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此亦足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76
颗粒名称: 人至此亦足矣
其他题名: 追怀卢鸿基先生
分类号: K825
页数: 5
页码: 290-2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卢鸿基先生在杭州的生活和海南的热带风光,他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学教育家和诗人。卢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认真求实的品格赢得了人们的敬重和怀念。
关键词: 卢鸿基 画家 教育家

内容

1999年初冬,为了寻访卢鸿基先生的照人风采,偕老友吴海忠先生来到了“人间天堂”——杭州。沿着卢先生当年留下的深沉的历史脚印,我们走在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西湖畔,穿过林壑窈窕,径入园花香满的校道,在中国美术学院(校址杭州)回访了王荔老师。
  在山心水韵两相宜的王府中,王老师对我说,卢先生与家父同在美院史论系共事,直到去世。我们同住一幢楼,门子对着开,可真是不拆墙也是一家人。他长期挂单,而我父亲却有了我们兄妹五人,因而,他便常常在节假、休息之日来我家串门,日而久之。所以先生不光是父亲的良师益友,同时也成了我们兄妹的忘年之交。
  记得有一次,父亲与先生在一个星期天,带着我们兄妹来到密柳挂丝,碧浪翻飞,呖呖莺声,茵茵绿草的南宋皇帝的御花园——聚景园(现在叫“柳浪闻莺”)拍照。卢先生既是导演,又是摄影师,他为我们兄妹拍摄可谓费尽气力。还记得当时他挎着那只掉牙缺齿的老式120双镜头相机,事先准备好一根绳子,这条小小绳子是用来代替目测焦距的。绳子上作有尺度标记。他带着我们选定位置,先生便以绳子的长度算好距离。当时我只觉得好奇,为何要用绳子量一下才能拍下镜头。好奇心又使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总是抢着去拿绳子的一端,以帮忙测距,似乎这比站在那里拍照更有味道。那时我们兄妹往往急不可耐,而卢先生却始终有条不紊,不慌不忙的。
  王荔老师回顾卢先生关心他们成长时说:“那时我们都在读小学,偶尔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若遇到先生时,他总是要问你许多问题,关于写作文、算算术,小朋友之间是否发生摩擦等。尽管具体说些什么内容,今天早已淡忘了。但先生那含饴弄孙的慈祥笑貌,逗我们的样子却时时清晰地显现于我的脑海之中……”
  前年春天,王荔为收集黎族美术史的资料来到了三亚市,在天涯海角做一小游,终于目睹了历史上曾显赫辉煌的崖城风貌。但是更令她感触良深的,是听我说到了卢鸿基先生家乡的人们如今仍对他的怀念之情时,王荔顿时觉得地域缩小了,上代人和下代人似是更贴近了,卢先生的身影一时却更加高大了。
  那天,我们坐在浮家泛宅窗明几净的会客厅里,王荔深情地称赞卢先生一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大事小事都认真求实的精神。有人说耿直为傻冒,而卢先生却不然。正是他的这种高尚的品格,才赢得了人们对他的敬重和怀念。啊,不是吗,生活中的小事,自然会有构成人们的美好的回忆呢。
  听王荔娓娓道来,使我想起了卢先生的一桩桩往事:1982年,先生回到了世居的三亚市。安步当车前来看望昔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孙毓汾大夫。当天我恰巧有幸在场,亲自感受到人生久别重逢的乐趣。那天,先生着短袖灰色上衣,穿褐色短裤。颈上仍挂着他那只120双镜头老相机。这时卢先生请我用他的相机为他们二位长者拍下了一张“别时容易见时难”的照片。此张小照,今天仍在孙毓汾大夫家里挂着呢。
  1982年9月,自治州文联召开首次文代会议。当时卢先生有疾留住琼海疗养。他病中不忘关怀海南文艺事业的发展,以大旱望云霞的无比兴奋的心情,电贺自治州文联成立。先生抱疾卧病,但仍然念兹在兹,一心关注着家乡的文化事业,令人肃然起敬。不久先生康复,他以自己创作的体会,以夏雨雨人的精神,奖掖后人成长。10月7日,先生在《海南日报》第三版,撰文点评我市作者林尤壮的国画作品《渔儿》。高度赞扬画面线条清楚明朗,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渔乡风味。使作者伸长脖子,踮起脚跟,争愿自效,以辅高明。
  卢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画家,美学教育家,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呢。虽身为异乡之客,但对海南的热带风光,却一往情深,心依然向往椰林。一次先生在风姿绰约、窈窕三十里的西湖,与文友以诗对吟。他不唱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也不歌白居易的“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却涉笔成趣,斐然成章。真的是椰林椰子动诗怀。只见他独辟蹊径,别出心裁地吟唱起来:“椰子槟榔别有姿,胜过江南杨柳枝”。诗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情趣,一时惊动四座。陈子展教授称赞他的诗,“卢君自有生花笔,诗画文章集一身”。至少在我看来,货真价实,非是洛阳纸贵和溢美之辞吧!
  卢先生又是一位意志坚定的“老革命”。1946年6月,先生遵循周恩来总理的安排,化名潜回海南养病。那时海岛满城风雨,先生却泰然自若。由于工作负荷过重和疾病的折磨,人未老先衰,但他却不顾这些的,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用五管参加战斗,化名写了大量寓意深刻的杂文,发表在当时的《琼崖日报》与《和平日报》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横征暴敛、荼毒生灵的行为。
  1949年8月,卢先生又潜回三亚榆林、红沙等地活动,做迎接海南解放的接应工作。不料泄密,被榆林反动派当局追捕,他机智地避开风头,从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他再次逃归乐会(今琼海市),谋划大军渡琼解放海南岛的活动。
  那时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已经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到了鹿死不择音的地步。捱到1950年4月,便仓皇拔腿逃台。卢鸿基先生,稳操胜券,立即设计智擒反动县长黎卓仁的妙策,在群众中广为称赞,一时传为美谈。
  初冬的杭州,依然红叶连片,色彩斑斓;满山依然挂着绿色的帐幔;苏堤两边,依然柳树成荫;曲院风荷,依然清香四溢。此时我们来到了浙美收藏馆,馆里珍藏着卢鸿基先生的多幅佳作。画面上的花鸟鱼虫、人物形象,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卢鸿基先生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惋惜。先生的“美术史论”和“国画构图论”,仍然留在人间。这些精神财富,得到了很多很多人的借鉴和传承。人至此,亦足矣!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卢鸿基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