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度寺与浮南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城从前》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594
颗粒名称: 广度寺与浮南阁
分类号: K928.75;K928.74
页数: 6
页码: 136-141
摘要: 本文介绍了广东崖州广度寺的历史沿革、建筑格局和主要景观,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和浮南阁。文章引用了《八宅周书》、《法华经》、《金刚经》等文献资料,并介绍了弥勒、韦驮、释迦牟尼、观世音等佛教人物及其故事。文章最后提到了广度寺俗称观音阁的原因,以及浮南阁的建筑特点和功能。
关键词: 广度寺 浮南阁 崖州

内容

“度一切众生皆大欢喜,观自在菩萨真是慈悲。”善哉斯言。吾乡崖城有古寺名曰“广度”,意即“慈航普渡”。
  “广度寺,俗呼观音阁,在城西门外。内有浮南阁。花木清幽,为州人宴游处。”《崖州志》有关的记述,仅此寥寥数语。古寺建于何时,不得其详。然据寺院左旁迎旺塔的建造年代推断,寺在塔先,塔因寺建,则广度寺至少建于清道光年间或者更前。
  古寺早已荡然无存,其往昔格局和景物,乃笔者多年前采访乡里耆老亲历者而得知。
  据说,依《八宅周书》例,“佛门坎艮震巽离坤兑七山可开正门”。广度寺山门望北,正对“坎”位,面势宽广,溪山排闼,林泉清碧,卜之“大吉”。寺为三进庭院建筑,东西厢房是方丈、库房、膳堂,而三个殿阁分别居于中轴线上,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
  进得山门,是前庭,庭中有莲池。莲池正对的便是天王殿。殿里正面供奉大肚弥勒。“弥勒”是慈悲的意思。弥勒乃菩萨,尚未成佛。释迦牟尼佛说,自己灭度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会重降人间,在华林园树下成佛,广度众生。所以弥勒被称为“未来佛”。弥勒左右分列四大天王:增长天王持青光宝剑,职风;广目天王抱碧玉琵琶,职调;多闻天王掌混元珠伞,职雨;持国天王执紫金龙花狐貂,职顺。取“风调雨顺”之意。弥勒背后则供奉护法尊神韦驮,手按金刚降魔杵挺立,造像威武雄壮。
  韦驮面前是中庭,两株香楠浓荫如盖。对面三开间大殿即是大雄宝殿。“大雄”乃佛陀的尊称,取佛经“唯大唯雄”之意。佛教的创始人族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死后佛徒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中的贤人。佛即佛陀的略称,意为“觉”。因悉达多彻底“觉悟”了,故被视为成了佛。《法华经》云:“大雄猛世尊,诸释之法王”。可知释迦牟尼地位至尊,所以大雄宝殿规格最高。宝殿里供奉释迦牟尼全身彩饰坐莲塑像。佛头顶上“肉髻”高崇,面容慈祥而威严,端坐莲花,象征超脱尘世一尘不染,身后有火焰纹光,象征佛光普照。殿中大圆柱上木刻楹联为知州唐镜沅所题:
  不灭不生,须向不生求不灭
  如来如去,却从如去见如来
  “如来”乃佛的别名,亦为释迦牟尼法号的第一种,义即“如实道来而成正觉”。《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故名如来。”唐知州联语颇得佛理。
  大雄宝殿后院花木扶疏,一条卵石甬道通向位居最后的观音阁。阁者,小楼也。两层单间卓然矗立的观音阁,显得小巧玲珑。阁上供的观音菩萨木雕像,体量也不大,高只三尺许。是为“宝珠观音”,头戴高冠,顶上披帛,广袖飘垂,璎珞繁丽,双手捧珠,立于莲座,富丽艳美,端庄静穆。
  观音全称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依梵文意译而来。《法华经·普门品》载:受苦受难的众生,只要诵念“观世音”的名号,“菩萨即时观其音声”,前往拯救解脱。此即“观世音”之意。之所以省去“世”字称“观音”,是唐朝人为避太宗李世民之讳。据佛经所说,观世音具有“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的德能,能现三十三化身,救十二种大难。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法力无边而且妙相妩媚美丽动人的观世音,是最受大众尊敬欢迎的菩萨。她似乎更亲近水深火热中的劳苦百姓,所以尤其深得社会弱势群体如老妇村姑的虔敬膜拜,香火极盛。观音在佛国中的地位是菩萨,因为他是属于未来成就佛果的修行者。在佛教中,佛是修行的最高品位,具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个条件。菩萨缺少最后一项,所以品位略次于佛。菩萨的职责是协助佛普度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却烦恼。相传观世音曾立下誓言,要普救世上一切苦难众生然后成佛。然而,人世间的苦难无穷无尽,如何能救除得了?观音也只好永远屈居菩萨之位了。但在人们看来,观音的道行、功德实际上已达到了佛的境界,于是便也尊其为佛或视为佛的化身。观音原本男性形象,后演变为多种女性化身形象。女性观音菩萨的慈爱柔美弥补了佛陀的威严和金刚的狰狞。传说有人问某寺僧人:“金刚为何怒目?菩萨为何低眉?”僧人答曰:“金刚怒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吾乡俗众以偏概全称广度寺为观音阁,唯观音独尊,固然不合佛门规矩,但反映了民间信仰主要在于求一己之福的急功近利的心理。
  观音阁后面是浮南阁。《崖州志》载:“浮南阁,在城西门外广度寺内。同治十三年,副将利辉创建。阁形似舟,巡道王树题‘不是舟’三字。阁上有楼,山川胜概可一览尽,为州人宴游处。”我的老师廖克峋老先生早年曾撰文介绍浮南阁。据廖老先生回忆,浮南阁“附连着广度寺后进西南隅墙壁”,意即侧靠观音阁后背。可知,此阁虽位于寺院地界里,但自成一体,不在佛门内。
  浮南阁是我国传统的舫式建筑,仿画舫、楼船形状,俗称旱船或者船厅。其为二层楼阁,底层砖石结构,“甲板”之上的“舱厅”,则是木架结构,卷棚顶瓦(略似“拱形”),“长五丈余;宽丈许”。一架木构“舷梯”依贴观音阁西厢房后墙,通上前“甲板”(阳台),由此而出入“舱厅”。斯阁也,在廖老先生的印象中,“望之,确似一艘有舱房的楼船,停泊于宁远河北岸。登楼四顾,远山绕翠,近抢双流,烟树千家,飞鸟上下,禾田菜畦,一色青葱”。王树所题“不是舟”匾额,挂在舱厅前檐正中。
  “不是舟”羌无故实,不知当作何解?窃以为未免鄙俗,了无雅意。舫式建筑多具雅名。如上海南翔古漪园有“不系舟”;沈三白著《浮生六记》云“余居住园南,屋如舟式,颜其斋曰‘不系之舟’”。而庄子则有言:“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舟。”(《列御寇》)李白亦有诗:“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寄崔侍御》)“不系舟”,何其隽永也!疑“不是”为“不系”之误。且说浮南阁傍依广度寺,佛驾慈航以渡世人脱离苦海而登觉岸之义,或有寓焉。
  据廖老先生所述,浮南阁中时人题刻匾额不少,如“珠崖第一楼”等。恕不赘述。而书法大家何绍基的一副行书竹刻联,则弥足珍贵,谨予记之:
  水鸟浮还没
  云山断复连
  其余题咏,数乡贤翟式金登阁诗两首颇有韵致,兹录于下:
  其一
  岭海南来第一楼,
  登高凭眺小炎州。
  夕阳隐现凌云塔,
  朝雨空濛隔岸舟。
  放眼纵观天地阔,
  开怀长啸古今秋。
  同怀不少登临兴,
  如此江山足胜游。
  其二
  百尺高楼倚碧空,
  水村山廓木棉红。
  刺桐响送潇潇雨,
  修竹凉迎习习风。
  云影徘徊千嶂外,
  鸟声耽皖百花中。
  此间小住秋幽邃,
  惭愧留题句未工。
  广度寺里曾有一口水井,《崖州志》称之为城中诸井之最。嘉庆初年一位姓高的知州“饮而善之”,因名“善井”,并作《善井记》。官样文字,乏善可陈。“善井”早就湮没。吾乡的老井,据说已没存几口了。时下就有儿童问了:“水井是什么?”

知识出处

崖城从前

《崖城从前》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三亚市古城一方乡土二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州区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