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的呼唤——兴隆印尼归侨郑文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35
颗粒名称: 大山的呼唤——兴隆印尼归侨郑文泰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236-2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郑文泰是一位祖籍福建泉州,出生于印尼的华裔,他放弃了富裕的家庭环境,在年轻时回到中国学习和工作。年仅19岁的他响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的政策,千里南下,来到了海南万宁兴隆华侨农场,参加了支援农场的运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大山中,他和广大归侨一起用近乎刀耕火种的方式建设新家园,最终成为了一方热土。
关键词: 郑文泰 人物传记 福建泉州

内容

我们今天赖以生存的环境,由于人类的过度开采,导致了生态质量的急剧恶化、生命物种的快速消失,这是一个威胁到人类存亡的长远忧患。有一个人,变卖了自己的所有家产,用25年的时间,打造了一个上万亩的植物王国,还原了一片明净的天空,编织了一个宁静的生命摇篮。他在大山中近乎归隐般的苦心营造,只有付出,没有索取,他不营私利,不图虚名。他犹如不食人间烟火一样的淡定,只为守护我们脚下已经千疮百孔的生命家园。他不求闻达,却无意中收获了一连串的荣誉,他的故事是一个传奇,却实实在在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他就是兴隆华侨经济区的印尼归侨——郑文泰。
  海南兴隆热带花园位于海南东南部牛岭山下的兴隆华侨经济区境内,占地面积约400公顷。这是一处融自然生态和人工园艺为一体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保护区。这里植被叠翠,沟谷诡秘,脚下的奇花异草竞相争艳,头顶的丛林遮天蔽日,整个花园几乎囊括了热带植物的主要种类,从普通野草到“王公贵族”,这里生长着数千种植物类型。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营造者的匠心。这座热带花园是兴隆华侨经济区印尼归侨郑文泰晚年的心血结晶。1992年,他舍弃外面世界的繁华,慨然进驻大山苦心造林。直到花园初具规模,正式对外开放迎宾,方才逐渐引起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回国学习中文
  郑文泰,祖籍福建泉州,1945年出生于印尼。他的父母是成功的商人,在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经营着多处房地产和酒店,家境富裕。郑文泰从小跟随父母在东南亚一带先后完成了小学到中学的学业。作为家中的独子,这个富家少爷衣食无忧,本该顺理成章地继承家里的产业,在风平浪静中安享人生的美好时光。然而,年少的郑文泰并不安分守己,他不羡慕大树底下的阴凉,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里历练自己,仿佛有一个远方的声音在呼唤着他年轻的冲动。
  “财产,我不一定需要继承,不一定要在保护伞下生存,要发挥自己的价值。”1960年,15岁的郑文泰充满了叛逆的野性和闯荡远方的激情,放弃了养尊处优的家庭环境,回到了还处在贫穷落后中的祖国。很快,他又远赴北京,进入北京华侨补校学习,开始了人生的独立探索。“去中国主要是把语言学好,因为始终是中国人,我是这么认为的。”
  从北京华侨补校毕业后,时值中国举国上下正在酝酿着大规模的“知识分子上山下乡”运动,年仅19岁的郑文泰已经树立了高度的政治觉悟,积极响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关于支援农场的政策,千里南下,来到了海南万宁兴隆华侨农场。从大都市到大深山,对于一个富家子弟,也许是一次煎熬的开始,而郑文泰则把这一切当做一次新的学习机会。“高中毕业后,我主动到农村去,去创造、去发展,也去扩大自己的眼界。”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外敌对势力对新生的人民政权虎视眈眈,排华势头猖獗一时,东南亚一带许多国家的华侨遭受迫害纷纷回国。为了安抚大量处在困境中的同胞,兴隆华侨农场随之开始了艰难的创建。在这片人烟稀少的大山中,广大归侨用近乎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着新家园的建设。虽然很多人经历了艰难和困惑,但是很快就焕然一新的面貌,最终使这里成为一方热土。
  踏上兴隆这片土地
  “1951年10月13日,我们第一批归侨756人被政府安置在这里,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刚开始,他们觉得很荒凉,有的人心情也不太好。”
  “爱国爱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无私奉献。”这是一代代归侨扎根坚守兴隆的精神内核。这里从最初野兽频繁出没的偏僻荒山,发展成为如今人声鼎沸的琼州南部重镇,是成千上万归侨报效祖国的一份厚重的礼物。
  带着好奇,带着青春这笔巨大的资本,郑文泰踏上了兴隆这片新奇的土地,开始了人生真正的游历和探索。事实上,当时的兴隆虽然创建不久,郑文泰在那里并不总是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劳动之余,他还有半天的学习机会,他在当时南迁的华侨大学热作系里,接受了热带植物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这是他与植物王国的初步结缘,也是他与兴隆难分难舍的缘起。
  “国务院把华侨大学热作系搬来这里,就是让我们半工半读。”在兴隆华侨农场,郑文泰半工半读,既感到了自然生命的博大和神奇,也在实际中积累加强了对热带植物的认识,更与这片土地定下了冥冥中的约定。不久,他就在心中构建起了热带植物花园的蓝图,而当他把想法与父母沟通以求获得支持的时候,却遭到了断然的拒绝。无奈之下,郑文泰移居香港,随后在香港、台湾等地接受了上木建筑专业的学习,从此,他便在建筑设计和酒店管理等行业驰骋。
  1984年,郑文泰受邀主持重新设计修建海南第一家酒店——海口华侨大厦。在这期间,有一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建造酒店园景时,需要栽种一些热带名贵植物,本该成为中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园的海南,却需要从岛外引进。热带雨林王国的梦想,再次搅动了他内心的平静。然而,商场的鏖战总是让他无暇顾及内心的牵绊,直到他大病了一场。
  “到了80年代末,工作太累了,我生了一场大病。开始觉得什么东西都是个身外物,但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所以我们当时就把钱投在环境的修复上,我就开始做了这个项目。”
  坚持不懈修复生态
  这一场生死浩劫,让郑文泰在狰狞的死神面前完成了一次感悟,兴隆那一片远山成为他最深的向往,他放弃了所有的生意,变卖了所有的家产,带着上亿元资金,一头扑进了兴隆的怀抱,并很快与兴隆农场达成协议,在5800亩的荒坡野地上挥动了修复热带雨林的大笔。
  “我知道这是个无底洞,而且修复它需要400年,但是总要有人开始做。”郑文泰将大笔资金砸在似乎看不到效益的荒山上,朋友们说他是“神经病”,父母更是气得要和他断绝关系,所有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充分利用自己这些年来所积累的人脉资源,邀请了一批国内外植物专家,进一步了解热带植物的种类、名称和最佳的种植挽救渠道,对整个花园制定了分期实现策略,为热带花园的修复提供了一个长期远景。
  郑文泰每天清晨不到五点就披露进山,晚上直到日落才摸黑回家。经过20多年的呕心沥血,郑文泰毕生的杰作——兴隆热带花园已经从一片荒野化为人间仙境。人们惊叹于他愚公移山的精神,他却丝毫没有居功自得。他敬畏大自然的神秘和博大胸怀,深感人生的有限。在清醒的忧患中,他埋头深山,只争朝夕,在一草一木中延伸着生命的价值。“时间不饶人,我最多也就有25年的时间,要把初步的事情完成。”
  “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这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句。郑文泰在水光山色中扎下了粗壮的生命之根,根深叶茂,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是“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中国“侨界杰出人物”、“感动万宁十大年度人物”之一。也许,荣誉只是短暂的浮名,而兴隆热带花园的连绵青山,将永远留下他的足迹。
  郑文泰的一生充满了故事。从年轻气盛的归国小青年,到负笈北上的学子,从商场富贾,到守望大山,足迹远及国内外,生命滑行在存亡边缘。在悲喜交错中,他幡然醒悟,回到了心灵的寓所——万宁市兴隆华侨经济区那片宁谧的热带雨林。他堪称生命的修行者、大地的守护神。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文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