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摩崖石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430
颗粒名称: (一)古代摩崖石刻
分类号: K877.49
页数: 12
页码: 145-156
摘要: 本篇文章介绍了周〓的南山大小洞天石船题刻和周〓的《石船记》,以及毛奎海山奇观《大小洞天记》、毛奎“仙梯”石刻、毛奎《大小洞天诗》并《序》、王潜和韵石刻、试剑峰石刻、毛奎“小洞天”石刻等历史遗迹。这些历史遗迹记录了南山大小洞天的历史和文化,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 三亚市 古代 摩崖 石刻

内容

周〓石室刻
  也称来观石船题刻。在大小洞天石船之北,有巨石。刻曰:“海陵周〓其乂,与郡僚王霈然泽之,都领周丕承师武,淳熙丙午重九日来观石船,因览山水之奇,可为海邦之胜绝也。”共四十六字(详见卷一·叙论《南山大小洞天考》)。又刻《洞口记》二百又三字。字皆漫灭,不可识。
  周〓,字其乂,(读义音,有才能的人叫做俊乂),海陵(今江苏泰县东)人,南宋淳熙年间任知吉阳军(宋置崖州,改曰吉阳军,明复崖州,今为三亚市)。有善政,修建学宫,酷爱吉阳山水,作《摩崖石船记》。
  据《正德琼台志》录明朝裴崇礼所作《洞口记》:“洞口,去小洞天,观望数步耳。小洞望东南山上大洞天,仅数十步耳。其距郡城则十里余。遵海滨而至,曩(注:从前)郡人翰林学士丘公仲深,尝问予曰:‘子崖州大小洞天之景异他处,密迩(注:接近)城郭道路乎?’予告以僻远,公不喜,以为游者艰至。予曰:‘柳宗元作《桂林訾家洲亭记》,谓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未有直治城挟阛(注:市肆的通称),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也耶!予亦以为远者奇而近者非奇也’。因书石上,以告游者。”
  周〓《石船记》
  在大小洞天石船之东巨石上刻“石船”二字,又刻《石船记》一百五十七字。今漫灭依稀,石刻俱蚀,惟“何”字可辨。
  据《正德琼台志》,录明朝裴崇礼所作的《石船记》:“石船,长丈余,首尾皆尖,腰阔四尺,中深陷。盖天然,非人为之也。宋淳熙丙午,吉阳知军周〓,寻访得名,刻石纪胜。历元至今,年代久,俗人罔知,谓为仙作。故樵〓过者,以为有神,往往以石投置船腹,积累高至二三尺,船之堆亦如丘,不称观者。成化戊戌岁重九日,溪南崇礼,率同游者、令仆十余人,撒其石堆,散去远地,芟其荆棘,俾船腹及傍地平静。椎船侧野树一株,为荫蔽观者,得以循抚四周焉,是为记。”
  毛奎海山奇观《大小洞天记》
  在南山半山之中的海山奇观石室,其额上横刻“海山奇观”四个大字,字大60厘米。其下石壁直刻《大小洞天记》:
  吉阳,形势甲乎海外。南山盘踞,气象雄伟。意其中必有深岩幽洞之奇,而屡加访问,未获也。一日,属权尉黎民志搜寻,始于周史君石船摩崖后山巅,得一石,前瞰大海,后环曲巷,峭壁在南。小洞附北,实为海山之奇观。继而,僧善庆,又于山麓石峰之阴,近石船,得一岩,由西北委蛇数十丈,以通后洞。岩之外临海,有平石可钓,因为钓台。对岩之前,有石奇怪,其下可坐十客。仰望八景,皆在目中,以其与岩相望,名以岩瞻,是皆小有洞天之佳致也。昔周史君以淳熙丙午,屡以石船登赏,摩崖题名,以为胜绝。今予亦以淳祐丁未,经营此胜概,适与石船同一处,遂成八景。由今视昔,似或胜之。岂非天实相之耶。因叙其本末,以识之奇观石崖。七客者黎植挺之、陈同祖显宗、黎正宗大、陈继先显翁、卢斗南少梁、黎民志少良、王怀惠嫏。二僧谓富川秀峰清凉山住持善庆冷溪寺,维那祖果也。是年十月郡守富川毛奎书。
  (详见卷一·叙论《南山大小洞天考》)
  毛奎“仙梯”石刻
  海山奇观石室右石磴上,刻“仙梯”二字,楷书,字大65厘米,右款刻“郡守毛奎书”五字,依稀可辨。
  毛奎《大小洞天诗》并《序》
  由海山奇观石室回南石壁刻有毛奎大小洞天诗:“丰登少公事,时得访林泉。凿破蓬丘岛,潜通小有天。岩瞻横北面,钓隐近西偏。缥缈云藏阁,依稀石似船。崖平好摩刻,洞窈足回旋。路实①层巅上,人随曲巷穿。海光常潋滟,山色更清奸。真可消尘俗,何妨中圣贤。姻霞无尽藏,风月不论钱。胜概时收拾,凭谁秉笔橼?”石壁刻诗后刻小序:“予既经营朱耶胜概,以淳祐丁未良月,携客泛舟登赏。既舍舟,即上岩瞻钓台,游洞天。自后洞过山阿,读周史君石船摩崖记,遂登奇观。履磴道以观峭壁。穿曲巷,自南而北,啜茗于小洞,因会饮。观杰阁,凭栏眺望。海色涵山,天光照水,烟霞异状,风月无边。宾主献酎,觥酬交错,喧哗笑语,响振林谷。恍若身在五云而到三岛之上也。醉后,诸宾曰:朱崖数千百年无此景,今一旦呈露,岂偶然哉?愿叙八景以示来者。因成五言十韵,刻诸石壁,非敢言诗,姑纪其实云耳。郡守富川毛奎子文书。”
  王潜和韵石刻
  毛奎《大小洞天诗》刻左,刻王潜和韵:
  “史君赋佳作,笔谁遇飞泉。索远寻幽地,求深访洞天。山巍云脚领,海报日头偏。景喜岩瞻石,台虚钓隐船。高人贪胜迹,山海赖无旋。拟把张槎泛,何妨谢履穿。心闲尘不染,客好景成妍。去去近三岛,看看会七贤。醉眠思日枕,缓步惜苔藓。再约通宵饮,相邀秉烛椽。”
  “试剑峰”石刻
  海山奇观石室转东,山有石峰,如同剑削,毛奎当年所刻,毛书泯失。今人又刻,书不类古。
  毛奎“小洞天”石刻
  在洞天风景区的洞门上刻“小洞天”三个大字,字大105厘米,正书。其额上刻。“大宋淳祐丁未秋九月郡守富川毛奎率僚属黎植、民志、王怀开山”等二十六字,后另起小字刻“明万历四十一年八月崖州太守同判官会稽顾一秉莞钟(余文湮没)。系明人所为。”(详见卷一·叙论《南山大小洞天考》)
  毛奎“钓台”石刻
  小洞石南钓台上,石矗临风俯海,中刻“钓台”二字,字大75厘米,左刻:“淳祐丁未仲秋”,右刻:“郡守毛奎经始”,字大15厘米。
  宋倭倭才诗刻
  落笔洞右壁诗刻:“峭壁凌空望杳微,层层烟锁雾云衣。深林古木高千丈,怪石青苔绕四围。空有石衔仙体骨,想应人逐彩云飞。洞天仙子今何在?欲上雕鞍不忍归。”诗刻字大3厘米,正书,左署:“宋倭倭才”。
  倭倭才,宋朝人,生平事迹未详。《正德琼台志》(人物传记):“倭倭才尝游览至崖,题落笔洞,有诗。”
  宋郡倅许源诗刻
  落笔洞右壁诗刻:“袖拂山风上翠微,仙禽窥我怪儒衣。岩扃石壁真奇趣,烟盖云幢似远围。彩笔不随仙子去,青峰空伴野云飞。我来续就承天赋,铁笛一声鸿雁归。”左下署名“宋郡倅许源”。许源,淳熙年任吉阳军同知。
  云从龙“落笔洞”题刻
  洞左上壁横刻“落笔洞”三字,字大尺余。右旁直刻“至元癸未”,左旁直刻“维山云从龙”。云从龙,字无心,陇西人,至元年间来崖,为海北海南道宣慰。
  洪爵诗刻
  落笔洞右壁诗刻:“仗剑登临石径微,仙凤阵阵袭征衣。日筛峰顶金千缕,云锁山腰玉一围,啗果玄猿惊客啸,口卸花青鸟傍谁飞?欲传彩笔无缘梦,强步前题载詠归。”诗文字大6厘米。左署:“大明成化己亥岁仲秋守崖千户洪爵和前韵。”
  赵珤①诗刻
  落笔洞右壁诗刻:“盘石凌空列翠屏,呀然一洞野云扃。乳悬自结乾坤液,形恠②犹疑蛟蜃精。天马高蹲岭树碧,玉泉细溜石苔青。海山奇观神仙宅,落笔应知亦浪名。”诗文字大4厘米。款刻:“予③巡视学校至崖州,闻落笔洞之胜,因假一观,留题于石。时从行者州判官赖宣、海南卫千户王彪、崖之守御千户洪爵。爵能诗,已先书之石矣。成化庚子正月之晦钦差提督学校广东按察司佥事晋江赵珤书。”
  纪纲正诗刻落笔洞右壁,诗刻:“化工造笔是何年,顿在穷荒绝岛边。笔下烟云常自起,想应多是济元元。”诗文字大4.5厘米,正书,款刻:“成化庚子郡庠生纪纲正书。”纪纲正,字恒之,其先盐城人。祖戊崖,遂为崖人。精通经史,长于诗赋。曾游郡庠,小试恒冠多士。屡不得荐,辄弃而耕野。以“东岸书舍”研学一生,在乡间教授生徒,学子济济。
  吴成和诗刻
  落笔洞右壁,诗刻:“五指挥毫百万年,烟云绘出绕山边。化工久矣悬幽洞,留点人间独占元。”款云:“清乾隆戊申岁番邑吴成和。”诗文字大6厘米,正书。
  吴成和,番禺人。
  崖西梅仙氏诗刻
  落笔洞右壁,诗刻:“奇甸文明辟几年,烟云洞口绕天边。凌空落笔如椽大,占尽人间第一元。”署刻:“崖西梅仙氏”。诗文字大5厘米,正书。
  梅仙氏,崖州梅西人。
  龟蛇石刻
  在榆林港烟墩岭。石高三尺,阔四尺,长六尺。上刻蛇盘龟形。西边刻一“法”字,东刻一“佛”字。字大二寸。石东垣刻“东海”二字。字亦大二寸。旁刻小字“镇守官张仁系真定武人氏,至元三十年八月中旬己丑日”。石西垣刻“西天”二字。北垣刻“北极”二字。皆大二寸。旁镌“钦差领兵官扬贵系南昌府人氏,乙丑洪武十八年记。”南垣刻“委署崖州协副将川东徐赞彪统带水陆五营驻扎榆林,时法兰西来测水,是为筹备海防之始。”又刻“南普北极山堂”六字。“大清行军游击金玉广”。石刻泯没。
  (详见卷一·叙论《榆林港元代龟蛇石刻考略》)
  苗、曹、汤“海判南天”石刻
  天涯海角游览区似剖巨石面上,横刻正书:“海判南天”四个大字,左上直刻“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九个小字,右下款直刻“钦差苗曹汤”五字。乾隆二十年崖州知州宋锦修《崖州志》(海黎志黎情目)记载:“五十三年十一月遇京差苗、曹、汤三大人巡边儋州,吴十出降”附注(“大人至州东下马岭海边刻‘海判南天’四大字于石”)。据扬其元、宋爱军、叶必玮的研究,苗、曹、汤三大人即是钦天监五官正苗受,理藩院郎中绰尔代(满人)及法国传教士汤尚贤。“绰”字与“曹”字发音近似,宋锦《志》误录为“曹”。三大人奉命为测绘康熙《皇舆全览》而来崖,“海判南天”石刻是康熙年代中国“南极”的标志。(《康熙年代中国版图的“南极”标志——“海判南天”石刻群的历史考证》)杨其元、宋爱军、叶必玮,《三亚晨报》2005年1月21日。
  程哲“天涯”石刻
  天涯海角游览区中央一巨石,南面上壁横刻:“天涯”二字,字大56厘米。左上直刻“雍正丁未”,右款镌“程哲”。
  (详见卷一·叙论·《天涯石刻考》)
  程哲,江南歙县监生。雍正五年,米贵,开仓平粜,民得聊生。州人勒碑称颂。
  “海阔天空”石刻
  在“天涯”石刻右下角石壁,离地面约3公尺高,刻“海阔天空”四个隶书大字,字大38厘米。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