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木刻木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489
颗粒名称: (五)木刻木雕
分类号: J322
页数: 7
页码: 212-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木刻木雕是一种传统工艺技艺,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它是以木材为材料,经过雕刻和切削等手法形成各种图案和造型的艺术形式,具有高度的审美和装饰性价值。
关键词: 木刻 木雕 工艺 技艺作品

内容

学宫大成殿瓜柱雕刻
  三架梁脊瓜柱一件。莲花浮雕案,花纹厚重,叶脉硕长,枝梗如带,线条密集,纹饰繁复,雕工细致,造型精致华美。
  五架梁瓜柱两件。七架梁瓜柱两件。墩式,狮头浮雕、圆眼突鼻,造型粗犷、敦厚。
  金柱穿插枋瓜柱两件。均为狮子浮雕,形态分别为伏行状和奔扑状,雄风动人,颇具神威,雕工细致,立体感强。
  檐柱穿插枋四件。墩式,神兽头像浮雕,造型古朴豪放,纹饰繁密,雕工精细。
  学宫大成殿隔水板木刻
  板上沿平直,底沿呈波浪形,两端尖。板中阴刻花叶纹间水波纹,花叶纹均为青枝、绿叶、兰、黄花卉,共十七枚,其中明间隔水板五枝,次间和梢间隔水板各三枝。枝叶伸展,花枝舒放,扶疏素雅。整个木刻以明正中花枝为中心,纹样对称,距离相等,结构均衡,刻画浅显,线条清丽,刀笔明快简洁,风格淡婉。
  学宫大成殿门额牙子雕饰
  大成殿明间和次间门额花牙子雕饰三块,正间花牙子为工字形。结构疏朗对称,次间花牙子回字形,结构严谨对称。
  学宫大成门前檐隔水板木刻
  大成门前檐隔水板上下底沿平直,两端呈尖状,刻画卷叶纹和卷云纹,明间隔水板刻“龙凤绕鼎”,居中立一方鼎,方鼎左右,龙凤相随,龙在前,凤在后,绕鼎飞翔。形态飘逸潇洒。次间隔水板阴刻红花卷叶纹。梢间隔水板阴刻缠枝卷叶纹,线条流畅,构雅致。整个木刻雕饰,明间的均衡对称,次间和梢间的较为错落疏散。雕工细致,纹路深浅一致,线条婉转自然,风格隽雅。
  学宫大成门正梁下花牙子雕饰
  大成门正梁下花牙子雕饰一块,结构由工字形和山字形巧妙结合,中间结构呈四个四棱体,造型重复对称,序列整齐,雕技精巧严整。
  盛德堂脊瓜柱木雕
  盛德堂正厅建筑方式是五架抬梁式木构架结构方式。三架梁脊瓜柱一件,由两块厚木上下衔接组合成一流线型雕体,形制似一鼎器,中间凿空成正梁头穿架的双口,造型端庄大方。雕刻案为“龙凤”,双口两旁,左龙右凤,龙曲身伸头,凤引身展翔。形象生动,造型均型对称。有相避相应之趣,雕工细致,纹饰繁密,刀路流畅,刀法有制。五架梁瓜柱两件,造型各为一蓬十二枝莲花,心圆实花,肥厚粗长,排列整齐,舒张有序,有棱有骨,线条强劲。装饰性强,雕技娴熟,风格雄健。
  盛德堂走廊檐柱穿插枋瓜柱木雕
  走廊檐柱穿插枋瓜柱四件。流线型雕刻实体,鼎器形制。每件均有正面背面雕刻案。一号瓜柱正面雕刻狮子:造型为一狮子东行,头顶狮毛如屏,脊背狮毛和尾巴做凤羽造型,尾巴上末端结一莲花,身绕二重飘带,四脚平行,身体平直,神态闲适,形象温和驯良。雕技娴熟,刀法舒缓,外线深刻,内纹浅雕,曲线婉转自然,直利有力,手法夸张。一号瓜柱背面雕刻鹏鸟:一只大鹏展翅东飞,大长足,钜爪箭羽,扶摇之态活灵活现。行刀直利,风格强劲。二号爪柱正面雕刻狮子:造型为一狮子西行,扭头正视,眼睛圆大,前足前伸,后足平直,身子稍倾,略呈伏状,神态悠闲,形象温和驯良。头顶狮毛屏立,脊梁毛和尾巴为凤羽雕饰,尾巴上甩,末端结一菊花,身绕飘带。足踩卷草纹和卷叶纹。刀法舒缓,线条委婉,造型夸张,风格淳朴。二号瓜柱背面雕刻凤凰:案为一枝凤凰衔着一个带枝枇杷果子,展翅西飞,凤凰伸足张翅,直头平身,形态生动,行刀直利,风格强劲。三号瓜柱正面雕刻卧象:案为一卧象。身子稍蜷,头部后倾,前足前伸抚平,形态优雅。前面立一纠武夫,左身佩剑,右手举盾,神态威严。刀法拘谨,风格朴拙。三号瓜柱背面雕刻三鹿:像为三只坡鹿嬉戏奔逐,前鹿跃跳,身子直立,二鹿追逐,三鹿尾随。上有三叶纹雕,下有缠枝卷叶纹雕。山情鹿趣,气息浓郁,画面活泼,结构均称。造型生动,有力爽快,纹路起落自然,线条委婉有致,风格淳厚。四号瓜柱正面雕刻异兽:为一异兽前行,双角直立,双须长飘,突眼大鼻。斑身似鹿,背驮凤羽,脚踩缠枝卷叶纹,形象怪异威猛,造型粗犷,风格敦实。四号瓜背面雕刻舟亭:案正中为一树花,右边是一玲珑亭阁,其间伫立一人,手持书卷,凝目远眺,神色庄重严肃。左边为一公大江行船,奋力摇桨,船下浪花飞溅,画面古意自然,似是取意自唐朝贬臣李德裕《望江亭》“独上江亭望帝京”之诗句,构均衡对称,造型粗犷豪放,风格雅扑古旷。
  大蛋村冼氏清同治年住宅神龛
  神龛木雕为屏风式,长152厘米,高53厘米,厚2厘米,分上下两层组合。上层板分三部分,中板长64厘米,宽9厘米,刻双龙扶鼎,龙饰写实手法,蜣曲有度,左右板长16厘米,高32厘米,各刻一桃树,几朵桃花。下层板长142厘米,宽10厘米,刻双龙戏莲,龙身很长。在龙的主身上饰成凤羽,缠上卷叶纹,飘动纵逸,莲花叶硕长厚实。神龛木雕技艺高超,纹路疏密适度,线条粗细有致。像虚实交错,兼有阳刚阴逸之美。
  保港村“拔魁”木匾
  长178厘米,宽68厘米,匾文楷书阳刻“拔魁”二字;上款仿宋阳雕文曰:“钦命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加三级纪录八次史昂为”;下款仿宋阳刻“乾隆二十八年恩拔国子监太学生王开基立”。边框阳雕卷草纹。
  水南上坊村“心贞崑玉”木匾
  “心贞崑玉”木匾发现于崖城水南上坊村。长200厘米,宽45厘米,厚3厘米。“心贞崑玉”居中,自右而左横行阳刻,楷书;匾右上角有一金书篆印,部分字笔画剥落。上款竖行宋体阳刻“钦命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广东督学部院加三级纪录十次汪为”;下款竖行宋体阴刻“西厢水南村节妇慕容黎氏立”,“光绪十三年岁次丁亥仲冬月吉旦”。下角篆印莫辨。匾额红地金书文字,边框已脱落。慕容黎氏《崖州志》节妇有记,奉旨旌表,祀于祠。
  [以上资料来源王隆伟文物普查采访录(油印)稿]
  梅东村“香社耆英”木匾
  “香社耆英”木匾系清代探花张岳崧为梅山岁贡孙宗哲父亲题赠。悬挂于梅东宗哲公的五世孙孙有选家厅中。长220厘米,宽59厘米,厚4厘米。红地金字文正书,边框阳划曲线纹,匾额居中自右而左横行阳刻“香社耆英”四个大字,字大46厘米。匾右上阳篆一“张”字,“张”字左边竖行阳刻“衍五孙世伯八旬大寿”,匾左竖行阳刻“进士探花及第翰林院编修愚侄张岳崧题并书”。其左下角阴刻篆印“岳崧”。《崖州志》载孙宗哲小传:“孙宗哲,字希十,梅东岁贡。为文瑰奇伟丽,尤精理解,与同郡张翰山、黄云章肄业羊城声名相颉顽,称莫逆交,翰山官方伯,旋里,宗哲寓郡城,每徒步过访,其相契如此。所著有《爱竹轩诗稿》藏于家。”
  梅东村“国学”木匾
  梅东村“国学”木匾,长170厘米,宽60厘米,厚4厘米。匾额居中为“国学”二字,字大34厘米。上款曰:“钦命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纪录三十九次柱为”。匾额红地金书文字,匾文阳雕正楷,款文阴刻宋体,边框阳雕曲线纹。
  保港龙舟
  龙舟长10.35米、宽137厘米,舟身容深37厘米。有红龙、黄龙、青龙、白龙、黑龙等五龙。保港历有赛龙舟之风俗。五月初一至初二玩龙,初三初四赛龙,初五结束。民间自由捐钱为之。
  宝相花纹“硬木”雕
  蔡明康先生收藏的宝相花纹“硬木”雕,来源于古崖州城民间积圣屋木结构部分,用料为崖州上乘的青梅格“硬木”。长72厘米、宽26厘米,对称两大朵丽色多瓣的宝相花,宝相花盛行于唐代,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之一。此雕将自然形态的花朵,花叶加以组合,变成一种以圆为中心,逐成多面放射,而构成对称形的吉祥如意花纹案。是一件珍贵的木雕艺术品。
  莲花柱础
  莲花柱础通高48厘米、直径30厘米,榫高11厘米。为清代红木围刻莲花,来源于羊栏回辉清真寺,现藏三亚市博物馆。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