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贤钟:向总理承诺种爱国橡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36
颗粒名称: 雷贤钟:向总理承诺种爱国橡胶
分类号: K825.7
页数: 6
页码: 241-2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生于福建的雷贤钟是一位知名的归国华侨和“橡胶王”。他从马来西亚回国,在海南岛种植橡胶,为我国橡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文章介绍了雷贤钟的创业历程以及他在国内建立橡胶产业的努力和贡献。
关键词: 雷贤钟 橡胶王 海南

内容

1984年11月5日,海南农垦一位享年80岁高龄的老先生逝世。《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和《大公报》刊登了消息。老先生病重住院治疗期间,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捎口信慰问他,国务院侨办、农业部、全国侨联、广东省政协、统战部以及海南侨联、海南政协和统战部等20多个单位,都先后派人到医院探望。这位让无数人牵挂的老先生便是“橡胶王”、爱国华侨雷贤钟。
  2013年是中国“橡胶王”、爱国华侨雷贤钟(1903—1984)诞辰110周年,近日,海南农垦博物馆展出雷老生前的部分物品,纪念这位为我国橡胶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之臣。
  “带回第一粒胶种,栽培第一株胶苗,开出第一条割线,制作第一块胶片,带出第一代胶工。”海南省农垦侨联主席肖逸生说。哪怕再过100年,只要祖国的大地上还有一棵橡胶树、一片胶林,人们对归国华侨雷贤钟的怀念都不会改变。
  福建青年下南洋
  雷贤钟出生在福建古田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畲族。1923年,由于生活所迫,20岁的雷贤钟带着外祖母给的18块大洋,只身远渡重洋,从厦门来到马来西亚。刚上码头,身上的光洋被小偷偷光。就这样,雷贤钟两手空空开始了他的异国生活。为了生计,他给胶园主扛长活、打短工,一天开荒耕地10多个小时。
  雷贤钟历经艰辛,艰苦创业,终于有了自己的木板加工厂,有了橡胶园、小汽车、小洋楼,成为当地富有的华侨之一。这时的雷贤钟,管好家业,就可以好好安度往后的日子了,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50年4月,海南岛宣布解放。这年夏天,胶园深处的一家小洋楼,主人雷贤钟坐靠在阳台的藤椅上,一边呷着咖啡,一边习惯地翻阅着当地的报纸。《南洋商报》的消息让他惊奇:西方列强开始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马来西亚宣布不准向中国销售橡胶。几份中文报的信息让他动心:周恩来总理向海外华侨发出号召,欢迎华侨支持新中国国家建设,又听说海南岛可以种橡胶,这让他激动不已。
  从南洋带回比金子还贵的橡胶种子
  多年后,雷贤钟的大儿子雷德万回忆说,当年父亲雷贤钟召集一群亲朋好友来家里商量:别寄人篱下,咱们还是回国发展,为国家昌盛出力。受到鼓动的热心者问:我们回去能干啥?父亲思路很清晰:还能干啥?干老本行呗!父亲毫不犹疑地想到要种橡胶。橡胶在当时是一个很紧俏的产业,因为靠着橡胶,家里已经在南洋立稳了脚跟,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过紧张的筹划,1953年夏天,一个由18名侨工组成的回国考察团,在雷贤钟的带领下启程回国。
  解放不久的海南岛交通不便,许多地方只能徒步前往。经过十几天的奔波,他们先后考察了琼海、万宁、陵水、保亭、崖县。最后,选择了保亭县南山乡一块处女地,作为植胶的基地。之所以选中这里,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土地肥沃,是种植天然橡胶的天然宝地。不足的是这里远离城镇,山荒岭野,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生活用品得靠肩挑上山。经保亭县政府批准,雷贤钟投资30万元成立了“侨福垦殖公司”。
  斩耙开荒,定标挖穴。吃在山上,干在山上,住在山上。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公司的工作正常运转。下一步是钱和种子的事了。
  1954年,雷贤钟又重返马来西亚物色优良品种。
  马来西亚,还是那幢小洋楼,只身重返南洋的雷贤钟动员亲友筹集资金购买良种,回国种植橡胶。雷贤钟把考察和成立公司的情况向大家反馈,并表示下定了决心。
  行动秘密开始了。变卖木板加工厂,变卖橡胶园,变卖全部家产,筹集资金一大笔。找胶籽,找芽接桩,找芽条,备好良种悄悄准备启程。
  1955年10月30日,“海后”号客轮在马来西亚槟城起锚。轮船上,聚集着毅然离开马来西亚,要回国定居的一群男女老少。十几个“行李”木箱中,还隐藏着以雷贤钟的名义特别打包的“绿色金子”。里面有:优良橡胶种子100多斤,芽条200多米,芽接桩300余株。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橡胶品种。巡捕、海关、海盗,一关关都被雷贤钟侥幸闯了过来。
  客轮出印度洋,经马六甲海峡,穿南中国海,在海上飘摇七天七夜,于11月6日抵达海口秀英港锚地抛锚。7日,在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海关人员的帮助下,雷贤钟冒着坐牢杀头危险随船带回的十几箱货物,以最快的速度全部运抵开荒点的苗圃地。
  从此,过惯了国外富足生活的雷贤钟一家老小,开始住在简陋的房舍里,和土灶、土油灯、蚊虫打交道,过上荒野孤寂、垦殖创业的艰辛生活。
  也从此,侨福公司有了会种胶割胶的员工,有了发展橡胶必需的资金和管理者,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橡胶良种。只用一年,就繁殖、定植了1万多株良种胶苗。侨福胶园成了新中国培养橡胶良种、传播橡胶技术的一个基地。
  向周总理保证提前开割橡胶
  雷贤钟的事迹,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1956年初,雷贤钟被特邀上北京,出席了新中国第一届侨联会议,光荣地当选为全国侨联委员。为了表彰雷贤钟对发展祖国橡胶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农垦部为雷贤钟颁发了奖金,国务院授予他一面锦旗,锦旗上绣了“开荒垦殖,热爱祖国”八个大字。
  雷德万回忆,会议期间,周总理还特别邀请父亲到中南海做客,并同王震部长及侨委的主要领导一起,亲切接见了他。周总理十分关心和详细地询问了父亲回国定居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父亲一一做了回答,并表示:“现在定植的400多亩胶苗,保证提前在5年内开割。”周总理听了十分高兴,高度赞扬:“你带橡胶种子回国比带金子还宝贵,金子中国有,橡胶优良品种就少得很呐。”接着,总理又说:“你能在这困难时期带胶苗回国,是很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最后,总理特地安排他到青海、武汉等地参观,了解祖国建设情况。行程中,虽然壮丽的祖国大好河山令这位归侨赤子兴奋不已,但他的心早已飞回海南。
  雷贤钟提前几天回到广州,广东省人民政府非常关心他的工作和生活,特地在羊城新建的华侨新村给他安排房子定居,他感动地说:“我的事业在胶园,我的家就定居在海南。”
  之后,胶苗定植从原来的400亩发展到900亩,先进的种苗和技术传到全岛各地和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其三个优良品种,仅在海南通什地区种植面积,就占总植胶面积的70%,亩产干胶比原来低产树产量提高一倍左右。
  让雷贤钟骄傲的是,1959年,侨福公司第一批种下的胶苗全面动刀开割,雷贤钟实现了对周总理的“提前在五年内开割”的承诺。还让雷贤钟感到欣慰的是,在1957年合作化运动时,经雷贤钟等人的要求和政府的批准,侨福公司合并到国营南田农场,成为该场的一个作业区,名称叫“爱国作业区”。“侨福”实现国有化,侨福的员工成为国营企业的一员。
  雷贤钟生育5男6女共11个儿女,在战争和人口稀缺的年代,他的太太被誉为“英雄母亲”。儿女子孙们分散在国内外各地,但大家都心系着海垦的胶业、祖国的胶业。
  “耿耿丹心返故土,滴滴胶乳报中华。”这是作家程小琪献给雷贤钟的赞词。在海南,在中国橡胶史上,雷贤钟的名字,他的赤子心,将被永久地尊敬和缅怀。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旭飞
责任者
雷贤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