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重修义学捐置膏火碑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464
颗粒名称:
重修义学捐置膏火碑记
分类号:
K877.42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块位于海南岛崖州的义学碑,碑文是清朝乾隆三十七年崖州知州金绅所撰。文章着重强调了崖州封建文化繁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同时也提到了该碑在当地的历史意义和其现状。
关键词:
古代
碑刻
膏火碑记
内容
(乾隆三十七年知州金绅山阴人)
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知州金绅撰碑。
义学,也称为“义塾”。中国旧时的一种免费私塾。经费主要来源于祠堂、庙宇地租,或由私人捐款资助。膏火,是古时读书的灯油,也就是用来求学的费用。清朝乾隆时期,海南岛封建文化表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昌盛。皇帝积极带头学习汉族文化,官吏们相互仿效比逐,因而“尊圣道振文教”之风屡成热潮。另一方面,鉴于明代热心办学,“明兴才,贤大起”,地处南陲的崖州,出了像钟芳这样一位“学知宏博造诣纯”的“岭南巨儒”,给崖州的后人影响很大。因而历任崖州的开明州官,大兴办学,广置学田,捐置膏火,力兴义学,鼓励崖州人士磨砺壮志,辈出人才。金绅就是其中之一。金绅,山阴(今山西山阴县西南)人。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冬调任崖州知州,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集银二千二百多两,重加修复学宫,外筑围墙一道,内添厢房九间,又捐俸自办桌椅床铺等学宫用物。他还增拓书院,设立教育基金,作为师生教学费用。金绅养士爱民,崖州人士感其功德,袝祀鳌山书院。该碑2005年在崖城中学东园出土,上段碑额已断失。残碑现藏于崖城中学。
[碑文]
粤为牛女分野,位属南离,文明之区也。琼以奇甸居海中,汉时统称珠崖。今则郡北而崖南,相距千里。是崖尤为南极,天地菁英之所储,正昌黎云“扶舆蛇〓磅礴而郁积”者。顾蓄之者造化,而发之者人力。入版二千年,而光华犹閟。留意人材者,不容坐视弗思矣。古者,庠序学校,皆以造士,而必始于家之有塾。后世家塾,听民自为。而长民者,犹惧其不能自得师也。于是设立书院,聚其秀者教之。盖仿嵩阳,嶽麓之遗,此法之良者也。崖处僻远,称瘴疠乡,怀奇抱异之士罕至。父兄之爱其子弟者,每苦延名师无由。夫有其心而无其力,诚莫可如何。顾谁实司牧,亦可诿之曰无其力欤?且即力非有余,而一倡群和,众擎易举。惟在任其职者,挈领提纲,以经营措置之耳。奈何弦歌雅化,竟甘让人耶?州前任宋公悯向无讲学之所。于乾隆二十年,改文昌庙为书院,延师训课。而崖士应试之文,每为持衡者嘉赏,亦既著有明效矣。惟是地滨大海,风雨震荡。迩年来,藏修之室,渐就颓敝。余于壬午冬奉命调崖,簿书之暇,爰戾止而周览焉。因慨然曰:“是余之责也夫。”乃询州人士,咸踊跃乐输,裒银二千二百两有奇。于是重加修葺,以贡生陈用劢、生员蔡汝翰等董其事。外缭围墙一带,内添厢房九间。直栏横槛,广砌明窗。余复独力制办桌椅床铺等物。规模既具,遂计众助余银资放生息,以备师生之费。考选额内生童四十名,分别上中下,给以膏火。另取额外四十名,随同肄业。按期月课,定以赏罚。惟期不纷而凝于神,庶几相观而摩于善。夫崖之人才,邱文庄谓未大振。然钟少司徒亦前明人也,非崖产耶?坡公赠姜唐佐云:“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士果有志,何难突过前人?即以今岁论,曩应童试者恒不及千,兹则千有六百,而文亦彬彬。学使者边公,于取足州额外,添拨郡庠,视前有加。蔚起之象,此为先兆。余敢居鼓舞之功?实诸生之能自励也。自兹以往,尚其勖哉!朝夕孜孜,朋友丽泽。以器识为先务,以经史为根柢。探奇抉奥,含英咀华。于以和声鸣盛,黼黻王猷,则奇甸为有光矣。余拭目俟之。是为记。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