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迁建学宫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465
颗粒名称:
迁建学宫碑记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块学宫碑,碑高7尺,阔2尺许,用端石制成。碑文记载了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39年)知州陈新槐的迁建学宫事宜,包括学宫建筑特点、陈新槐的倡捐及当地民众的捐助等详细内容。
关键词:
古代
碑刻
学宫碑记
内容
(乾隆四十三年学正陈腾泗 海康人)
又《迁建崖州学宫记》。
碑用端石,高7尺,阔2尺许。为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39年)竖。国学学正陈腾泗(海康人)撰记并书。书法赵孟董其昌。记知州陈新槐迁学宫于城外东南隅,建斋舍,重屋飞檐,轩庑列戟,泮池星门,一准中州之制。并在深沟营山顶建三级文峰塔,作为学宫拱向。此次迁建,规模空前,陈新槐倡捐,共集银六千有奇。起晨坊余绳武等人首捐重金,庀材鸠工,鼎力相助,观者如堵,莫不额手相庆。碑佚存文。
[碑文]
学校之没,以明道也。圣人之道,放之四海而准,历万世而不变。而学校之没,或百余年而变,或数十年而变,口一城一廓之间,忽东与西,或南与北。是岂人之多事欤?道固准诸不变,而学校既没,成必有毁,废乃有兴。穷变通久,道之常也。古司徒论秀书升,苟有不齐,又必移之左,移之右,以期其变。迁地求良,亦道之常也。珠崖地极天南,宋淳熙肇兴儒学,数经迁徙,至明而文人大盛。宴曲江、登台省者接踵。嘉靖后,浸以衰熄,学又屡迁。然经营未善,苟然而己。我皇上文教覃敷,海隅丕变,士子均有不安简略之志。先岁,署牧王侯博采众论,亟拟迁建,迫于瓜代,不果。丙申春,腾泗调司崖序,进诸生问之,惜其有志而未逮也。岁冬,清漳敬斋宗翁,来知州事。谒庙徘徊,喟然叹曰:“海外制度,率如是耶?抑振兴之无其人也?”腾泗具告州人以思迁建状。翁即奋然以为己任,率先倡捐。士民争先恐后,共捐银六千有奇。择爽垲于城之东南,负郭带河,面山表海,洵为神皋奥区。爰达上官,筮日兴事。经始于戊戌上春,冬十月而落成。重屋飞檐,轩庑列戟。泮池星门,一准中州之制。旧无学斋,今建斋于明伦堂后。又于前山竖文塔三级。工竣,观者如堵,莫不额手相庆,谓中州规模,何幸于今见之!夫神雾蒸而豹文炳,海风发而鹏翼振。桐荣而凤栖,苹茂而鹿喜。汉修太学,圜桥观听以万计,而循良迭兴。唐增学舍,鼓箧踵堂八千人,而硕儒继出。今以多士志焉未逮者,一旦如愿而酬,士必争自澡浴。迭光前人。拔茅连茹,此其兆矣。是举也,翁实劳心夙夜。又得功曹东山杨君黾勉赞勷。而庀材鸠工,则余生绳武、孙生光祖、萧生来泰、林生琼等,与有力焉。腾泗猥得藉手观成,诸生幸,予之幸也。独是腾泗与诸生,下帷三载,将行矣,爱至求详。为之幸,更为之勉。学者束发受书,非徒取青拾紫,博一时声名己也。昔琼郡明伦堂,朱子为之记,教人入道之门,立德之要,诸声闻之稔矣。今崖疆四百余里,藤桥以西,礼让之俗可风;黄流以东,弦诵之声不辍。祁祁济济,具有入道之姿。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诸生务知所忘以充所能,使偏倚化而才德全,毋负贤使君作新之意。庶几哉,邹鲁儒风,放之海隅而准,历万世而不变也。程子云“吾道南矣。”诸生勉旃!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腾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