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九)黎族织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523
颗粒名称:
(九)黎族织绣
分类号:
J523
页数:
4
页码:
257-26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黎族手工艺品的几件珍品,包括三联龙被、黎族魂帛、《婚礼》织绣裙身、黎族妇女长裙、黎族麻织男大衣和黎族纺织绣花样本。这些手工艺品展现了黎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收藏价值。
关键词:
黎族
手工艺品
传统文化
内容
龙被
这件三联龙被,是木棉素织,左右两联各绣一腾龙,中联绣双凤朝阳,扎染绣案,三联合并而成。长173厘米,宽117厘米(每联宽39厘米)。一道宽5.5厘米内几何案将三联合成方框,框内二腾龙双凤朝阳突出主题。龙被天头高15厘米,蓝染,三道黑底线、枝叶;地脚是枝叶绣,三道黑底红线及20厘米宽的蓝染。龙被是黎族上贡皇宫的贡品,是黎族传家之宝。主要用于宗教仪式、祭祀祖先,红喜事、白事等。这件龙被整个画幅黑底彩绣、色调和谐、自然稳重,绚丽古朴,具有典型的黎族工艺特色。为清末民国初藏品。崖城梁中义收藏。
黎族魂帛
用土棉织成,两幅并合,长220厘米、宽38厘米。中间各绣对称云龙和麒麟,周绣枝叶花杂。清代遗物,边有轻微破损,1983年征集于崖城高山村,三亚市博物馆藏。
黎族《婚礼》织绣裙身
1979年笔者与广州美术学院金景山教授,于崖县(今三亚市)收集的黎族《婚礼》织绣裙身,原大31.3厘米×127厘米。画面分为三段,围绕裙身一周,第一段描绘着迎亲的行列,“双童”(彩架)在前,“新娘”(彩轿)在后;中段是“新郎”、“新娘”在行结拜婚礼,其间的斑鸠纹,双手象征幸福结合,后立的两童(即前段中的“双童”)象征繁衍,旁边摆着储放衣物的竹囤,象征丰衣足食;第三段是抬送礼物的行列。
黎族妇女长裙
这件古老的黎族妇女长裙,是高村吉亚伦家的。长82厘米、宽49.5厘米,由裙腰、裙头、裙身和裙尾四幅缝合而成。裙腰幅宽25厘米,白色线道下,显著地染绣两道由小方格组成的白、黄相间的鱼纹。裙头(也称鱼头)是一条幅宽22厘米粗织绣大格青蛙纹,线条粗犷,手工缝绣,透露出原始之美。青蛙纹上下各绣一道红、褐、白色组成的方格鱼纹。裙尾幅宽27厘米,围绣三道鱼纹。物件的原始艺术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提示了人们最初的朴素感情,富有想象而又夸张的表现能力,清新,雅拙,和谐,精致而完美。
黎族麻织男大衣
黎族麻织男大衣,是黎族上层人物如峒主、头领才能穿用的,在祭祀、集会、领兵时必穿。采用当地山麻,由黎族土著手工纺、织、染、绣而成。物品比较远古,系乐窗村符那生家物。长98厘米、宽72厘米;袖长40厘米、宽22厘米,袖口由宽4.5厘米的白色、土黄色、褐色相间的几何纹案彩带围缝而成。衣领由一块长30厘米、宽7厘米的白、土黄、褐三色彩带围缝而成。胸前对开式,无钮,两边分别绣有五对白色和六对土黄色鱼纹案。衣脚左右有丫口,其上缝有褐色几何纹绣带。整条衣前后均染黑底,直绣褐色条纹为间隔。
黎族纺织绣花样本
普纸成册,长30厘米、宽21厘米,全册19页,彩绘各种花草案。清代遗物,三亚市博物馆藏。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