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录了她们的芳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南洋船歌》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55
颗粒名称: 他记录了她们的芳华
分类号: K820.8
页数: 23
页码: 259-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摄影家蔡自强的工作室不仅收藏着他几十年来的摄影佳作,更多的是他所珍藏的私人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新中国第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艺术与恋爱的往事。让我们跟随蔡自强的老照片和他的私人相册,走进那时代令人感慨的人生沧桑。
关键词: 摄影家 蔡自强 芳华

内容

在海南摄影家蔡自强的工作室里,不仅收藏着他几十年来的摄影佳作,更多的是他所珍藏的私人老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新中国第一代年轻人的生活、艺术与恋爱的往事。让我们跟随蔡自强的老照片和他的私人相册,走进那时代令人感慨的人生沧桑。
  相片上这群清纯可爱、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年轻姑娘和小伙子,他们是海南歌舞团的演员,那时驻扎在通什(今五指山市)。那是1957年拍下来的照片。刚刚跳过竹竿舞的姑娘小伙子,他们穿着黎族服装,簇拥在一起,面对蔡自强的镜头,他们面带微笑,从构图上看还不错。此时,左边上最后一排那位张嘴呼喊的姑娘,她清脆甜美的嗓音已经让他心动。刚刚从部队转业的蔡自强,那时正迷于摄影。他更多注意的是他拍摄的效果,还没有意识到那个张嘴呼喊的姑娘,会是他日后穷追不舍的“女神”。
  时光流逝,她们当年黑亮的长长的麻花辫子已不复存在了,她们曾经青春的容颜已然变老,但她们内心里涌动的那份情感依旧绵绵长长。她们总是很幸福的样子,因为在她们的身后,总有一位永不变老的男子为她们记录岁月在她们脸上刻下的印痕,在她们身边永远地吟唱着,呵护着。这位自称为摄影老兵的蔡自强,由于追逐着一桩美好的爱情,无意中给海南舞蹈艺术留下一帧帧珍贵的照片,记录了一代文艺青年的美好年华。他很有海口人的幽默和风趣,也有热带人常有的爽朗和热情。那一天,在他满是老照片的家里,他很得意地给我指点:这位叫何秀蓉,她是从南洋归来的舞蹈演员;那位是韩爱桃,一位典型的南方姑娘,也是一名舞蹈演员;当年的百灵鸟符国玲,她也是从南洋回来的,那一首人们熟悉的《叫侬唱歌侬就唱》是她最早在舞台上唱出来的。还有其中一位,那显得单纯可爱的姑娘,就是蔡自强他当年舍得下大功夫才追到手的黄莲贞了。
  1949年参军的蔡自强,天生似乎就跟艺术有缘。渴望着扛枪打仗的他到部队里却成了海南军区文工团的一名文艺兵,由于口型偏圆,他被安排吹圆号。他用圆号吹《莫斯科郊外的夜晚》《《共青团员之歌》《南泥湾》,他是军乐队里令人难忘的圆号手。其实,那时已经有萨克斯了,从南洋回来的军人可以教他。尽管他很喜欢,觉得很适合自己浪漫的性情,但一切服从党安排的原则让他放下这个挺难割舍的爱好。“要是当年不放弃,我现在应该是海口最老的萨克斯手了。”蔡自强有些调皮地自嘲着,眯着眼睛回顾已逝的时光。
  蔡自强本来以为可以在部队里继续当他的圆号手,但这样的话海南可就少了一名出色的摄影老兵。他说,1956年,一场意外的病使他丧失了作为圆号手应该具备的身体条件,于是,他离开了叫人留恋的军乐队,转业到海南行政区成为一名文化干部。开始他总也找不到自己可以心安之处,直到有一天他发现单位里闲置着一台进口双反相机,这在当时的海南可是奢侈品。有着猴子般精灵的蔡自强一拿在手便百念生起,他觉得自己能够玩转它。此时是1957年10月,拿到相机的蔡自强来到通什,那里活跃着海南歌舞团一群年轻的编导和演员,他们正好在排练黎族歌舞《竹竿舞》,表现的是黎族婚礼场面,他当时就拍下来了,那就是《黎村喜事》。等他们排练完毕后,他又拍下了前述的那张照片,这就是蔡自强最初拍下的让他颇为满意的一批老照片。从此海南歌舞团的很多活动自然就在蔡自强的视野之中,蔡自强与黄莲贞以照片为媒的恋爱也拉开了序幕。
  其实,在此之前的1952年,蔡自强所在的部队文工团和黄莲贞所在的南方大学海南分校文工团就曾在一起集训,但那时给他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黄莲贞,而是那位声音婉转的符国玲。在刚刚获得解放的海南岛,活跃着这样一群能歌善舞的年轻人,他们中有的还是从南洋回来参加革命的理想青年。那时真是新社会新气象,文工团里几乎没有什么科班出身的人,但大家相处融洽,互相学习,亲如一家。蔡自强教文工团的姑娘们识谱,理清五线谱与简谱的关系,这一群女孩里就有黄莲贞。那时候她年方二十,正处在一名舞蹈演员最好的年华。她和她们一样是新中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青年,单纯、善良、向上、善解人意是她们的底色,最看不得别人的苦楚,尤其她将要面对的是蔡自强这样的充满着幽默、有几分聪敏的人。
  蔡自强说,其实他爱上她的时刻倒不是在他们整天相处的歌舞团里,而是在海口街头。记得是1956年的秋天,一个寂寞的季节,在中山路老新华书店,正在散步的他忽然觉得有人从对面走来,还对着他乐呵呵地笑。那一笑真的很单纯很可爱,毫无设防,在秋日的夕阳下显得如此的明快,令人身心愉悦。于是他们握了握手,欢快地从博爱路拐到长堤路,一起回到单位,一路上引来许多探询的眼光。人们猜测他们准是在谈恋爱了。
  不久,黄莲贞到通什去了,那里有她的事业。总是有些古灵精怪的蔡自强,从此心中有了牵挂,可黄莲贞看起来似乎没有要恋爱的意思。那时,海南歌舞团住的是茅草房,被子、蚊帐奇缺,恰恰是这些看起来无关的物件,给了蔡自强“捕捉”黄莲贞的机会。
  摄影老兵蔡自强一开始迷上摄影的时候,决不会想到自己的照相机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会变得如此的贵重,它承受着历史之重和生命之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照片在中国被赋予了更多社会的、规范的甚至是等级的多重意义。在很多情形下,摄影活动是有组织的,是有预设的,摄影者通常也按照某种意图或某种规则刻意地展示照片被期待的社会意义和形象。所幸的是,蔡自强只是出于一种内心对摄影的爱好,他没有接受别的什么意图或任务,他的拍摄因此就具备了原生的特质,更加完好逼真地反映了时代的精神气质和面貌。
  捕捉经典瞬间
  也许是因为所爱之人就在海南歌舞团,蔡自强的摄影镜头总是不自觉地指向海南歌舞辉煌时代的场面,无意中为海南文艺界留下一笔丰厚的财富。由著名舞蹈家陈翘、刘选亮夫妇编导的经典名舞《三月三》,邢浪平的《半边裙子》《泼朗贡》,还有那后来声名鹊起的《打柴舞》等,这些在海南乃至中国舞蹈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蔡自强用当初还显得直白的镜头记录下来,为我们留下了那难得的历史一瞬!
  说起黎族舞蹈,说起五指山区那曾经飞出金凤凰的海南歌舞团,不能不说起将黎族舞蹈推上国际艺术殿堂的著名舞蹈家陈翘。也多亏蔡自强,不然,我们难以见到舞蹈家陈翘年轻时候的容颜。1957年,20岁的陈翘的处女作《三月三》问世,它将美孚黎(黎族的一个支系)在农历三月三日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情绪和场面,以群舞的形式,配以纯朴而热烈的曲调,将藏在民间多年的民族艺术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不久,陈翘代表中国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会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喜获嘉奖。1960年陈翘创作的女子群舞《草笠舞》,表现了黎族姑娘追求美和浪漫的情怀,“瞧,我们多么漂亮”的主题,至今仍让人心生暖意。《草笠舞》于1962年在芬兰赫尔幸基举行和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金质奖。在相机还是稀缺的年代,蔡自强无意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青春芳华,也追寻到自己梦中的爱情,这不能不说是天赐良缘。
  在蔡自强厚厚的旧相册里,你会惊喜地发现舞蹈家本人已经找不到的老照片,它们静静地躺在他的相册里,无声地诉说着一段段青葱的岁月,一段沧桑的历史。
  其中有一张是蔡自强1957年10月在通什番茅村拍下的《黎村喜事》,它是他最早的一批老照片中让他极满意的一张。不仅因为舞者中有一位是自己正在热恋的姑娘,还因为《打柴舞》那节奏明快的旋律,灵活机敏的动作最得蔡自强的喜欢。他是一个性格明快的人,这样的旋律,这样的舞蹈节奏正好替他表达了他正在爱着的热烈心境。他说,那时他还只能算是“单恋”,因为人家姑娘还没有答应他。那年22岁的黄莲贞和同伴们刚从北京中南海给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回来,她们演的《三月三》和《半边裙子》等海南歌舞节目第一次登上如此高的舞台,接受第一代领袖人物的注目,并在全国首届专业音乐舞蹈会演中博得了很高的声誉。她们和著名舞蹈家陈翘、刘选亮、邢浪平、蒙发祯等上一代文艺家一起,书写了海南岛文艺史上极为耀眼的一页,她们是那个地方群众文艺的繁华时代备受瞩目的一群人。幸好蔡自强手中有一台进口的照相机,让他有充分的条件追随着舞蹈演员们,于是,就在黄莲贞从北京回通什不久,他追随着她到了演出场地。
  到后台追拍
  那是一个晴朗的三月。知道她在为《三月三》演出做准备,蔡自强悄悄地拿着照相机,跑到后台去,为心爱的姑娘拍照片。黄莲贞手拿舞蹈道具——一枝凤凰树叶的她对着镜头轻轻一笑,斜歪着的脑袋,黑亮明净的眸子显露出姑娘的纯真。这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三月三》中的演出剧照之一,它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唤起了人们对这出著名舞蹈的回忆。由于岁月的流逝和“运动”的冲击,《三月三》在山城通什留下的美丽瞬间已经难觅芳踪,而今它却有整整的一组照片留在蔡自强众多的老照片中。
  澄迈姑娘黄莲贞在美女如云的海南歌舞团显得很“抢眼”。她的美貌自不必说,一个好女孩该有的好性情、好品性她全具备了。那一年她让蔡自强焦急的只是她对自己的婚姻大事缺少主见。面对众多的追求者中这独特的一个,单纯的莲贞姑娘不知如何是好。幸好有那几位好姐妹,她们都替蔡自强说好话——蔡自强后来“承认”,是他的那台相机帮了他的大忙。他在她们的身后忙着抢拍,无论是舞台的剧照还是生活的细枝末节,因此他博得她们的好感自在情理之中。在那座美丽的山城,姑娘们最缺少的还是浪漫一点的文化生活。虽然她们整天为别人创造美的艺术,但她们更需要别人关注她们,在乎她们,给她们掌声和鲜花。在照相还是奢侈消费的年代,蔡自强的照相机不失时机地捕捉她们生活与艺术的瞬间,更要紧的是,他最终“捕捉”到了自己心目中的“那一个”。
  海南歌舞团是广东民族歌舞团的前身,成立于1953年7月。在通什市区的那两排简陋的茅屋,就是歌舞团的所在地。海南岛虽地处热带,但在山里早晚温差大,冬天夜里湿冷,最低温度只有几摄氏度,白天却回升到20多摄氏度。下乡巡回演出,男女演员都背着乐器和行装,靠两条腿跋山涉水。但所有这些艰苦的条件,都无法阻挡他们创造艺术精品的脚步。
  蔡自强不时借着出差的机会从海口追到通什,那时的山路可不好走,去一趟通什好像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心中要盘算好如何用足每一分钟。莲贞和姐妹们住的是海南歌舞团的茅房,山区蚊子嗡嗡叫,没有蚊帐,她们几乎要被蚊子们扛到五指山去。蔡自强说,记得那是1957年的秋天,他又一次到通什,这一次他的目的更明确,就是要向黄莲贞求婚。无奈当他在那个月亮满盘的夜晚向她吐露真情时,姑娘说:“我还小,还不想谈恋爱,这可会影响我的事业。”满怀信心的蔡自强当下脑袋一片空白,山城凄冷的月光照亮了他哭笑不得的脸庞。
  本来以为一切都结束了,可是,当他失落地回到朋友的茅草房准备入睡时,忽然听到门外一个甜美的嗓音喊道,黄莲贞来了!他急忙推开门,她怀里竟抱着白花花的蚊帐和被子,他立即闻到一股熟悉的香芬,那可是天天伴着她的贴身物啊!“给你蚊帐和被子,山里晚上冷,蚊子也多。”丢下这简短的一句话,黄莲贞转身走了,全不理会傻站在那里闪着泪花的蔡先生。
  这一切全看在蔡自强同室好友的眼中。好朋友鼓励他:“这姑娘很善良的。有希望,继续追!”于是,在蔡自强后来的日子里,他的镜头不断地转向在山城的海南歌舞团,不知不觉中,他给海南歌舞团和黄莲贞留下了一串串值得追忆的美丽时光。
  记录海南的社会变迁
  随着城市研究、往事记忆、地理发现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活跃在海南摄影界的人长期拍下的镜头所具有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这个人就是摄影老兵蔡自强。他像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独自捕捉海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拍摄了数以万计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是海南的集体记忆,展示了海南的往昔情景。从他的老照片里,你可以看到海南的风光民情,看到那些早已被时代的风云遮盖了的事物,看到海南岛怎样从一个积贫积弱的海岛变成今天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样子。在他没有预设的不遵照某种意图刻意记录海南生活的老照片中,你一页页地翻开,就会唤回许多海南印象,海南岛在他的镜头底下,就这样一点点被找回来了,有一点淡淡的感伤。
  大事件或者小瞬间
  除了有海南歌舞团的生活场景,蔡自强的老照片里还有着更广泛的生活画面。许多海南的大事件乃至小瞬间,你都可以在他的相册里找到当年的景象。他以一个业余摄影家的身份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影展,进入20世纪70年代,蔡自强更有200多幅作品入选各省甚至全国的摄影艺术作品展,《训练间隙》《时刻准备》《黎寨新医》《闯海新兵》等也都在各大影展中引起关注,他的《五指山牧场》还被送往澳大利亚展出。这些典型的画面还不足以显现蔡自强摄影的意义,慢慢翻看,你还会发现当年进入全国小学课本的海南儋州石屋村大队的珍贵镜头:大队书记胡松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战天斗地”的情景。这个当年全国最富有的村庄之一,它进入蔡自强的镜头理所应当。但是,另一组“破四旧”、炸碑林、毁老屋的照片中的小伙子神情激愤的控诉,旁边社员们认真倾听的专注表情,让人立即想到那个“革文化命”的荒唐年代,我们民族多少传统的优秀文化就这样被毁掉了,多少人失去了他们的家园。摄影家在不自觉中记录的这个时刻,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文字难以抵达的境界,让人感叹世事的变迁,为人类精神曾经遭受到的伤害感到惋惜。这一类的照片在蔡自强这里实在太多了,那看似无意的瞬间,却承载了一个民族沉重而悲伤的记忆。
  蔡自强另一组珍贵的历史照片是在1973年9月14日拍摄的,记录了发生在琼海的18级强台风,即记载在“中国百年风灾”中的“7314”台风。当年的蔡自强还是海南区的一名文化干部,他并没有被安排去拍摄这场罕见的台风。他只是凭着一个摄影者忠实记录时代的本能和自觉,背着沉重的相机,冒着大暴雨,火速赶到琼海,拍下了这令人震惊的一组照片。台风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是空前的,受当时政治气候的影响,这一大事件受到新闻的封锁,所以,蔡自强和其他的同行拍下来的照片一直被当作秘密的资料留存着。直到30年后的2003年,琼海人开始追忆这段伤痛的历史往事,并经《海南日报》(本人采写)连续14天刊登这一具有揭秘性的新闻时,蔡自强的这一组照片才得以跟读者见面。蔡自强说,他拍过那么多照片,没料到这一组照片会在30年后的今天变得那么珍贵,不可或缺。在照相机还是奢侈品的封闭的年代,蔡自强心中怀有的对摄影的爱好,无意中为海南岛留下多少宝贵的影像,留下多少不该忘却的记忆啊!
  一生的珍爱
  对于蔡自强来说,这一生最让他珍惜的当然是相伴终生的爱人黄莲贞,其次当然就是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了。看过蔡自强照片的人都会觉得,他的身后肯定有一位美丽的善解人意的妻子。因为在他的照片中,你看不到冷僻的端坐中央的父亲,不苟言笑的少妇,少年老成的孩子。他是一个生活在爱与信任当中的人,他的镜头自然就不会是缺少生命活力的。笔者的这个发现让幽默的蔡自强哈哈大笑,他说,算你说对了,要不是有小黄(他一直这么称呼自己的老伴),就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老照片。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哪个姑娘愿意自己的丈夫将收入的绝大部分投入到没有带来任何经济效益的拍照上呢?哪个姑娘又喜欢自己的丈夫整天埋头在拍摄中,经常在外置家庭而不顾呢?
  蔡自强在自己爱人的眼里,永远是一个老了也是个孩子的人。当1958年的春节来临时,漂亮姑娘黄莲贞终于答应蔡自强的结婚请求,于是他将身上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口牛皮箱,算是一件贵重的结婚礼物。蔡自强从来没有像那天一样特别的兴奋,见人都叫哥儿们,他一口气从海口一路赶到通什,又从通什追到三亚鹿回头,这只美丽的梅花鹿真的就“落”在蔡自强之手了——黄莲贞此时正跟随歌舞团到榆林部队去做春节慰问
  演出,蔡自强也就将那沉重的贵重的牛皮箱搬到三亚,从此结束了他没有定数的“追鹿”旅程。
  黄莲贞是一位老了也保持着少女情怀的人,她的皮肤依然白皙细腻,眸子依然纯真明亮,她善良和宽厚的品性,和任他飞翔的心态,让蔡自强到了古稀之年而不知老之已至。他还像当年一样,哪里有值得捕捉的东西,他就会全副武装地上阵,脚步一点儿不比年轻人慢。在他的身后,永远有她陪伴的身影,以及她一如当初的笑容。
  2018年新年,惊闻蔡自强先生已经仙逝,殊为震惊和痛惜!文中提到的一些老照片已经无法找到,他的家人已经将他留下来的作品打包存档,整整20多包!那里潜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曾有过的青春、爱情和梦想!那些曾经在海南文艺舞台上跳跃着的身影,有的已经随风而逝,有的在步入暮年,但她们曾有过的芳华,却也在蔡自强先生的镜头的永存。是为安慰……

知识出处

南洋船歌

《南洋船歌》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南洋船歌》是作家蔡葩继口述历史作品集《有多少优雅可以重现》和《风从南洋来》之后推出的第三部南洋题材作品,也是海南出版社“南洋风”系列中的一本。作者数年奔走南洋与海南之间,以口述史家的视野,女性心灵的敏锐,沉郁凝练的笔调,再现那些沉潜的往事,寻找那远去的南洋。海南岛,下南洋的中转站;骑楼,舶来的百年老屋。那曾经水波荡漾的水巷口,是世界进入海南的门户,是中原文化、海南文化和南洋文化融合与碰撞、升腾与逾越的地方。百年风起云涌的浪潮,割不断的文化余脉,不会消失的民风与民俗,在本书中得以复活,为被遮蔽的历史提供一个独到的视角。

阅读

相关人物

蔡自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