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台胞的家国情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72
颗粒名称: 三亚台胞的家国情怀
分类号: D618
页数: 4
页码: 270-2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全国抗日胜利后,台湾同胞成立“崖县台湾同胞同乡会”,并挂上一副对联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其中,上联为“天意有知光复祖国”,下联为“人心不变思念中原”。此外,还有一些台湾医生在海南行医,其中李瑞壁大夫在红纱市开办的“生生医院”颇有声誉。
关键词: 三亚 台湾同胞 同乡会

内容

人民盼统一,
  骨肉望团圆。
  题记
  1945年8月,全国抗日胜利,中华民族复兴,国人喜气洋洋。
  那时居住在三亚市(崖县)的台湾同胞,很快就组织成立了“崖县台湾同胞同乡会”。大会一致公举李瑞壁先生为该会会长。
  崖县台湾同胞同乡会,会址设在红纱市。这里当年是崖县的商贸中心,崖县许多百年老字号,均坐落在红纱市。
  崖县台湾同胞同乡会的大门两侧,挂上一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言简意深,对仗工整的楹联。联语:
  天意有知光复祖国,
  人心不变思念中原。
  联语写得好。它表现出台湾同胞的家国情怀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形象生动,情景交融,溢于言表。
  据三亚市港门村居民洪国治(92岁)老先生说,居住在三亚、榆林和红纱等地的台湾同胞,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从台湾先后前来崖县发展实业。其中从事商贸、农艺、建筑、工艺者较多,但也有行医开诊所、设医院的。特别有影响的是李瑞壁在红纱市开办的“生生医院”,以及庄水标和戴金龙在三亚港设立的医疗所。
  台湾同胞李瑞壁在红纱市开办的生生医院,真是巷深酒香,“杏林三月茂,橘井四时春”的,一时闻名崖县城乡。我近日听三亚市党史办原主任符群先生说,那时家乡解放不久,他从老家老孔村第一天步行到崖城歇夜,第二天才赶到了红纱“生生医院”诊病,服了李瑞壁的方子,病根拔掉,身体康复。那时候台湾医生,对困难的病家,他们总是济困扶危,不收钱物,只求病愈,视当地民众如一家骨肉之亲。因此,人们就用“济世活人,医德无私”来赞扬他们的良医和美德。
  1952年3月,我在三亚读书时,患上一种叫“无名热”的病。陈德广(乐罗人)同学,叫来一部人踩三轮车,陪护我同到“生生医院”,请李瑞壁大夫诊治。
  我知道李瑞壁大夫,原是台湾名气不小的一名医生,是学西医的。但他对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反复总结而形成的中医学理论,造诣很深。所以,他为患者看病时,总是“中西”两者结合,极受民众的欢迎。他那天给我看病,先拿听诊器听过后,便用中医“一个枕头和三个指头”的传统方式,给我切脉,然后又翻看眼皮和查看舌头病灶。从上到下,十分的周到认真,态度又特别的温和、谦让。
  如今,我依然记得,那天经过院里长长的长廊,便到取药缴款处和后院。长廊里养着两笼白兔,后院中栽种着丛丛菊花。黄色的、白色的和紫色的,都一齐绽放着,十分热闹。菊花、梅花、兰花和竹,号称花中“四君子”,深受着我国人民的喜爱。我想呢,李瑞壁大夫和我们同种同文,都是一样地喜欢菊花,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花卉之一。
  取好药后回过头来我才发现,后边小小的休息室里,墙上挂着一副对联:
  中国已新生,
  方向更光明。
  此联正是郭沫若先生题上海鲁迅纪念馆联。李瑞壁大夫录之挂在这里,足可见证,解放了,一切事物景象都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片新气象,正是李瑞壁先生对祖国新生光明载欣载奔的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哟!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