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宗亲 传承使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12
颗粒名称: 心系宗亲 传承使命
分类号: K825;G647.8
页数: 6
页码: 095-10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马来西亚华侨陈声评从一个学徒到董事长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在家乡海南组织和领导宗亲会和社团组织的故事。陈声评强调脚踏实地、诚实守信、守时的经营理念,不断奋斗拼搏,成功经营了多家公司,并在海外组织和领导海南陈氏宗亲会、马来西亚文昌同乡会等社团组织,为促进海内外乡亲及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陈声评 华侨 社团组织 发展

内容

在海外,为了延续血脉和增进宗亲间的情感和互助,不少侨领呕心沥血组建了华人社团组织,他们有的人在社团活跃长达半辈子,有的甚至是倾注了一生的精力和岁月。在社团,他们找到了精神的富足和人际的情谊,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付出延续了海外华人华侨的纽带。来自马来西亚的陈氏宗亲总会长——陈声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与宗亲总会有着说不尽的情缘!
  从学徒到董事长的拼搏之路
  都说文昌人恋家,一年一度的南洋文化节就是最好的证明。选在清明前举办的南洋文化节,每年都吸引着不少海外乡亲回家相聚,当然,这个时候也是各大姓氏宗亲祭拜先人、寻根溯源的节日。和往年一样,今年文昌南洋文化节马来西亚海南陈氏宗亲会一行来了10人,在返乡祭祖的人群里,不少人已经是白发苍苍,看着家乡可喜的变化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胞相聚于此,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的笑容。
  “文昌的文化艺术节我也不是头一趟来了,几乎每一年都到,我们华侨在外都很想回来文昌,做一些贡献。”带队的会长陈声评说。作为一名祖籍海南的华侨,陈声评在马来西亚众多籍贯的陈氏海外侨胞中胜任总会长实属不易。
  陈声评祖籍海南省清澜鳌头村。1945年出生于马来亚,现年已经72岁了。年少的陈声评家境贫穷,从小一直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系统的教育,中学毕业后,他就辍学寄人篱下散打杂工,收入仅仅能糊口。虽然生活的艰辛一直困扰着他,但乐观向上的陈声评从未气馁,因为在他看来,成家立业没有任何捷径,做任何事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在马来西亚,一般像我们海南人的经济,都不如其他的籍贯,而且周边的朋友也没有多少个能够扶持我们的,就只有靠我们自己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当学徒两三年后,陈声评紧接着又去兄长所在的电气工程公司打工。在当时,电器工程对仅仅只是中学学历的陈声评来说完全是一份陌生的工作,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工作中的他不懂就多学多问。短短的几年时间,陈声评不仅对电气工程懂得研究,更对承包电气工程的操作方式有了深入了解。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电气公司的工作经历在不久的将来居然会决定他今后事业的发展方向。1960年,凭着自身的努力,陈声评创建了万里工程有限公司,成为了一个小型电线承包商。
  “我们小公司,肯定有时会面对一些资金的问题、人工的问题、技术的问题。但是好在我做学徒的时候就已经是半工半读了,对电气工程有深入的研究跟深入的了解。所以才能够慢慢地把我的公司带上轨道。”
  就这样,陈声评在没有后台背景、竞争激烈的异国他乡很快占据了一席之地。诚实、守信、守时是陈声评一贯坚持的经营理念。正是靠着这份执着,公司业务蒸蒸日上。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陈声评的公司已经慢慢地开始有能力承接政府的一些庞大施工项目,并获得了政府承认的一级经营执照。有了这张坚实的信任执照,陈声评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开荒拓土,先后创立了万里工程、万里动力、万里机电、纳沙产业投资和万里保险服务等有限公司,并兼任董事长。
  “我们没有基础,也没有钱,凭着什么呢?就是凭着我们一路来的亲身亲为,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诚意,还有我们的信用,慢慢建立起了我们公司的一个名望。”
  回到家乡海南,团结琼侨感情
  岁月流转,时光飞逝,转眼几十年过去,陈声评的事业风生水起,他的人脉也随之越来越广。他开始接触了一些志同道合的琼籍侨商,渐渐地,他开始把投资目光转向了海外。然而,在陌生的国外环境,做工程承包并不像做产品销售这么有可循的套路,在陌生的国度里,工程的一切人员、物料甚至是结款的方式都是陈声评所无法预料的。这个时候,在家乡海南一直都有投资和联系的陈群川成为了陈声评的引路人。
  “我一路来就是承包他的工程,而且那时候我也是受了陈群川的影响才回海南的。在马来西亚这段时间,我就对海南有一种憧憬跟期望,想回海南看看。因为一来我念华校,读过很多中国的历史,也有海南岛的。二是常听到父母亲提起,就一直渴望回到海南来看看,看看有没有机会给我们海南做出一些贡献,机缘巧合下就跟陈群川一起回来了。”
  1996年,陈声评回到了海南,在华侨农场开始承接陈群川电气规划工程。由于经常往返中马两地,在朋友的影响下,陈声评渐渐地也开始热衷参与社会公益,热心社团及宗亲活动。在马来西亚,他逐渐把事业交给孩子们打理,自己也慢慢开始和各宗亲组织保持联谊和共谋发展。
  “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我们取之于社会,就用之于社会,付之于社会。就跟一帮朋友,结合在一起,想搞一个宗亲会,提升我们的一些宗亲的经济,或者给他们一些协助。那时候就开始创会,我担任理事,后做了财政,再做副会长。在第一任会长卸任之后,我就做海南颍川陈氏公会的会长。”
  1990年,陈声评联合马来西亚海南陈氏宗亲筹组马来西亚隆雪海南颍川宗亲会,并出任第四届会长至今。2006年,他与马来西亚文昌乡贤共同发起成立马来西亚文昌同乡会,建立起一个促进海内外乡亲及文化交流的平台。2012年,陈声评联合新加坡及泰国的陈氏宗亲组织成立亚泰海南陈氏宗亲联谊会。10多年来,他号召理事宗亲筹资百万元,购置目前的四层楼会所作为投资,如今,该楼市价已经翻了三倍,租金已达到以会养会的目标。
  宗亲们的团结一致,是会馆社团稳步发展最重要的因素。20多年来,作为会长,陈声评自始至终都保持一颗热忱的心去对待会馆的每一件事,从招揽新会员,培养接班人,到把会馆做好,让会馆稳健成长,他总是不遗余力地默默付出,并在社团和会所里树立了崇高的威望,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2014年5月,时任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总会长的拿督联顺骤然辞世,陈声评被各宗亲分会提名推荐。
  “当时我还在犹豫,我回来跟我的宗亲会的其他副会长谈,到底这个机会,我要不要去担任呢?我的所有的副会长就讲,在马来西亚这么久,从来没有出现一个海南人,能够在总会当一个总会长。既然人家推崇我上去做这个总会长,当然也有他们的一个想法,能够信任我,希望我能够把他们都带进另外一个境界。”
  带着大家殷切的期盼,2015年6月7日,在吉隆坡陈总大厦的礼堂里,众望所归之下,陈声评当选了新一届陈氏宗亲总会的总会长。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是由全马42个宗亲属会所组成,成立于1988年。其宗旨是团结宗亲、联络感情、共谋福利、促进发展。
  加强海外联谊,增进宗亲发展
  陈声评在担任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长期间,经常率团出席各国舜裔团体主办的国际大会,积极参与舜裔宗亲交流活动,为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在国际上奠定了崇高的地位。
  “我做总会长之后,组织了一个新马泰的宗亲联谊会,就是亚太海南陈氏宗亲联谊会,之后从这个宗亲联谊会,就延伸到我们的海南岛。事后就遇到我们的宗亲,他们在海口也组织了一个陈氏颍川文化研究宗亲。我们也跟他们接触了好多次,而且他们也很愿意参与进我们这个亚太颍川陈氏宗亲会,成为联谊会的一个成员。在海南岛来讲,都没有一个大的宗祠,也没有一个真正有代表性的。所以,一直到今天我们就是跟他们在联络。”
  多年来,陈声评一直不停在海外寻求更新更广的宗亲队伍合作,力求将世界各陈氏宗亲紧密联系在一起。
  2013年,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获得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委托,于吉隆坡主办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第21届国际大会,由陈声评担任筹委会主席。活动上,陈声评领导全体马来西亚陈氏宗亲精心策划与会全程,获得了来自世界各国宗亲热烈参与和好评。如今,在陈声评的带领下,马来西亚陈氏宗亲总会不仅在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上奠定了地位,而且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的人,再不去做这个宗祠,让宗亲文化延续下去,那么我们的儿子、孙子,他们慢慢就会忘记了。因为他们对宗祠这种东西都不感兴趣,也不了解。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电子网络时代,有更多有趣的东西吸引着他们。假如我们不去做,把这个文化留下来,它慢慢地就消失了。”
  陈声评说,只要是对宗亲、对后代有意义的事,他都会尽心尽力去做。在晚年能在陈氏宗亲总会担任总会长一职,给了陈声评全新的生命力和动力,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了解自己的根,爱自己的祖国,这才是一个宗亲总会长最大的荣耀。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声评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