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陶朱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13
颗粒名称: 现代陶朱公
分类号: K825;G647.8
页数: 6
页码: 101-106
摘要: 本文介绍了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陈群川的创业经历。陈群川年少便开始工作,通过自学获得高级剑桥文凭和会计师执照,并在政府国税局和美孚石油等企业担任要职。后来,他应邀成为云顶高原集团的第一任总经理,并将云顶打造成一个老少皆宜的避暑胜地。然而,随着政治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华人企业遭遇了重重困难。本文介绍了陈群川在这种环境下如何面对挑战,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智慧取得成功。
关键词: 陈群川 新经济政策 马来西亚

内容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的一个多元文化、多种族的国家,在马来西亚3000多万的人口中,华人就占据24%的人口比例,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千千万万的华人们为这块土地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此,笔者采访了在马来西亚有着“现代陶朱公”之称的东岭集团主席、丹斯里陈群川先生。
  说起云顶高原,想必去过马来西亚旅游的人一定都会去这个素有“南方蒙地卡罗”之美誉的旅游胜地。作为马来西亚旅游的第一大品牌,云顶高原拥有着著名的娱乐中心和避暑胜地。
  “我认为云顶是因为在一座高山上,所以它的气候很凉爽,那个才是它真正的一个优点。”这位精神抖擞的老人叫陈群川,1970年,他接受云顶集团主席丹斯里林梧桐的邀请,放弃美孚石油如日中天的事业,来到当时还是荒芜的云顶高原,成为第一任总经理。
  年少当家,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陈群川祖籍海南省文昌市。1930年国内战争白热化,地处中国最南端的海南,也深受战乱的苦楚。不少海南人选择南下寻找可安身的落脚点,陈群川的父亲陈永梓就是下南洋中的一员。“我父亲是19岁那年单独坐船到马来亚的,到了南洋他找了一份工作,就是替洋人煮饭,照顾家庭,因为海南人当时到了马来亚,在其他的行业是很难找工作的。”
  初来乍到,没有经验、没有社会背景,陈群川的父亲只能从最底层的工作干起,一晃十年过去,有了一点经济基础的陈永梓,经人介绍与同样来自海南的黄彩凌在吉隆坡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陈群川的父亲、母亲辛苦打拼,勤俭节约,他们倾尽全力,把孩子们送到当地的华文学校读书。陈群川10岁左右,才开始在当地的华文小学读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作为长子的陈群川,早早就从学校出来工作,为父母减轻负担。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用在陈群川身上恰如其分。为了能兼顾家庭,他凭借自修获得的高级剑桥文凭先是找到一份政府国税局调查员的工作,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税务经验,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会计师执照,后来因政府机构调整,陈群川又到了著名的美孚石油当税务顾问。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陈群川的工作风生水起,不仅积累了社会资源,还学会了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人生中一位重要的朋友。
  “就在那里当了三年的税务顾问,后来就认识了一位企业家,因为他有税务问题来找我,私下帮忙,并解决他的税务问题,他就比较欣赏我的工作能力、效率,就邀请我跟他一起开辟一个新的旅游集团叫做云顶高原集团,这位企业家就叫林梧桐。”
  几经思量,陈群川最终割舍了美孚如日中天的事业,于次年出任云顶集团的第一任总经理。陈群川的经营理念是利用云顶四季如春的气候作为卖点,将其打造成一个老少皆宜的避暑胜地。为此,他在原本荒芜的山地上规划设计了人工湖、游乐园、缆车、高尔夫球场及娱乐场所等。很快,云顶的改头换面,不但为集团赢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更令陈群川卓越的商业才华备受业内瞩目。不过很快,有关华人企业的坏消息传了过来。
  “70年代马来西亚经过了一个‘五一三’的政治事件过后,政治环境不好,经济环境更衰弱,又遇到世界的经济大衰退。”
  事实上,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马来西亚,土著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还不到一成,而华人企业已从传统的农矿业转向新兴的多元化领域,而且走势越发强劲。“五一三反华人”事件后,政府开始全力扶持马来人,以“各民族公平分配国家财富”为由推行新经济政策。
  “就算你自己要做经营,你也要分给马来人土著人,要合作,给他们至少30%的股份。所以那时候华人就比较消极。”
  冲破制度的枷锁,促进高等教育私营化
  1974年,陈群川开始规划个人事业脉络,他联合纪永光等几位好友,收购了一间名为“双溪威铁船”的老牌英国采锡企业,并将其改名为“琪琳集团”,主攻金融、地产及农业领域。在妥善的经营和管理下,很快打开局面,运转稳定。与此同时,凭借着在云顶集团的不凡作为,陈群川很快就进入了马华公会总会长李三春的“点将”视野。
  “当时,马来西亚的华人政党‘马华总公会’总会长李三春听到我要离开云顶集团自己去创业,他认为我有企业的经历跟特殊的经验,更希望我能够参政,来推动新的经济政策,来扭转这个趋势,把华人的气势提高。”
  是创业还是与同胞一起为生存权利而奋斗?在这个抉择面前,陈群川选择了将自己的创业理想暂时搁浅。加入马华之后,陈群川很快就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头脑和社交手腕。
  “当英国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刚好给我一个启示,这是个大机会。不是一个经济萧条的环境,那是给马来西亚人一个大的机会。因为他们大衰退的时候,是我们进攻的好时候。所以,我就推动了一个华人自强自救的运动。虽然我们没有大企业家,但我们把我们自己的小资本凝聚起来,也可以变成大资本。”
  中国有句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1977年5月由陈群川发起成立的马华控股带着当地华人自发筹集的资金3000万,开始了在世界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的逆生长。陈群川带领马华控股收购英国众多权益性资产,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一跃成为马来西亚数一数二的跨国大企业。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精髓,在华文教育完整的马来西亚,在自幼受华文教育的陈群川身上,尤其能看到这点。“在‘马华总公会’总会长李三春的极力推动下,1978年,我第一次参加马来西亚全国的国会议员大选,最后当选,被推进了政坛里面。”
  1978年7月8日,马来西亚第五届全国大选,陈群川第一次出师便告捷,当选为彭亨州劳勿区国会议员。当时的马来西亚政治形势对当地的华人来说是异常紧迫。陈群川认为身在其位必谋其职。“作为一个代议士,就是要把人民的心声带到国会。因为从新经济政策运行之后,华人进大专求学的机会已经是差不多被剥夺了,要进大学,更是求学无门,没有大学的学位。所以我当时就是反映这个问题,主张把大专学业私营化,让我们自己来办这些大学。”经过无数次的提议,马来西亚政府终于在1983年将高等教育私营化提上日程。
  经历人生低谷,在困境中崛起
  30多年过去,如今的马来西亚教育发展现状印证了高等教育私有化的积极意义,因为它既缓解了政府的教育财政压力,同时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人才保障,但在当时的马来西亚,陈群川的这项提案成为他在政坛出局的导火线。
  “尽管我们支持政府新经济政策,也支持马来土著在经济地位上的提高,并且政府要把大学学位交给多数的马来土著,我们也不反对,仅仅是寻求我们自己的发展。但是就因为这样,我在马来西亚政坛里面,也生存了不久。”
  1985年,凭借强大的民意基础,陈群川以85%的选票率当选为马来西亚第二大政党马华公会第七任总会长。世事无常,政治更是如此。1985年,轰动一时的“新泛电事件”,一个莫须有的罪名突然袭来,1986年8月26日,陈群川在新加坡被控商业失信罪入狱。一时间,他的人生跌落进深渊。
  “前几个月进到监狱感到很失望、很消极,慢慢地就想开了。”两年半的监狱生活,没有摧垮陈群川的意志,反而让他重获新生,笑对人生。出狱后,在众人的怀疑中,债台高垒的陈群川重新白手起家,在3年内摆脱巨额债务。这些年,他生活低调,甚至有些神秘,媒体上鲜有他的报道。他除了照常的勤奋工作,更多的时间是留给家人,热心公益。
  自1991年以来,陈群川带着父母亲的遗愿,多次回到海南文昌,为家乡兴办耀群小学、东郊中学,为海南大学图书馆添砖加瓦,在家乡海南遭遇困难的时候,陈群川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家乡、回馈社会。因此,早在1998年,他就被海南省政府授予“赤子模范”称号,除此之外,陈群川还被海口市政府聘为第二届、第三届海外智囊团成员,海外高级顾问。2012年,陈群川获得第4届世界华人经济论坛终生成就奖。2016年7月29日,在马来西亚国家元首华诞的册封仪式上受封“丹斯里”。
  陈群川先生的故事,感染了很多人,他们不仅是被他的人生经历所触动,更是对他的境界由衷地感叹和敬佩。名利如过眼云烟,走过高峰和低谷,方知平原的可贵!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马来西亚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