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鸡饭誉满狮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33
颗粒名称: 琼崖鸡饭誉满狮岛
分类号: TS972.1
页数: 6
页码: 224-22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鸡饭这道著名的海南美食如何在新加坡成为“国菜”,以及新加坡“黎记海南鸡饭”董事长黎才忠如何在海外发扬海南鸡饭的传统制作方法。
关键词: 文昌鸡 文化传承 海南

内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要说离我们生活最近的,首推饮食文化。在海南,位列海南名菜之首的文昌鸡,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而用文昌鸡煮制的海南鸡饭,同样是一道让人胃口大开的美食。在异国他乡,有一位以海南鸡饭成就一番事业的华侨,他就是新加坡“黎记海南鸡饭”董事长黎才忠。
  海南鸡饭如今是新加坡的一道“国菜”。文昌鸡肉质鲜美嫩滑、米饭香味扑鼻,配以主要由鸡汤、姜片、蒜泥、香菜和酸橘子调制而成的酱料一起食用,妙不可言。海南鸡饭烹制简单,却是美味诱人,长期以来是海南人餐桌上必备的食物。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移民海外的海南人把海南鸡饭带往新加坡,意外地在当地大受欢迎。最初的海南鸡饭就是白米饭配上鸡肉以及姜、蒜等一些相对简单的佐料,后来经过不断演变,现在还有粤式鸡饭和马来鸡饭等不同口味。海南鸡饭的美名远播和演变发展,离不开黎才忠几十年不懈经营的一份功劳。
  舌尖上的传承记忆
  黎才忠出生于新加坡,早年生活在海南人聚集的村庄。在仿佛北方四合院一般风格的老旧房子里,家家人丁兴旺,拥挤不堪。每逢雨天,整个村庄常常陷入无边的一片漆黑,时断时续的人语响和偶尔的狗叫声,总能让胆小的人心生惊悸。在黎才忠的记忆里,那是清苦的年代。当时,身为海员的父亲,长年漂泊于海上,在惊涛骇浪中支撑起家庭的一片天空。香飘狮岛的海南鸡饭,还是很多年以后的故事。“早期住在亚塔屋,整个村里面都是海南人,是个大家庭。”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刚刚服完兵役而意气风发的黎才忠就返回故乡海南,时值寒冬季节,长途劳顿的黎才忠入住在当时海口最高规格的酒店——海南华侨大厦。在暖融融的食厅里,他依旧惦记着自己钟爱的海南鸡饭,他特意点上一份,津津有味地品尝。在他心里,那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一份浓浓的家的味道。
  “我大概20多岁,服完兵役回去,住在华侨大厦。当时刚好天气很冷,吃到了海南鸡饭,觉得很温暖。”
  20世纪50年代,黎才忠的父亲结束了航海生涯,有意寻找商机谋求新的发展。当时,他们家的住处附近正在大兴土木,居住着大批建筑工人。为了改善工人的伙食,父亲在当地搭建了简单的摊位,做起了海南鸡饭的生意。“起初,一天只卖3只鸡,就这样慢慢做起来。”
  父亲的生意从最初的每天卖几只鸡到逐渐风生水起、食客云集。历经数年经营,到了60年代,他们的海南鸡饭生意也在不断地扩大,在多家商场里面做成了连锁店生意。“大概有18家分店,在每个购物中心里面都有一个小的摊位,卖鸡饭。”
  在这期间,根据社会高效率快节奏的发展趋势,考虑到传统鸡饭制作的繁琐,他们的海南鸡饭逐步演变成为便捷的快餐式鸡饭。如今,黎才忠拥有两间大规模的海南鸡饭专卖店。“因为人很多,出货要快,所以我们经营的是比较快速的做法。”
  从单一简陋的鸡饭摊位,发展到今天著名的“黎记海南鸡饭”品牌,黎才忠一直不折不扣地沿袭着父亲留下的传统的制作方法。
  真诚与恒心是成功的秘诀
  在现代化大规模的生产时代,传统常常意味着落后而低效,许多不法商家经常用一些不良的添加剂简化制作过程以减少生产成本,从而谋取更高昧心的利润。面对诱惑,黎才忠始终不为所动,恪守海南鸡饭的“土”工做法,使黎记鸡饭几十年来一直保持着纯正清香的品质。“所用的配料都是自家制作的,用的米是泰国上等的香米,蘸料保留传统的原汁原味。”
  黎才忠似乎是天生的餐饮业商人。他为人十分热情,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和蔼的眉眼中散发的温暖。宾客盈门的场面,不仅因为独特可口的海南鸡饭,很多客人甚至是冲着他的人品和服务态度而来。对于很多老顾客,他们的食谱黎才忠早已熟记于心,客人只要就位入座,还来不及开口点菜,合乎心意的菜肴很快就准确无误地送到跟前,真可谓宾至如归。“很多港台明星都慕名而来,吃我们的海南鸡饭。”
  走进黎记鸡饭店的人,不仅能尝到满意的美味,还时不时占到一些小小的“便宜”。黎才忠的父母为人十分善良厚道。在老人家的眼里,来的都是客,来客亲如自家儿女,只管吃好吃饱,莫问钱多钱少。对于客人添加的少部分饭菜,他们从来不会像别人一样增加收费,客人的心满意足就是他们由衷的欣慰。这份善心,经过常年的言传身教,已经成为黎记鸡饭店的常识。见惯了唯利是图的奸商,谈起这点点滴滴的善良,作为曾经的“外人”,黎才忠的太太禁不住为之动容。
  黎才忠的妻子说:“经营的诀窍是他们的诚恳跟真心,这一点让我很敬佩,所以今天能走到这一步都是靠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东西。”
  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女人。这样的说法,在黎才忠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印证。黎才忠的妻子原本有一份不错的职业,为了顾及家庭的生意,她辞去工作,全心协助丈夫。随着事业的发展,他们夫妻俩后来自立门户,深知品牌价值的妻子起用了“黎记海南鸡饭”作为商标,不断扩展业务范围,终于使“黎记海南鸡饭”闻名遐迩。
  顶起半边天的“太太”
  在人们的习惯眼光里,老板娘也许是坐享其成、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刁钻妇人,而黎才忠的太太有着商人的敏锐远见,外表却更像一个任劳任怨、宽厚慈善的乡下农妇。她长年亲自操持饭店的里里外外,既当师傅,又当工人。
  论功劳,“黎记”能有今天的品牌和规模,很多精明的决策都是她的杰作;论苦劳,她比任何人都起早摸黑,甚至一般员工们的假日,对她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奢望。毫无疑问,黎才忠的太太是当之无愧的贤内助。“我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6个钟头,一年365天,我就休息2天,那就是除夕夜跟正月初一,正月初二我就开门做生意了。”
  如果说很多商界骄子有着棋高一筹的经营策略的话,那么在黎才忠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用心至诚的情怀。黎才忠恪守的商道就是人道。在“黎记海南鸡饭”,客人会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亲情,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仿佛亲人相聚一堂,对着色香味俱佳的海南鸡饭,人人眉飞色舞,享受着美味和亲情交织的幸福。为了更好地营造家的氛围,“黎记”同时十分注重卫生、环境整洁,黎才忠的妻子为此常常亲力亲为,一丝不苟。
  置身于“黎记”,客人们常常会体味出一种宗教式的虔诚。诚,不仅是“黎记”的待客之道,而且被上升为一种烹饪之道。乍一听,这样的厨艺在常人看来未免玄乎兮兮,而在“黎记”却是被笃志奉行的烹饪心法。谈起这样的话题,黎才忠的太太显出十足的自信和深深的骄傲。一个“诚”字,谈不上复杂的一项技艺,精准掌握其妙,更需要一种开悟和信心。也许,这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一个极佳的诠释。“都说民以食为天,让食客从食物中感受到亲切,这就是我的宗旨,就会把它做得很好。”
  海南鸡饭飘香,故乡情缘延绵。在新加坡稳步发展的黎才忠,对于故乡海南抱着毕生难舍的千丝万缕的感情。追忆父辈的足迹,祭拜故土的祖先,走访家乡的亲人,这些都是他们一家人每年的重要行程。
  沧海桑田,不忘故土
  黎才忠从父亲那里得知并清晰地记得,他们的祖籍在海南琼海,父亲当年从博鳌启航远行,顺着季风一路漂流落脚印度尼西亚,几经辗转才前往新加坡定居。斗转星移,昔日荒凉的博鳌小渔港,今天已经建成了气魄雄伟的亚洲论坛永久会址。家乡发生的沧海桑田的巨变,让黎才忠深感自豪。黎才忠夫妻深情地表示,回家的路,是他们永远没有终点的旅程。
  “我们每年都会回海南,现在回去可以看到海南比新加坡还好,我最近也有带我的孙儿过去,很方便。”
  乡情,不仅连接着千里之外的海南,也被黎才忠和众多的琼籍乡亲带到了新加坡。独立于英国殖民统治的新加坡,生活着世界各地的人群,以华人为主的人们大多喜欢“物以类聚”,来自同一区域的移民往往结伴聚集一起朝夕相处。黎才忠同样长期生活在海南人的“势力范围”中,惯听着乡音,回味着乡情,在异国他乡,家的香气款款弥漫而过,这让黎才忠得到了莫大的慰藉。
  正像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中所唱的一样: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家乡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缩短了他乡与故乡的距离,也极大地鼓舞着远方游子的家国情感。对家乡的明天,黎才忠抱着满满的期待和信心。
  崭新的时代,古老的乡愁依然流淌在一代代琼崖儿女温暖的血液中。这不变的情怀,就是我们永恒的话题。
  一道源自海南的家常菜,在南洋岛国的新加坡出乎意料地大放异彩。昨日看似无心插柳,今天喜见柳树成荫。看不到豪情壮志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始终有一份不离不弃的潜心坚守。用情唯一,厚德待人,灶台前,厨房间,餐桌上,食厅里,同样演绎出精彩的人生。这就是黎才忠的故事。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