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武者的搏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25
颗粒名称: 天才武者的搏击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172-178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泰籍华人拳击教练陈玉声的故事,他在海南出生,之后逃到泰国,从小喜欢打架和学习各种拳法,成为一位拳击高手。后来,他成为一位全能型拳击教练,在多个比赛中指导学生获得金腰带。陈玉声虽然没有响亮的名气,但是在珠海澳门的拳馆中,他却是备受尊敬的一位教练。
关键词: 陈玉声 人物传记 泰国

内容

在竞技体育界,足球堪称世界第一运动。但是,还有一项运动更加激动人心,那就是擂台竞技。2018年6月初,在海南省定安县的大街小巷里,到处张贴着2018“博海争霸”拳王对抗赛的海报,上面有一项赫然入目的内容:中国轻量级女拳王蔡宗菊和男拳王吴国权将向代表着拳手至高荣誉的金腰带发起冲击。后来的比赛结果也让他们如愿以偿地登上了王者的宝座。擂台上的八面威风背后,是拳手多年挥洒汗水的收获,也包含着教练长期栽培的心血。蔡宗菊和吴国权闪亮的金腰带上,折射出一位天才武者教练的传奇故事。这位教练没有响亮的名气,却展示出令人折服的拳击技术,没有死板的条条框框,却抱着执着的习武信仰。他叫陈玉声,一个从骨子里痴迷拳击的泰籍华人教练。
  从“小拳王”到全能型拳击教练
  一个个令笔者印象深刻的画面定格:蔡宗菊和师傅出场、蔡宗菊在拳台上搏斗、师傅在旁边大声指点。这位站在擂台红角边上的白发老者名叫陈玉声,是一名泰籍华人拳击教练。场上正在和墨西哥女拳王争夺IBO105磅迷你轻量级金腰带的中国女拳手蔡宗菊就是他的爱徒。
  陈玉声已经名逾八年,虽然看上去很消瘦,却依然身手敏捷,是擂台边少见的高龄教练。每一回合下来,他总是寸步不离地守在蔡宗菊的身边,一会儿递冰袋,一会儿送毛巾,除了偶尔简短地分析战术外,他更多的是用行动来给爱徒支持。爱徒蔡宗菊很佩服师傅:“他现场的指导很强,他一句话就可以让我知道我要做什么,然后让我转变战局,我觉得他很强,确实很强,在打斗的这方面。”
  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瘦老头,却是弟子们心中的严师。2018年6月9日,在海南定安举行的2018“博海争霸”拳王对抗赛上,陈玉声亲自带着四名徒弟,参加了四个不同级别的比赛,其中蔡宗菊和吴国权分别摘取了IBO女子轻量级世界金腰带和男子CBCU超次中量级金腰带。
  说起陈玉声,在内地的拳击界或许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而在珠海澳门一带的拳馆中,他却是一位受人推崇、名气响当当的全能型拳击教练。
  陈玉声祖籍海南文昌,20世纪30年代,为了躲避战乱,陈玉声和母亲逃亡到了泰国,在当地亲戚的帮助下,母子俩开始了新的生活。一个穷人家的孩子,孤单地生活在异国他乡,难免惹是生非,打架斗殴几乎成了家常便饭,陈玉声就这样在打斗的世界中寻找着生存的空间。
  “我小时候在学校里喜欢打架,小孩和小孩之间,我一句你一句就打架,就是从这时候起养成了打架的习惯。在学校里面可能都没有人打得赢我,我爱打架就懂打拳,不用教的。”
  泰拳是泰国的一张重要名片,人们习武成风。用当地的俗话说:十个男人九个打拳。足见泰拳在民众中的广泛基础。提起泰国的生活经历,陈玉声的脑海中充满了格斗的场面。因为能打,陈玉声早在学校里就常常被人称为“小拳王”。无论是什么拳法,他都要用心琢磨,并且善于融会贯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羽翼渐丰的他开始登上泰拳比赛的擂台和举行武术表演。
  痴迷格斗,坚守擂台
  成年后,陈玉声返回国内,接受了不同程度的华文教育,先后在广州、北京等地读书,毕业后又回到海南琼山地区参加工作。在当时封闭和敏感的历史时期,虽然很多竞技项目都已经销声匿迹,陈玉声依然痴迷于各种武术和格斗的研习。
  1980年,看到身边不断有人赴远处谋生,不甘平庸的陈玉声也开始有了新的打算。当他打听到澳门有人高薪招聘保镖的消息后,对自己身手颇有自信的他毅然前往澳门谋生。
  “在拳馆做师傅的工资高,我就找上门,说你当大师傅,我做小师傅,我替你教打拳,你给我一些钱就可以了。后来我的学生在澳门打拳老是得冠军,这样就开始有人请我了。”
  在澳门,陈玉声凭借不凡的身手敲开了拳馆的大门,他开始给弟子们传授当时中国地区还比较罕见的泰拳格斗术。泰拳是一门以凶悍著称的格斗技艺,它以人体的拳、腿、肘、膝的四肢八门作为攻击武器,尤其以肘和膝的巨大杀伤力令人望而生畏,素有最强格斗术之称。由于当时在澳门传授泰拳的教练寥寥无几,加上其在对抗中的实战效果,陈玉声执教的拳馆顿时吸引了不少爱好者。他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对拳法颇有独到见解,他并不注重花哨的新招式,强化简洁而本能化的有效打击。“打拳没有什么好不好的,这就是人的本能。”
  在不惑之年前往一个陌生的地方寻找新的人生,每天又面对着难免伤痛的打斗,陈玉声俨然是一个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在澳门,他改了名字,学会了粤语,在拳馆中燃烧着一个武者的激情。一晃几年过去了,他已步入知天命之年,随着名气的提高,他在拳馆中的教练生涯更加游刃有余,经常应邀赴国内外参与各种交流比赛。然而,外面的风风火火始终无法填补他空荡荡的内心,他希望给自己的武学心得找到合适的再传弟子。为此,他一直在拳馆中暗暗物色人选。
  在近70年的武学实践中,陈玉声不仅是在练拳腿,更是在养心性。在他的眼里,拳击不只是一项单纯的技艺,还是一份在岁月中修炼出来的力量的爆发。练拳没有捷径可走,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打造,皮外伤、筋骨伤都是常见的困扰。能否练好拳击,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反映出拳手是否真正热爱这项运动。
  “拳击运动是心理运动,不是全部四肢运动,拳击最难打,世界拳王都是到30岁左右才厉害,他积累了很多的经验。打乒乓球10多岁出名的有,游泳10多岁出名的可以有,体操10多岁出名的可以有,但是拳击你说10多岁想拿冠军,没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确,擂台竞技是对人体的技艺、速度、力量和胆气等要素的综合开发,拳手想登上巅峰的擂台,场馆中每天咬紧牙关的体能和技术训练,是通往胜利的唯一途径。正是对拳击运动的这份痴迷,让陈玉声一直坚守在擂台的边角。
  “我在澳门教打拳,教了一段时间后,我的年龄大了,没有机会在拳台上打拳,我就一直在想,要培养一个人,我想培养男孩子,但是中国的男孩子不比女孩子优越。”
  遇得意门徒,助推海南体育事业
  2013年,在弟子的介绍下,个子不高体格瘦小的蔡宗菊走进了陈玉声的拳馆。在进行了简单的体能训练后,蔡宗菊的表现并没有给陈玉声带来意外。
  蔡宗菊还记得师傅第一次对她的印象:“我去拜他为师,他没有看中我,我只好一直在那里训练。”
  在陈玉声的拳馆接受了一年的训练后,蔡宗菊的拳击水平不知不觉中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实战对抗中,不少曾经让她吃尽苦头的师姐开始成为她的手下败将,然而这些小小的胜利,却让小女孩心里发生了变化。看着师哥师姐们有人已经开起拳馆搞单干,蔡宗菊的心思也不再平静。
  “她想离开,我不留她,我坚决不和学生打合同,我不想用我的想法去束缚学生。最后她的师兄弟都来劝她留下来,就这样过了一年我就带她去打拳,然后出名了起来。”
  就这样,蔡宗菊用默默的付出和显著的战绩让陈玉声的眼神为之一亮,老师傅慢慢地把目光停留在这个倔强的山东女孩身上,师徒之间渐渐产生了默契,在拳击的天地里开始了你来我往的比画。
  每天,陈玉声总要从澳门坐上两个小时的车来到珠海训练蔡宗菊,下午再返回澳门。这样的长期奔波,对于年过八旬的老人来说,不亚于拳馆中的强化训练。师傅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感染了蔡宗菊,她不断地打磨自己的拳击技术,生怕辜负了师傅的殷切期望。师情父母心,陈玉声十分欣慰自己能在晚年遇到这样得意的门徒。由于年事已高,虽然耳朵不太好使,每次听人说话,陈玉声常常要停顿几秒才能接上话,唯独聊起蔡宗菊,他才会不假思索地应对自如。
  “她的心理素质相当好,自觉、顽强,抗压好,怎么骂她都忍得住,打拳是要忍得住,因为比赛时气势弱一点你就输了。”
  练拳是一项技艺,同时也少不了残酷的锤炼。在擂台上,当雨点般的拳头重重地砸在身上的时候,对蔡宗菊来说,那也是她很想放弃的时刻,然而每次看到师傅坚定的眼光和不放弃的口吻,蔡宗菊对师傅与众不同的指导都能心神领会,并常常借此最终战胜对手。
  陈玉声说,弟子的每一次比赛,既是他期待的时刻,又是让他最揪心的事。当对手的重拳落在徒弟身上的时候,他甚至可以感受到那份疼痛,有时几乎到了让他窒息的地步,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出套路,找到破绽,指出化解的招数,才能坚定场上徒弟的信念,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在平易近人的态度下,陈玉声用执着的努力,用赛场上的骄人战绩,赢得了对手的尊敬,也受到了弟子们的爱戴。
  蔡宗菊很感恩师傅:“他很敬业,也非常热爱拳击,我从来不会觉得他是个教练,对我来说就是个爷爷而已,他是非常非常谦虚的一个老人,他一直觉得别人比他厉害,所以我们比赛的时候,他都觉得自己比别人笨,所以他很努力地来训练我们。”
  训练出更多的拳击好手,是陈玉声余生的梦想。如今,他依然以耄耋之年经常往返于澳门和海南之间。他喜欢呆在学校里,和孩子们谈论拳击的趣事。对于拳击这项体坛的热门运动,他感叹海南人对此还缺乏足够的热情,他希望走进海南的校园,挖掘出更多优秀的苗子,为海南的体育事业擂鼓助威。
  “海南的小孩身体相当灵活。因为我是海南人,我很想帮助我们海南人学会打拳。”
  再过几年,陈玉声就是90岁了,古人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样的不已壮志也是陈玉声内心的生动写照。他视拳击为上天给他的一份特别的恩赐,他要履行一项义不容辞的使命,那也许就是超越自我、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玉声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泰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