,破坏社会安定。文件称:“钦奉皇帝圣旨,普天之下,率土之上,无不有人,无不有鬼。人鬼之道,幽明虽殊,其理则一。……念冥冥之中无祀鬼神……魂杳杳无以归,意悬悬而望祭……故敕天下有司,依期致祭。命本处城隍以主此祭,镇按坛场……。”文件最后特别指示城隍须按政策区别对待以分流不同的鬼魂:“善良无辜者”,“使之还生中国,永享太平之福”;“素为凶顽者”,“屏诸四夷”。朱皇帝真逗,不知此举是否意在表示对于自己出身游民所属的那个“弱势群体”的关照?
记得《聊斋志异》开卷就有一篇《考城隍》,说的是某邑庠生宋焘参加城隍一职竞岗选拔考试的事。考场只有考生两名,而考官则多达十余个,其中就有关圣大帝。考生当场作答,考官当场阅卷,并当场宣布任命:“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真正的择优录用,公平、公正、公开。不知各地城隍是否都按此程序招考?吾乡录用的城隍不知姓甚名谁?
顺便说一下城隍垂直领导的一位下级——土地爷。土地早年曾经地位显赫,人称“社神”,主管保障水土平伏、庄稼丰盛的农业大计。后来不知何时何故落魄为“当坊土地”——社区干部。据说亡魂在城隍“挂了号”,还要回到土地祠“领回文”。土地爷的日常工作好象主要就是发“回文”,人虽还称其“爷”,但已毫无敬意。
五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城东南一里,玉皇殿东。(《崖州志》)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上古时代,自然力对于蒙昧的古人来说,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古人认为,万物有灵,也就是说,自然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祗主宰着,于是几乎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人格化、神灵化了。
风云雷雨山川坛,祭祀的就是人格化了的风神、云神、雷神、雨神、山神、河神等自然神灵。
古人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了各种神灵千奇百怪的形象。如风神叫风伯,长着长吻兽头,裸露上身,只着短裤,骑在巨龟上,腾云驾雾,双手举着张开的长颈喇叭,鼓腹运气吹出阵阵狂风。雷神叫雷公,虎头人身,站立在三龙牵引的云车上,双手挥桴,猛击车上树立的建鼓和车后玄武驮着的大鼓。雨神叫雨师,乘驾云朵,披头散发,双手各拿一只长颈瓶,瓶口朝下,两股雨水从瓶中倾泻出来,在云气之下汇成一条河流。还有一种神话,说主管风雨雷电的夔是一足兽,住在海中七千里远的海波山上,它苍身而无角,出入必风雨,其声如雷,其光如日月。还有一说独脚兽夔还是山神山鬼。如杜甫有诗云:“山鬼独一脚”,注解为“夔也”。河神则叫河宗,《穆天子传》中有天子以猎得的白狐玄貉祭于河宗的故事。在古人的神话宇宙观里,高山是最接近于天之处,是人神沟通的最佳场所。山岳雄伟而能兴风云雷电,气势磅礴,所以深受古人崇拜。河川则聚雨水而汇成流,滋润大地,孕育万物,予人以灌溉舟楫之利,显示了无穷的创造性和神秘感,因此为人所感念。上古典籍《山海经》记载华夏九州的山川走向和各物神灵,其中就蕴涵着古人的山川崇拜的情结。
古人对风云雷雨等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和威力无比的自然力十分畏惧,对给予他们生产生活便利的山岳河川感恩戴德,所以设坛以祭,表示甘心诚服,听天由命,祈望天人感应,神灵护佑,风调雨顺,平安康泰。
《崖州志》“祀典”注:风云雷雨山川坛与城隍合祀。
知识出处
《崖城从前》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三亚市古城一方乡土二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