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痴”韩宗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找回南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204
颗粒名称: “农痴”韩宗浩
分类号: K825
页数: 7
页码: 045-0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韩宗浩是中国著名的热带农学家,曾任海南热带农业研究所副所长。他投身海南热带农业的开创实践中,为橡胶成功北移做出贡献,推动海南成为全国水稻育种基地。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海南岛首先开展了全面的热带农业资源系统调查,创建了多个现代农业的试验场。他出生于海南一个乡贤家庭,从少年时期开始,就下田帮助家庭耕种,在劳作中培养了栽培农作物的浓厚兴趣。经历了迫害后,韩宗浩逃往南洋,在马来亚的洋春树胶园工作,学习橡胶的种植和制胶技术以及胶场的经营管理。之后,他返回国内,求学于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师从著名农学家丁颖教授。
关键词: 韩宗浩 传略 海南省

内容

1976年5月31日,我国热带农学家、原海南热带农业研究所副所长韩宗浩先生追悼会在海口举行。作为海南最早的一批农学家之一,韩宗浩怀抱赤子之诚,倾尽一生心血,投身到海南热带农业的开创实践中,为橡胶成功北移做出贡献,推动海南成为全国水稻育种基地。
  海南地处热带北缘,虽有光、热、水气候资源全国最丰之优,亦有寒、风、旱、涝灾害之劣。几代农业科学家及广大农技工作者通过艰辛努力,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后,终于使海南的热带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韩宗浩先生,就是其中第一代的开拓楷模。
  早在20世纪30年代,韩宗浩就在海南岛首先开展全面的热带农业资源系统调查,创立了多个现代农业的试验场,引进与试种了数千种各类农产良种,并创建了我国当时规模最大的橡胶农场,为新中国成立后海南橡胶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韩宗浩1903年出生在海南文昌迈号镇水北村一个乡贤家庭,父亲服务乡村教育30多年,当地后学之士多出其门。在父亲严格教导下,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从少年时期开始,韩宗浩就下田帮助家庭耕种,在劳作中培养了栽培农作物的浓厚兴趣。但眼见农民一年辛劳,仍不得温饱,国家积弱,这使他产生了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
  20世纪20年代,受革命风潮的影响,他在家乡积极投身革命,组织农民协会,创办夜校,领导农民游行集会等。后来遭受迫害,于1927年逃往南洋,在马来亚的洋春树胶园工作,学习橡胶的种植和制胶技术以及胶场的经营管理。
  在避难南洋的3年,韩宗浩通过勤工积蓄学费,之后返国求学,1929年考入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师从世界著名农学家、“千穗稻”的培育者丁颖教授。
  此后,其一生都与农业和种植业息息相关。
  开展热带农业调查和良种试验
  引进上千良种优选推广
  1933年,韩宗浩毕业后返回海南,在广东省建设厅琼崖实业局工作,前后担任技正、农业科长等职。任职期间,他首次在海南全境组织了正规的热带农业资源综合调查工作,连续开展了10多次调查,遍及全岛,并深入黎区苗寨和山区平原。
  当时,海南的交通极为落后,大部分地区不通公路,经常要坐牛车或徒步,翻山涉水,酷热、暴雨、食宿的困难使得调查工作开展得十分艰苦。经过长达2年的调查,韩宗浩与同伴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采集了大量作物样本。之后,他与同伴编写了多份调查报告,分期在该局月刊《琼崖实业》上发表。此为我国农业史上最早出现的关于热带农业的专题调查报告,成为研究海南热带农业的重要参考资料。
  与此同时,韩宗浩积极创办试验农场,引进良种和培养人才,通过种植试验和良种及技术的推广,推动了海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演进。1934年,他主持创办了海南第一个热带农业试验场——那梅农场,从海内外引进大批良种,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作优选和推广。其中包括:国内水稻品种近百种,从爪哇、夏威夷、新几内亚引进的甘蔗、棉花良种多批,从马来亚、泰国引进的橡胶、咖啡、菠萝、香茅、毒鱼藤等良种。
  据统计,韩宗浩等人先后引进了上千个粮食及经济作物良种开展综合试验,并在《琼崖实业》上持续地发表有关试验报告,这些报告是我国最早期的热带农业研究试验成果。
  最早创建海南大型橡胶农场
  历经战乱不忘科研
  1937年,韩宗浩在陵水、万宁境内,创建了海南最大的橡胶私营农场——扬梅农场,面积近5万亩。初期的资金以场区开垦时所砍伐木材的运销所得为主,再通过与当地民众实行互助式合作制扩大规模,在开垦的土地上,种植橡胶、椰子等长期经济作物,兼种水稻、杂粮等粮食作物以及甘蔗、菠萝等短期经济作物,以短养长,长短结合,逐步发展。经过三四年的筹建,农场初具规模,成为当时中国新型的现代热带农场的样板。如按当时的计划发展,橡胶树种植七八年后就可开割,但令人心痛的是,1939年日军入侵,扬梅农场遭到完全破坏。到1948年,据可查的史料统计,全海南各类橡胶园总共不到4万亩。韩宗浩在30年代创建的扬梅农场,规模已超过了10年后海南全境橡胶园的总和。
  扬梅农场被毁后,韩宗浩被迫回到家乡文昌。岂料家乡也被日寇铁蹄践踏,祖屋被烧毁,亲人为逃离敌机轰炸避难山林。1939年,他被汉奸土匪绑架,宁死不屈。饥寒交迫之中,一家8口曾经一个月仅有7斤大米充饥,6个子女中有4个在日军侵琼期间相继夭折。
  但韩宗浩坚持民族气节,拒领良民证,誓死不为日寇服务。1941年,他三次趁着台风冒险偷渡琼州海峡,只身一人逃离沦陷区,到达当时广东省政府所在地韶关,在广东省建设厅农林局所属的开平县农业推广处、韶关稻作改进所等部门,继续从事水稻生产技术指导工作。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应邀在广州市参加海南企业公司(当时海南最大型的工农商综合企业)的筹备大会。会上,韩宗浩提出的开发海南热带农业方案被采纳,并被公司聘为农业专员。不忘初心的他,回到海南后在指导各项工作之余,再次创办了新的试验农场——府城东门农场,重点开展中国主粮(水稻)以及重要民生必需品(白糖)试验。水稻方面,他与国家农林部的海南岛农林试验场合作,对台湾及本岛的49个水稻良种进行优良稻种区域试验,并对东半球主要的430多个优良稻种开展外来优良稻种特性观察试验;甘蔗方面,他受台湾糖业试验所委托设立了甘蔗育种场,对来自台湾及海外爪哇、夏威夷、新几内亚、南洋、印度等地的79个优良蔗种进行试种观察等试验,开展国际间的合作。
  这一时期,韩宗浩仅靠微薄薪水度日,妻子病重,小儿子上学途中被车撞至重伤,家里一贫如洗。农场的房子又被台风吹倒,无钱重建,全家只有寄居寺堂。个中的苦难,难为后人所知。
  1948年,韩宗浩兼任国立海口高级农校农艺科主任兼农场主任,在教学同时,在校农场继续开展经济作物与甘蔗良种的试种示范、推广。
  投身新中国农业和橡胶产业
  发挥学识协助兴隆选址
  1950年5月,海南解放。11月22日,海南军政委员会主席邓华、副主席冯白驹签署任命状(175号),任命韩宗浩为该会农林科代理科长。1955年转任海南行政公署农业处农业科长兼工程师,后再提升为高级工程师。
  上任后,韩宗浩以满腔的热情,深入农村调查,按照海南边缘性热带气候特点,根据新时期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制订了全岛农业发展规划,重点抓粮食生产,并深入各县区进行具体技术指导。
  据有关资料,海南岛新中国成立前的年粮食总产量仅9亿斤(其中薯类占1亿斤),新中国成立后至1957年,海南的粮食年总产量快速增至17.3亿斤,增长了近1倍!
  20世纪50年代,为发展橡胶业,国家农垦部组织了千军万马开赴我国最大的热带岛区——海南,开展大规模垦荒和橡胶种植。但是,海南岛毕竟位于北半球的热带北缘,离典型热带区(如马来亚)1000多公里,相差10多个纬度。由于橡胶树是典型热带作物,又特别怕冬寒和台风,大幅度向北移动其种植区域,任务异常艰巨。海南虽在20世纪初已有华侨引种橡胶成功,因自然条件和资本的限制,规模很小、发展缓慢,只在局部地区分散种植,韩宗浩1937年创建的扬梅农场,已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尝试,但橡胶业要大规模发展,需要以最新的科学技术,克服各种不利因素。韩宗浩急国家之所急,接受农垦部门的邀请出任顾问。他发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针对问题的关键和环境特点提出建议,不辞劳苦带队进行野外调研及综合论证,协助海南农垦确定了第一个国营橡胶农场——兴隆农场的选址。
  到60年代初,海南橡胶大规模引种成功,使得我国跃升成为世界重要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创造了世界的农业奇迹。
  创办热带农业科研机构
  近半世纪的农业深情
  1958年,韩宗浩到北京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会议,时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丁颖教授,在规划发展全国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时,要求按全国不同气候区实行分工。其中,要求在我国最大的热带区域海南岛,设置一个专责热带农业的研究机构。1959年,韩宗浩出任海南农业研究所(后改名“海南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科研。
  当时,韩宗浩大力支持全国各省区来海南利用热带优势进行南繁育种的工作,对后起之秀袁隆平在海南的育种工作也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并委派李科祥等年轻科研骨干,配合完成一系列水稻良种的培育。
  他在海南热带农科所的创办和成长历程中,以及长期的田间试验期间,经常身先士卒,拿起锄头,拎着镰刀,与农工们一起整地、耕种、施肥和除草,与研究人员在田间进行观测。他还经常下乡,与农民“三同”,手把手地传授新技术,60多岁时还出差到澄迈县,一天傍晚在田间观测时,不慎被毒蛇咬伤,幸得多人相助,才挽回了生命。
  韩宗浩在近50年的科研和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大批热带农业科技人才。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原副院长、水稻研究所所长李科祥研究员,就是他培养的科技骨干、得力助手。李科祥长期坚持水稻良种培育工作,培育出了多个优良水稻新种;与袁隆平合作攻关,为世界第一个籼型杂交水稻进行了成功的配套。

知识出处

找回南洋

《找回南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主要以人物口述的形式,从家族的荣辱兴衰反映南洋华人发展历程,拟选具有南洋背景、良好家世传承的名人家族,重现华人在南洋开拓发展的历程与各时期生存状态,以及其奋斗过程中逐步凝结建立起来的家风家训,通过其具体故事、事例来讲述其家风传承给后人成长带来的重要影响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中元
责任者
韩宗浩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海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