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近代名人墓、烈士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402
颗粒名称: (二)近代名人墓、烈士墓
分类号: K928.76
页数: 6
页码: 109-114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四座清代和民国的陵墓,分别是何秉礼墓、林缵统公婆墓、郑绍材墓和麦宏恩烈士墓,每座陵墓都有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何秉礼墓是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何拔贡陵墓,为锣堂坟心,直径3.9米,已被毁两次;林缵统公婆墓位于崖城坡田洋北面坡经济场椰林内,是崖州名人墓铭唯独阳刻精品,阴刻碑文为崖州近代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郑绍材墓葬于崖城水南大蛋乌石山坡,是崖州最后一位科举制举人,他校正《崖州志》,并捐资筹金,携赴羊城,首次铅印成书一百套,分飨州人;麦宏恩烈士墓位于保港镇保平郎芒田洋北面沙埋椰子园内,麦宏恩是在广州国民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会主席,1927年返国民大学就读,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捕入狱,后被杀害。这些陵墓的介绍对于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崖州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三亚市 近代 名人墓 烈士墓

内容

清拔贡生何秉礼墓
  坐落在崖城落窗山岗,坐南向北。取北岭笔架山为拱向。
  何拔贡陵墓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是其门生弟子乡宾捐募所建。原陵墓分三进陵园,前庭自台阶牌楼起,进深6米、宽6米,中庭进深4.5米、宽6米,坟堂进深4.5米、宽4米;为锣堂坟心,直径3.9米,坟堂后墙高1.5米。陵园周围砌砖围墙。中庭后坟堂前立石碑五方(中一方、左右各二方),石碑上建牌楼,牌楼匾额有吉大文少史题书:“学海儒林”四个大字。三进牌楼皆题写对联。陵墓前两边立两杆圆石柱华表,围粗0.53米,高2.6米。陵墓建成后于陵前种一棵小叶榕树,直至1958年被人砍掉,整个陵墓两次被毁于“大跃进”年代和“学大寨”建猪圈时,今存坟心,有被盗过墓的迹象。现只存墓碑五方、石祭桌、石香炉、烛案和一杆华表。今存五方墓碑,中碑高1.5米、宽0.54米、厚0.08米,晕首,碑额正中雕刻卷云托日图案。两边四块方碑各高1.35米,宽0.52米,厚0.08米。
  [碑文见卷五《吉大文撰何秉礼墓志铭碑》资料来源:何擎国文物普查采访录(油印)]
  光绪甲午举人林缵统公婆墓
  位于崖城坡田洋北面坡经济场椰林内。坐北向南。坟堂、围墙、牌楼、石华表、石桌、石香炉、烛台等已被拆毁,唯墓碑经家人藏于北山石场近二十年,近年立回原墓址。
  碑高1.61米、宽0.67米、厚0.076米,正中阳刻一粗弦纹框围碑铭,框内阳刻:“中华民国显考妣清举人揀选知县乡谥文慈干淑林二太公婆。”乃目前发现的崖州名人墓铭唯独阳刻精品。阴刻碑文为崖州近代史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林缵统,崖州北厢官塘村人。字承先,号天民。生于咸丰二年(公元1853年)农历正月十八日,1922年农历正月二十卒于万县(今万宁市)。光绪甲午(公元1894年)秋季乡试中举,次年春入京廷试,参加康有为、梁启超等六君子发起的“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再次入京廷试,又参加康、梁等人组织的“保国会”成为中坚。他是海南岛唯一参加“戊戌变法”的积极分子。其性耿介而刚义,置生死于不顾,日与奸吏为难,峥峥之骨,百折不挠,为众所颂扬。
  [资料来源:何擎国文物普查采访录(油印)]
  清举人郑绍材墓
  清举人郑绍材墓,葬于崖城水南大蛋乌石山坡,坐东向西,合与郑氏三世祖光宇公陵园。陵前庭宽8米,进深4米。坟堂宽3.25米,进深3.1米,罗堂圆坟心,太师椅式围墙,后墙高0.8米。碑高1.78米,宽1.19米,厚0.36米。墓前设石祭桌一张,长0.91米,宽0.54米,厚0.1米,圆鼎石香炉,高0.4米,直径0.33米。
  郑绍材(公元1876-1921年),崖州临高乡人,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元1901年)补行庚子恩正并科举人。为崖州最后一位科举制举人。他校正《崖州志》,并捐资筹金,携赴羊城,首次铅印成书一百套,分飨州人,为崖州保存了一部重要的地方文献,得以流传至今。他生前正值清末民国初大转折时期,被选为崖(县)、万(宁)、陵(水)、昌(化)、感(恩)五县议员。为“革积弊·除陋规”的促进派,主持崖县县政时,积极“复学款、置仑田、刊州志、修族谱等”,深受州人的爱戴。
  [资料来源:何擎国文物普查采访录(油印)]
  麦宏恩烈士墓
  位于保港镇保平郎芒田洋北面沙埋椰子园内,面向郎芒田洋距其100米左右。太师椅式坟堂进深3.64米、宽3米。墓碑高0.82米、宽0.45米、厚0.5米,上刻:“广东省立琼崖中学国民大学毕业生麦大公之坟。公讳宏恩字子佩,启哲公之长男也。为品学兼优德性温良。生于一九零零年六月初七日子时,卒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三日申时。葬在山埋坐子向以垂不朽,胞弟宏辉、堂弟宏旺、胞妹福姬、爱姬敬立。”
  麦宏恩,1900年7月13日出生于崖县(今三亚市)保港保平村。在广州国民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为学生会主席。1926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家乡任教期间,与陈英才、黎茂萱、陈世训等在崖城保港地区成立共产党小组,建立崖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东南支部,同年建立农民协会,并首任负责人。1927年返国民大学就读,国民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麦宏恩被捕入狱。经受三个多月的狱中折磨,不幸遇害。牺牲时年仅28岁。临刑前写下铿锵激昂的遗书,告慰父母亲人:“人生必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生有轻于鸿毛……以革命之血换得自由之花,死得其所。”
  李茂文烈士墓位于藤桥鹧鸪坡,土坟。碑刻:“民国十九世祖考讳懋(注:懋[茂mào])文李二公之坟,卒于民国十七年二月,重葬于民国二十一年,山向艮坤,一九八三年旧四月初八日立。祀男李著能立。”
  李茂文,崖县(今三亚市)藤桥岭头坡村人,1898年11月26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里,同胞兄弟3人,胞兄李茂秀,胞弟李茂松,同时参加革命,后来同时被敌人杀害。1922年入崖城县立一高小学读书,思想进步,被选为学生会主席,1923年考入省立十三中学,受马列主义教育,1925年10月当选为学生会主席,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7年李茂文作为党代表回藤桥进行革命活动,向藤桥和崖城地区的地下党同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准备藤桥地区暴动,夺取敌人枪支,领导农军,打击藤桥市反动商团,夺取武器,成立工农革命军补充连。同年12月初,成立崖县第一个红色政权——崖县三区苏维埃政府,李茂文当选为主席,领导农友实行减租退押,烧田契,毁书约,平田界,惩办土豪劣绅。1928年1月任中共崖县委书记,率补充连和农民武装进发三亚打击反动民团。王鸣亚趁东路工农革命军东调进攻万宁县城之机,重兵反扑藤桥,李茂文等率部同敌人激战十几个昼夜。被敌包围,终因弹尽粮绝被迫撤至保亭营(今保亭县城驻地),被王昭夷(保亭黎族首领)符学清(保亭黎头)暗地与王鸣亚勾结串通,伏兵袭击殉难。时年30岁。随后,全家被捕,房屋被烧,财产被劫。兄茂秀、弟茂松相继牺牲。
  陈英才烈士墓
  位于崖城高山村北70米处,东离海榆西线公路200米,北为甘蔗试验场,南临高山村,北靠崖州湾。存碑高2.7米,宽0.57米,厚7厘米。刻正文“显考妣陈三公婆讳起贤容氏暨长兄次兄之坟墓”。坐西向东,烈士夫妇及长次子四人合葬。坟心长2.7米、宽2.4米、高0.30米。
  陈英才,又名起贤,崖县(今三亚市)崖城遵道村人。1894年出生,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2年领导爱国青年学生联名发表《琼崖公民对西沙群岛沦亡宣言书》,揭露日寇侵略我国领土的罪行,保卫西沙资源。1922年秋,考入广东公路工程专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党组织派遣,回崖县从事宣传和农运活动,成立共产党小组,并任组长,组员为麦宏恩、陈世训、黎茂萱,在崖城、保平、港门地区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与麦宏恩、陈世训等在崖城和五都(今保港)先后组织农民协会,发动农民从事反帝反封建运动。1926年7月,以陈英才为主要领导,在崖城一高小学建立中共崖城东南支部,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和农民运动的发展。1937年,正在崖县中学任教的陈英才同黎茂萱、林庆墀等以崖中党支部为核心,成立“抗日救国后援会”,领导宣传抗日。1938年任中共崖县委组织部长,1940年8月在乐东县志孟村执行任务时病亡。
  陈英才是崖县早期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心耿耿,为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奋不顾身,其光辉业绩永照后人。
  黎茂萱烈士墓
  位于崖城镇东4公里的红泥塘村高坡上,坐东向西。烈士墓葬与其兄茂荣三弟茂洪同墓异碑,墓长2.5米、宽2.9米、高0.5米。黎茂萱墓碑高0.94米、宽0.48米、厚0.65厘米。刻:“黎茂萱同志,崖县崖城公社崖城大队遵二村人,1924年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派回海南,系中共崖县委负责人兼宣传部长。1942年在梅东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时被日敌军包围,在突围中光荣牺牲。男黎秀麟孙黎勇黎杰黎伟1978年8月5日立。”(传略见《黎茂萱烈士故居》)
  何绍尧烈士墓位于保港沙埋村北200米山坡,1964年4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政部门拨款,由崖县人民政府修建的。坐北向南,墓碑高1.25米,宽0.46米,建有四柱二门,刻楹联:“革命仰前型想当年反帝反封碧血冲天惊敌寇,精神传后代看今日载歌载舞红花满地慰英魂。”“烈士精神长存,形象活人心里。”砖牌楼,额书“浩气长存”。坟心长2.35米、宽0.85米,坟堂进深3.3米、宽2.9米,后围墙高1.10米、前庭宽4.5米、进深1.7米。
  何绍尧,又名何强,1908年4月20日出生于三亚市保港保平村农家。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党支部书记、保平农会主席。1935年任崖县第五高级小学校长,发展党员组织革命力量。抗日战争期间,任中共崖县委组织部长,组织抗日武装,痛击日寇汉奸。1943年2月间,再度率领卫士潜入日寇心脏崖城水南执行侦察任务,被日军重兵包围,何绍尧手执双枪英勇抗击,击毙日寇官兵三名,弹尽毁枪,壮烈牺牲。年仅35岁。
  何绍尧同志是崖县早期共产党员之一,从一、二战到抗日战争时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孙维青烈士墓
  位于梅山梅东村西边园芙蓉岭(牛头岭)前坡,距公路200米左右,坐北向南,砖石墓葬,无墓碑,坟堂进深3米,内宽2.5米,后墙高0.65米,坟心长2.34米、宽0.84米、高0.34米。
  孙维青,原名孙家维,三亚市梅山梅东村人。1917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里。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1月建立中共梅东党支部,孙维青任党支部书记。抗日战争期间,成立“青年抗日救国会”,组织地方武装抗日游击队,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1940年6月任中共崖一区委书记,1941年7月,任中共崖县县委委员、组织部长。孙维青同志是梅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1943年5月,在突围中不幸牺牲,时年36岁。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清举人郑绍材墓
相关作品
麦宏恩烈士墓
相关作品
李茂文烈士墓
相关作品
陈英才烈士墓
相关作品
黎茂萱烈士墓
相关作品
何绍尧烈士墓
相关作品
孙维青烈士墓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