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苍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崖城从前》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593
颗粒名称: 南山苍苍
分类号: K928.3
页数: 5
页码: 131-135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南山岭的历史、地理位置、命名由来以及其四季景色、人文景观等。南山岭是五指山南脉之一小支的尽脉,地理位置优越,因正对州城,开门迎面便可悠然相见,且不甚僻远,随时都可前往登临,故而享有“鳌山叠翠”和“洞天幽胜”等美誉。其命名由来也颇具说法,有“鳌山”和“南山”两种说法,而“南山”一名更受人喜爱。南山常有白云缭绕,尤其是欲晴欲雨时,氤氲滋润,山峰或悬荡于云霞飘渺间,或匿形于烟蔼微茫中,忽隐忽现。此外,南山的等高线地形轮廓,居然就是一只巨鳌形状,栩栩如生。
关键词: 南山 历史 地理位置

内容

“山到成名毕竟高”,袁子才此言似是而非。南山岭可谓琼南“名山”,然而,其海拔仅为478米。即便与左近诸山相比,高度也并不突出。那么,吾乡南山何以“成名”?莫非是浪得虚名?或许刘梦得所言极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可是,南山“有仙”么?关于神仙故事,二十年前,我“话说小洞天”似曾涉及。意犹未尽,稍后再说。
  且说南山岭,乃五指山南脉之一小支的尽脉,即五指山的一点滴余峰支阜耳。《崖州志》载:“南山岭,城南二十里,高八十丈。枕海壁立,为州屏障。上有万仞泉出石穴,清冷可掬。下有橘井,可疗病。元王仕熙名曰鳌山,为州八景之一。”
  显然,南山首先是得了地利:“岿然秀峙海之隈”,“壁立州前列翠屏”。因为正对州城,开门迎面便悠然相见;而且不甚僻远,随时都可前往登临。如此区位优势,有如“近水楼台”,自是亲近者众而早享美誉。元朝天历年间,王仕熙遴选“崖州八景”,“鳌山白云”和“南山秋蟾”为其中二景。清朝人重新评八景,“鳌山叠翠”和“洞天幽胜”又一再当选。“洞天幽胜”在山之阳,乃近览之景,前已“话说”,于此不赘。“鳌山白云”、“南山秋蟾”与“鳌山叠翠”则是于山阴远眺之景。时人对南山各景致多有题咏。“直上有如香吐兽,横围还似带垂虹”;“层峦浮玉几玲珑,片片银铺淡抹中”;此状“白云”之奇幻也。“千林重叠岭陂陀,放出秋天月色多”;“鳌岭烟岚乍扫空,蟾光涌出水晶宫”;此描“秋蟾”之灵妙也。“参天古树当窗碧,接海层峦入槛青”;“云堆螺髻千层耸,雨洗娥眉半壁收”;此摹“叠翠”之富丽也。
  时人游记说,南山“春夏之交,常蒸白云,气如香烟”。其实未必“春夏之交”,四季皆然。南山常有白云缭绕,尤其是欲晴欲雨时,氤氲滋润,山峰或悬荡于云霞飘渺间,或匿形于烟蔼微茫中,忽隐忽现。20世纪70年代末,暮秋时节的一天午后,我偕友人驱车从军事专道登上南山。几近山巅时,便觉寒意袭人。伫立崖畔,头上白云朵朵团团,飘浮流布,仿佛伸手可及;脚下面海之山阳,则云雾弥漫,斩钉截铁的突岩如犬牙峥嵘,偶尔露出。身旁也时有一缕半片的云丝过来撩拨挑逗一下,灵气融融,让你飘飘欲仙。
  南山之“叠翠”也的确名不虚传。且不说当年古木茂林苍健蓊郁遮天蔽日,重重堆积着千万年凝结而成的幽深厚重的苍翠。即便是现如今,弥望的还是一派郁郁葱葱的翠绿,虽然已经浅淡了许多——这是近百年来历遭劫伐所致。我上山一路所见,岭脚只存灌木丛,山腰上则多为次生林,直至山顶,原始古木也寥寥无几。所幸的是,得近三十年的成功保护,南山已日益秀润华滋。至于秋月朗照下,南山景色如何宛若梦幻,我无缘得见。不知山上何人初见月?山月何时初照人?或如李太白说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吧?
  据说南山“势如巨鳌”,王仕熙是以名之“鳌山”。我曾留心观察,竟不得其形。不知从何视角,方可见得。后来看到一幅地图才豁然开朗:原来南山的等高线地形轮廓,居然就是一只巨鳌形状,“鳌头”居于大坡与四马村间,昂然翘望西北,栩栩如生。造化之神奇,简直不可思议。
  “鳌山”一名虽然由来有自,但人们似乎更乐道本名南山。尤其是近年的旅游宣传,打出的广告词就是“寿比南山”。成语“寿比南山”,出自《诗经》“小雅”:“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其“南山”即位于长安之南的终南山,乃道教名山,传说钟离权、吕洞宾等就在此山中修道成仙。不言而喻,彼南山非吾乡此南山。广告混为一谈未免有假冒之嫌,但却也无可厚非,因为吾乡南山确实也有些道迹仙气。除了已曾“话说”的“洞天幽胜”,《崖州志》“纪异”篇中还收录了这么个传说:“陈继统,港门人。雍正间,往南山岭采樵,憩牛车山下。步入大洞天,见二叟对弈石上。继统旁观,拾余果吃之。阅三时久,二叟忽不见。下山觅牛,存其骨,车亦朽坏。归家,已三年矣。后无病而终,享寿百岁。”诸如此类传说故事,属神话学里的“仙乡淹留型”,并不鲜见。如南北朝人的《述异记》中就有:“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曰:汝柯烂矣。质归乡里,已及百岁”云云。
  如此雷同的情节,自是不足为奇。“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而所谓“大洞天”者,齐东野语耳,人们以讹传讹,几渐习非成是。1962年郭沫若先生在三亚校点《崖州志》,对于旧志所刊毛奎《小洞天记》中的谬误,均一一作了勘正,并加案语:“文中只言‘小有洞天’,并无所谓‘大洞天’。题作‘大小洞天’,殊非其实。”郭老此论,已足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大小洞天”云云,根本就是个伪问题,无须再饶舌。
  洞天之说,出自道教。南朝梁陶宏景《真诰》称:“大天之内,有地中之洞天三十六所。”五代杜光庭《名山洞天福地记》详述三十六洞天。吾乡小洞天显然不在其中。“洞天”既是神仙的府第,当然就不是一般的地理空间概念,而是一种诗性的文化意象。以卑俗的见识度超凡的理念,便把洞天误解成了洞穴。洞天未必有洞,佛门并非是门。古联云:“似洞非洞,适成仙洞;无门有门,是为佛门。”南山之阳或有岩室洞穴若干,如果一穴一洞天,岂止大小两“洞天”?弹丸之地,咫尺之间,不过若干平方米,就规划了大小两个“洞天”,彼时地皮有至于如此紧缺吗?此间神仙莫非是下岗失业成了弱势群体,以至其住宅洞府也如此拥挤逼仄?
  毛奎《小洞天》诗云:“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有天”。毛知军此句乃本自诗圣杜甫《秦州》之“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据说十大洞天之一的王屋山,道家号为“小有清虚之天”,简称“小有天”,也即小洞天。大名鼎鼎的王屋山尚且只谓“小有天”,区区南山何以妄自尊大称“大洞天”?其实洞天不论大小,皆是神仙的府第,亦是天下名胜风景之谓也,岂是一洞一窟之名哉!
  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黄山美不胜收,确实无与伦比。我在黄山上走过一日,窃以为吾乡南山也有一绝,堪与名山并论而未必逊色。那就是别具一格的山海奇观:苍山依傍着沧海,沧海依偎着苍山;有如阳刚阴柔一对情侣,喁喁爱语,山盟海誓,缠缠绵绵,地久天长;又如仁者智者两位老友,一局对弈,超级“长考”,亘古至今,未见分晓。山海零距离亲密接触,登苍山以观沧海,则情满于山兮意溢于海,何其丰沛的共时性审美!姜太公钓于谓水,庄子钓于濮水,严子陵钓于富春江,天下钓台夥矣。然无非钓江钓河钓鱼钓虾钓名钓利耳。南山钓台所钓者何?钓海钓洋钓鳌钓龙,其乃玄之又玄的形而上之钓也!
  山水的魅力在于自然造化,在于人文积淀。道法自然。吾等只须从自然领悟存在的意义,只须眼中有心中有山水,去发现去赏识其天地之大美。你看南山多妩媚,南山看你亦如是。拙劣的营造,不伦不类的装修,则将摧毁几千年传统哲学美学产生的自然基础,祸莫大焉!

知识出处

崖城从前

《崖城从前》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该书全面深入地展示了三亚市古城一方乡土二千年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城镇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