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380
颗粒名称: 三亚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分类号: K892.33
页数: 3
页码: 2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岛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通道的历史背景,以及海南特别是三亚地区在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文章列举了一些历史文化遗迹,如三亚落笔洞古墓群和古代穆斯林居村遗址等,说明了海南地区对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贡献。文章还介绍了当地纯正的香料和瓷器等传统工艺品,以及回族居民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海南岛 丝绸之路 文化遗迹 回族文化 香料

内容

海南岛与南海诸岛特别是西沙群岛,早在七世纪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她有着大陆经此通向世界开放的历史,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焦点,在联结中阿友谊沟通中西文明的创举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世界各国学者所关注。
  公元前一百多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西域各国使团纷纷访问汉朝,汉朝的使团商队也源源不断地涌向西域,东西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这就是被世界学者誉为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从西安穿越我国新疆的山岭、草原和沙漠通往南亚、西亚乃至里海、地中海沿岸的古代商路。这条商路,必须经过葱岭,使葱岭东西附近的许多地方成为国际市场。
  丝绸之路把占世界陆地总面积三分之一的欧亚大陆联系在一起,也把我国古老的中原文化、印度的恒河流域文化和古老的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联系在一起。我国的养蚕、丝织品、瓷器、铜器、火药、造纸、印刷术、贵重药品等传到西方。中亚、西亚的商人、僧侣、贵族纷纷由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而佛教、景教、伊斯兰教还有珠宝、玉器、香料、物产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艺术也传入我国并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之中。
  到了唐代,我国劳动人民所缔造的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明,居世界领先地位,在世界闪烁着耀眼的光彩。当时略可与唐朝匹比的,只有阿拉伯人在亚洲西部建立的大食国。唐朝人打通了西域的航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航海业的发展,唐、宋时代,情形就不同了,越葱岭的那种艰苦的陆路交通,渐为印度洋及南海一带的海道交通所代替,唐后期以至两宋时,中国东南部的广州、泉州、扬州成了繁荣的国际市场。这条路由西到东即从大食(阿拉伯)过印度洋到印度,过马六甲海峡到安南,经海南岛南部三亚等地到广州、泉州、扬州,这就是誉满中外的“海上丝绸之路”(又称香料之路)。
  三亚落笔洞遗址的考古发掘成果,揭示了海南岛一万多年前的古老海洋文化。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三亚就是内连大陆外通海域的重要口岸。唐宋以来,在粤、闽、浙地区的波斯、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中,许多外籍商人和移民,就是取道包括三亚诸港登岸进入大陆。据史籍记载,番舶入三亚的港口水道有榆林港、番坊港、番人塘、大蛋港、崖州环水道那乐港以及崖州海南的千里石塘等,由于聚居、信仰、生活习俗、文化特性等的需要,三亚沿海岸一带均有番坊、清真寺、番神庙等伊斯兰文化史迹。如洪武年间建于番人村的礼拜寺、在州南三里番村的佛堂寺、成化丁酉年间建于大蛋港海边的石三娘庙等。
  1983年以来,文物工作者在三亚市沿海沙滩上连续发现藤桥番人坡伊斯兰古墓群以及与陵水相邻的干教坡的伊斯兰古墓群、土福湾的伊斯兰古墓和三亚梅山八人轿坡伊斯兰古墓群、崖城水南大蛋村的伊斯兰古墓群以及羊栏回新村后的伊斯兰古墓群。嗣后又陆续在藤桥番岭南靠海面发现古代穆斯林居村遗址。三亚沿海岸一带现在还保留许多带“番”字号的地名,如藤桥的“番岭”、龙海乡的“番园村”,村边至今保留有“番人井”,村北面的峒田当地称“番人田”,崖城镇大蛋乡旧称“番坊”,梅山的“番园”,黄流的“番塘”等,现立于清真寺下镌于乾隆年间的“正堂禁碑”,刻记着回族人民对三亚渔业经济开发的历史贡献。
  据史籍记载,外籍商人运来的“洋舶所有番沉、药沉”等香类,“往往腥烈。即佳者,意味亦短。本性多,尾烟必焦。”“渤泥(加里曼丹)、暹罗(泰国)、真腊(柬埔寨)、占城(越南南部)、日本所产的沉香,试水俱沉,而色黄味酸。”海南特别是三亚的香类,“峤南火地,太阳之精液所发,一木五香,香气味纯和,历百年而不变。以其得地道之正”。因而,三亚的香类对中西亚的商人、僧侣、贵族有很大的吸引力。《崖州志》载,崖州有一种名为“蛇总管”的木类,色紫红,能避蛇,治蛇咬,疗痧症。当地人把它制成手环,时珍带之。胡商们也很喜欢,争相购买。1983年文物普查时,文物工作者在大蛋古港边的水南村,发现明代四耳仿波斯纹陶罐和无耳仿波斯纹陶罐,这两件陶器均绘有水波纹和波斯图纹,显然是中国陶窑商为了赢得波斯人的喜欢,使生意畅销而设计烧制的,中国瓷器都经过这里运往东南亚、西亚、东非地区。
  三亚市羊栏镇回辉、回新村聚居着5千多名勤劳、勇敢、充满活力的回族居民,是我国南部沿海回族最大聚居区之一。据有关史籍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来自以阿拉伯、波斯人为主体的外籍穆斯林,也有皈依伊斯兰的越南占族,来源的成份既有西方的“西域丝绸之路”,也有东南方向的“海上丝绸之路”。他们热爱生活、富于创造,与三亚各族人民并肩团结,开发三亚建设三亚,为三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他们生机勃勃,闪烁着穆斯林先祖聪明智慧之光。简朴独特的村舍,洋溢着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他们的节庆、语言、服饰、寺院及堂墙壁画、书声、歌声、祈祷经音呈现一幅幅具有三亚特色的伊斯兰风情文化景观,吸引着国内外往来宾客。改革开放以来,历史悠久、雄伟高昂、环境优美的清真寺,国内外朝觐者络绎不绝,先后接待了来自约旦、伊朗、日本、美国、法国、巴基斯坦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友、观光团和代表。

知识出处

三亚史迹叙考

《三亚史迹叙考》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讲述了从文博的视角,调查、研究、考证三亚的史迹人文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