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海南文化的“海南之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19
颗粒名称: 推介海南文化的“海南之子”
分类号: K825;G641
页数: 7
页码: 136-142
摘要: 本文讲述了海南籍侨领林师雄赴美留学的经历,以及他为家乡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包括促成海外大学在海南开设分校,以及挖掘家乡的人文资源。同时,文章也提到了林师雄让宋氏家族后人回到家乡的故事。
关键词: 海南侨胞 教育事业 林师雄

内容

改革开放,是一场重大的变革,也是一份博大的胸襟和空前的勇气,使一个文明古国开启了远大的征程,也涌现了无数的才俊人物。海南侨胞不仅遍布南洋诸国,还远赴欧美大陆,创建了不平凡的功业。在美国,琼籍侨领林师雄心系故里,热心致力于家乡的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发展,为海南各项事业做了大量贡献。
  赴美留学
  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史,起于清政府选派的120名公费留美幼童,从那时的120名幼童到如今约30万的留美大军,中国学生赴美求学的规模可谓天壤之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赴美政策逐渐放宽,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纷纷涌向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1987年,英语专业毕业的林师雄也怀揣梦想,加入了赴美留学的行列。
  “在我到美国读书之前我陪着儋州县政府代表团到美国考察了两个礼拜,那一次决定了我的人生。因为去看以后我发现美国那时候那么先进,当地人就说美国发展快我们50年,甚至100年,所以当时很想到美国去读书,也很想学成后回来建设我们的家乡。”
  “我记得很清楚,1987年1月8日,我在海南建省前去了美国读书,我到美国之后,看到人家的高速公路,那时候我们海南岛都不知道高速公路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好像红绿灯也都还没看到。”
  林师雄的父亲任职于政府部门,他从小家境优越,在国内有着安逸的工作和生活,追求发展和进步的他,毅然放弃了舒适的现状,选择了赴美留学。在美国肤色各异的人群中,林师雄失去了曾经的优越条件,经历了早期的艰难求生。为了维持生计和支付学费,他不得不四处打工。回想过往的点点滴滴,林师雄感触颇深。
  “首先到餐馆,后来在超级市场,也做过建筑、楼盘这些,做过停车场的保安,做过律师事务所的秘书法律助理,这些工作都做过。”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打拼,林师雄通过了MBA的资格考试,从而进入日本一所大学担任中国部的经理,生活逐渐趋于稳定和宽裕。随后,他顺利地领取了美国绿卡,在教育界和法律行业一步步地开创了自己的各项事业。
  “有了身份以后,我就自己创业,做旅游、商务。”在美国生活的30年间,林师雄付出了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和才智。然而,他对家乡的爱却从未有丝毫减弱,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2017年12月11日,林师雄组织的赴琼考察团走进海南省重点中学——海南中学进行文化交流考察。
  关注家乡教育和人文资源
  “第一步就是找美国的大学到我们海南办分校,让我们的孩子不要花那么多钱。”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目前,林师雄的重大愿望就是促成海外大学在海南开设分校,以提高海南高等教育的水平。他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源于他对教育本质的正确认识。
  “教育是一种动力,知识是一种力量,所以我觉得一定要做好教育。”在推动海南教育事业发展的同时,林师雄还积极挖掘家乡的人文资源。2007年5月30日,经过多方寻找和安排,林师雄成功地促成了久居海外的宋氏家族后人——宋曹琍璇的返乡之旅。
  “两宋研究会符鸿合会长跟我提这个事情,我回到美国以后,就跟开基、开业两兄弟策划。有一天我们就请了宋曹琍璇在一个餐馆吃饭。我就把两宋研究会符鸿合会长的资料交给她,说海南希望你们能够回去。”
  宋曹琍璇是宋美龄幼弟宋子安之子宋仲虎的夫人,她此次的成功归来,可谓其家族的一次历史之行,意义不同寻常。宋氏家族纵横政坛达半个多世纪,曾经显赫非凡,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其家族成员回乡的足迹极其有限。1936年,宋子文曾经回到文昌,并动情地用海南方言发表讲话,由于西安事变骤然爆发,他未能完成预期中的回乡行程而匆匆北上。此后的70余年间,宋家人再也无缘回乡的旅程,宋曹琍璇打破沉默的公开回归,无异于一次破冰之旅。“接下来宋家的后人,2009年、2010年、2011年都回海南,还建了一个纪念馆。”
  策划“海南之夜渔歌美·乡情浓”演出
  林师雄祖籍文昌,长期生活、工作于儋州及周边地区,他对海南琼剧、儋州调声、临高哩哩美等海南传统曲艺都有深入的了解并十分热爱。为了更好地推广海南地方民俗文化,2007年6月1日,在他的极力策划和操办下,海口市琼剧团首次赴美演出,完成了琼剧在西方世界的第一次亮相。“当时有1000多个海南的观众来看,看完以后我的感触是我这辈子够了,我死都值了。”
  2016年12月3日,“海南之夜渔歌美·乡情浓”演出在美国南加州海南会馆剧场内上演。
  《永远的邀请》节目词曲打动人心。
  女:请到海南来
  这里永远是春天
  请到海南来
  这里永远是春天
  男:在北国飘雪茫茫的严冬
  当冰冷的风雪迟滞你灵活的步履
  女:请到海南来
  请到海南来
  海南把芬芳的鲜花果实献给你
  合:让椰风吹绿你让海韵染蓝你
  让辽阔的天空拥抱你
  让鲜花果实亲吻你
  让椰风吹绿你让海韵染蓝你
  让辽阔的天空拥抱你
  让鲜花果实亲吻你
  女:海南永远邀请你
  合:海南永远邀请你
  这场由林师雄组织策划的“海南之夜渔歌美·乡情浓”文艺汇演,在美国南加州海南会馆剧场内成功举办,引起了观众的高度共鸣和反响。晚会上,极具海南临高地方特色的剧目、哩哩美艺术团优美动听的歌声,令数百名观众在美妙的旋律中大饱眼福、流连忘返。此次演出,让美国的侨胞听到了来自海南岛上的渔歌调,也使无数海外游子一解思乡情愁。
  “这是海南省民俗文化走出世界的首例,另外我也在努力运作临高县跟美国南加州圣盖博市缔结为友好姐妹城市。”
  从关注家乡的教育发展到力促宋氏后人返乡,再到实现琼剧在美洲的首演以及海南哩哩美艺术团的赴美演出,回顾林师雄近年来的人生历程,我们看到了一个海外侨胞的拳拳赤子之心。故事讲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人——琼籍华人林汉生,他是美国加州立索玛诺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多年来为华文教育事业殚精竭虑。林汉生和林师雄,没有血缘之亲,却情同父子,无缘师生同门,却饱含师生情谊。
  “我把他当做我的教授,但是他从来没有教过我一天的课,但是他最喜欢我,经常给我讲他自己的事情,连他孩子都不曾知道的事情。”谈及与林汉生教授的交往,林师雄百感交集。在长期的相处过程和各种场合中,林汉生教授对爱国、爱乡情感的言传身教,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林师雄。
  “影响我最深的是他的名字——林汉生,拼音是HanShengLin。他去美国60年,而且当上了终身教授,非常难得。他没有英文名,我就问‘您来美国那么长时间了,连英文名都没有?’他说,‘我要英文名干嘛,我是中国人。’”
  叶落归根是华人尤其是海外游子晚年的普遍心愿。林汉生大半辈子游迹海外,却始终心系故土,在他的晚暮之年,他反复叮嘱太太,一定要将他的骨灰带回海南安葬。2016年,林汉生在美国离世,享年87岁。怀着对师长的深深敬意,林师雄全程安排并亲捧骨灰了却了林汉生亡魂回家的遗愿。
  “这一次送他骨灰回来,过海关的时候,我用海南话跟海关的官员讲,说我是林教授的学生,我现在把他的骨灰带回来,明天要送到文昌安葬,请你放行,他也没说什么就放行了。”
  林师雄告诉我们,林汉生是美国华人社会的知名人士,他对学术孜孜以求,为华文教育竭心尽力,为中美关系奔走呼吁,特别是林汉生对海南教育事业的贡献,在林师雄的眼中居功至伟。改革开放初期,林汉生极力倡议创办海南大学,当提议获准以后,他又在广大海外华人社会中筹募资金,还亲自为海南大学选定校址,为海南的高等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林汉生是林师雄眼中名副其实的“海南之子”。
  “‘海南之子’这样的称呼,我觉得最合适林教授。现在很多海南的年轻人到美国读书,我给他们的教育是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海南之子’,为我们的家乡多做贡献。”
  “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只要能够为家乡做事,无论大小,我毕竟做了。”林师雄以文化人的远见,为海南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尊林汉生为“海南之子”,而他也是当之无愧的“海南之子”。祖国为他而自豪,海南为之而喝彩!
  人是故乡亲,情是故乡浓。已经跻身美国上流社会的林师雄,一身洋装,满怀乡情。儿时的足迹,散落在海风绿丛之中;亲情的气息,飞越万水千山,让他久久地遥望天涯海角。他用赤子深情浇灌的事业,一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师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