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一九五七年的九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天涯寻梦》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70
颗粒名称:
一九五七年的九所
分类号:
K296.6
页数:
4
页码:
059-062
摘要:
本文记述在1957年,九所地区是崖县第四区,后来划归乐东县,一直作为地区“首府”的九所村并不大,但人口众多,有不少搬迁自外地的家庭。九所市场不是整天都经营的,每天只有早晚各一个多小时里有人来这里买卖。当时的物价便宜,市场里经常可以买到不同种类的鱼和肉,而且价格也不贵。
关键词:
崖县
教书
九所地区
内容
我是1957年到九所教书的。九所地区那时是崖县第四区,后划归乐东县,先后为乐东县九所人民公社、乐东县九所镇,前几年该县乡镇调整,以望楼河为界,把河东原属冲坡镇和原属乐罗镇的乡村划归九所镇,冲坡镇改为利国镇,撤销乐罗镇,这样九所镇就成了该县的大镇了。而一直作为地区“首府”的九所村,我初来乍到时是怎么样的呢?
说来真是不好意思。在九所村能称得上是街道的只有一条,即与“三亚——黄流”公路平行、东西方向的长200多米的街道,此外还有两条南北方向的几十米长的村道,构成了九所的街道格局。街道两边的店铺,高高低低,大小不一,结构都基本相似,上下两层,店铺宽约4米,长有十几二十米。街上的好多店铺都是作住宅用,并不做生意。真正做生意的,不过一二十家而已。在这条长街的中段有一个五六十平方米的市场,里面有间小食店,三四张桌子,卖点粉汤、包子、油条之类的东西,如果有人点名要炒菜喝酒,老板才动手起锅做菜。市场里平日只有一个肉摊卖肉,每逢赶集日,即圩日(农历的每月三、六、九日),也有农民自己杀猪拿来卖的。此外还有几摊渔档,也常常有渔贩子从望楼港渔船上买鱼,然后再用箩筐挑到市场上来卖,也有人把家里种的蔬菜拿来出卖。不过九所的居民不多,九所村的农民每家每户都有菜园,蔬菜能自给自足,他们上市只是买些鱼或肉罢了。九所市场不是整天都经营的,每天不过是早晚各一个多小时里有人来这里买卖,比较热闹,其他的时间市场里基本上是空的,只有几个老太太摆卖槟榔、蒌叶或者香蕉、木瓜、杨桃、石榴等水果。
不过,那时的物价可真便宜。我在教学之余经常逛九所市场。渔贩从望楼港挑来的小鲨鱼,8分钱一斤,比较好吃的有两三指大小的海鱼,一斤不过一角钱,巴掌大的“西刀鱼”一斤才两角多,大大的黑鲳鱼,最贵也不过是四角而已。鸭蛋就更不要提了,比白菜便宜多了。你看,那不是四所人挑来的满满的两箩鸭蛋吗?你向他买1块钱鸭蛋,他会问你:“是你挑呢,还是我拿给你?你挑,25个;我不拣,从满箩蛋的上面拿給你,28个!”“为什么?”“因为我的鸭蛋有青皮的,也有白皮的,蛋的大小也略有不同,为公平起见,我要问清楚。”啊,买蛋还有这么多的讲究!这也充分表明农民兄弟的诚实,真正是买卖公平哇!猪肉五角多钱一斤,从早到晚基本上都可以买到。最好的大米叫“安南占”,才两角一斤。据说“南安占”原是越南的水稻品种,解放前九所、乐罗一带,农民多有种植,它米质优良,煮饭又软又香,非常好吃,农民过年过节都要吃“安南占”,可是它的产量很低,亩产仅二三百斤,所以解放后已逐渐减少了种植面积,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已基本绝迹了。但不知什么原因,在市场上还可以买到。
九所街上有个比较大的供销社,有百货、布匹门市部,农资、化肥门市部,还有竹木器材门市部、土特产门市部。街上有个理发店,有两三个男理发员,其中一个姓王的,理发技艺最好,我们老师都找他理发。有木屐店……就是没有书店,只是在百货门市部里有个摊位,摆着几本介绍农业知识的小册子,想要买点新书,九所是找不到的,非到县新华书店不可。此外还有缝纫社、信用社,有邮电所,有个车站上落站,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大家去买票时,都叫他站长。对了,镇上有粮所,有卫生院,都在公路的南边。有个农械厂,在公路的北边,在区政府附近。这些都是由区政府直接领导的比较大的单位。不过粮所、卫生院是公办的,而农械厂是集体企业。农械厂里有铁工组,主要是打镰刀、菜刀、上山砍柴用的钩刀,打锄头、铁搭;有木工组,主要做家具,如床、桌、凳、椅、衣橱、书橱、菜橱,农民子女结婚多数都来这里定做,选材多数用海南的硬木,比如床,往往选用海南荔枝木来做,价钱也不贵。每逢圩日,都有黎族同胞用牛车拉木材来卖,一段长两米左右、20公分正方的荔枝木,大概4至5元就可以买到。
九所村不算大,人口大概有一千多人吧,但是姓氏可不少,我约略统计过,有罗、林、陈、何、邓、高、张、王、潘、梁、颜、黄、许、容、关、周、符等近20个姓,而且据我了解,他们也多是从外地搬迁来的,有些还是从福建、广东迁来的。九所人不保守,比较宽容,能容纳外地人。九所人既有农民的质朴,又有市民的机灵,他们热情好客,特别是对我们这些从大陆来的老师,都非常尊重、友好,我们去家庭访问,他们都很欢迎。
1957年,我们的生活怎么样呢?老实说,学校老师的伙食是不错的。学校从老师的工资里统一扣除12元作为伙食费,交由会计王荣昌管理。煮饭做菜由孙家定工友负责。一天三餐,早餐往往是汤粉或炒粉,有时也吃包子、油条、稀饭。午餐、晚餐主食都是“安南占”做的米饭,松软可口,而且敞开供应,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菜肴一般都有两三种,午饭多吃肉,晚饭多吃鱼。刚开始时,全校教师开两桌,不分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有说有笑,欢乐和谐,倒也快活。晚上如果是吃小杂鱼时,厨房工友家定哥往往是用清水煮鱼,有大半锅放在那里,任由大家自己去舀,保证足够食用。所以碰到吃鱼,大家都会打趣地说:“哇,今天要过共产主义生活啰!”通常十天,最迟半个月,就会加一次菜,多是吃鸭或鹅,家定哥会通知我们没课的老师,到厨房去帮助拔毛,成十斤重的鹅,或者是五六只鸭,只靠他一个人来拔毛,是应付不过来的。当我们把鹅毛或鸭毛弄干净后,家定哥也只是在清水里放点盐把它煮熟,然后斩成一块块,即“白斩”,然后用脸盆装着,端到桌子上,由大家享用。如果你想喝酒,他还有米酒供应,只是不能喝多,孙有瑄校长怕大家喝醉误事。哇,50多年过去了,今天想起来,还真向往啊!只是好景不长,1958年以后,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差,越来越难啰。
知识出处
《天涯寻梦》
出版者:中国文联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自传体纪实作品。作者深情地追忆了故乡的历史风貌及现状、家族的传闻往事和儿时读书的趣事等等。
阅读
相关地名
崖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