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南山石刻漫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393
颗粒名称:
南山石刻漫步
分类号:
B842.6;K878
页数:
3
页码:
61-63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的石刻艺术,包括不二法门、照见壁、如意园等多处石刻,以及这些石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也介绍了一些书法家和宗教人士在南山留下的笔迹,以及它们的艺术和文化重要性。
关键词:
石刻
书法
文化
艺术
宗教
内容
以“海天佛国,祥气缭绕”著称的三亚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中国大陆近五十年来最大的道场,又是誉满中外的旅游胜地。许多文人学者在这里留下了诸多弘扬佛教文化的石刻题词。
自不二法门至南山寺,各景点的摩崖石刻,鳞次栉比,星罗棋布,妙语连珠,与这里的天然胜景浑然一体,使人目不暇接。正、行、草、隶、篆各体并存兼备,有的笔法苍辣雄劲,气魄宏大,有的龙飞凤舞,神情飘逸,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书法价值,是宝贵的文化精品。
国家领导人田纪云的“南山寺”题刻在一大圆石上,书法清拔深穆,给南山石刻增色添彩。
不二法门前石台,万花丛中一巨石,形如仙桃,上刻“南山佛教文化苑”七个大字,为中国佛教界的领袖人物,著名学者赵朴初先生所书。清劲妍美的书刻,把人引入佛门境界。
大道壁上制作十一块,每块高丈余,长二丈余的石壁,名曰“照见壁”。上镌刻晋朝“书圣”王羲之遗墨集字“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摹刻,字大1尺多,每块约30字不等。此经是公元629年唐朝僧人玄奘(三藏)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赴印度取经,十六年后,带回梵文六百五十七部的经文之一。后来组织翻译,太宗亲自撰序,皇太子李治(后为高宗)作记,此序和记、与太宗答敕、皇太子戕答及玄奘所译的心经五者,由怀仁和尚费二十余年,从唐内府所藏王羲之遗墨中集字,于咸享三年(公元672年)刻碑。此碑现存于西安碑林,千百年来为士人所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简称“心经”、“般若经”,为梵文Satpāramitā,内容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和智慧完满地渡到彼岸。
南山“照见壁”“心经”石刻,书法高雅整炼,用笔清劲,点划多姿,体态妍美。与其他诗题壁刻连立于法门大道,构成一处气魄宏大的石刻艺术展廊。
梵文,是古印度文字,也称“番字”。汉语佛经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南山四则梵文石刻,均为阴刻,是随天然岩面依势刻就,刀工熟练,字体清晰,都是印度兰扎体梵文咒语,即“唵、嘛、呢、叭、咪、哞”,是佛教经文咒语之一。如梵文石刻“sili”字,被示为吉祥文字,是指人生存之中,会遭遇各种事象,如天变、地变,诸拥有这个文字为护身符的人,会消除水火难而变成“妙吉祥”,所以这个梵字变示为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的幸福护身符,在佛学系统的实验下,这个梵字一直承继到现在。
南山寺前的梵汉圆融石刻独具一格,“圆融”两个汉字中间有一梵字。强调完满融通,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湛然常住。“空”、“假”、“中”三谛圆融。
如意园十二列吉祥经台,长丈余,宽二丈余,刻着意态从容,气象超逸的正书“吉祥经”,教人以谦虚谨慎,慷慨助人,和睦邻里,买卖公平,勤俭节约,反对狂妄,禁止淫乱,主张正义,主持公正,礼貌待人,对人诚实,孝敬父母。闻来附钟亭飘来的阵阵钟声,更警示人们,保持文明道德修养为最吉祥。
如意园面海一卧石,上刻草书“悟”字,字大80公分,出自南山寺住持圆湛法师之手。笔势如急雨惊风,落石云烟,淋漓快目。佛教禅宗强调“顿悟成佛”。相传,释迦牟尼在苦行六年中,身体形瘦如柴,后来觉悟到苦行非解脱之道,决定进食,遂入连禅河洗浴,但身体太虚弱,不能自出,此时天神暗助,垂大树枝,才使他得以攀枝出池,天神示意牧羊女供献乳糜食之,不久身体恢复,气力立足。于是便坐在菩提树下静观思考,悟道成佛。
南山石刻有不少出自当代宗教知名人士和书法家之手,如楚图南、启功、沈鹏、顾廷龙、苏渊雷、王礼贤、云峰、董正贺、吴立民等都在南山崖石上留下了笔迹,为南山胜况作了真实的记录,以优美的文采点缀升华了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也是书法精品。游览南山,不可不观赏品味这些石刻。
(《三亚晨报》,1999年3月13日)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