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题“白帝城”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48
颗粒名称: 郭老题“白帝城”匾
分类号: TS951.3+2
页数: 3
页码: 195-19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和元糸一家人登上“白帝城”游览时,发现只有“白帝城”三个大字匾额,并在购得《白帝城历代碑刻选》一书后,得知郭沫若先生因病只能书写这个匾额。
关键词: 白帝城 匾额 郭沫若

内容

元糸兄一家人与我相约,择2008年9月20日,自重庆朝天门乘舟下长江,前往“白帝城”玩水观山。
  游船飞快,金风吹衣,玉露生凉。历三天日夜之兼程,在23日下午,我们终于登上了那座盘盘旋旋、山高于云的“白帝城”。
  一进山门,“白帝城”匾,首先映入眼帘。此匾为川人著名学者、书法家、四川省文史馆馆长刘孟伉先生所书。它高高镶嵌在大门上方。郭沫若先生题“白帝城”匾,则独占鳌头地镌刻在大门口。前者书法隶兼篆意,苍劲遒深,后者书艺气势磅礴,奔放飘逸。两者互相辉映,天生浑然一体。成功地再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那天,听姓王的女导游介绍说,原来设计在大门口两侧,请郭老题“白帝城”匾和李白《朝发白帝城》诗条幅,分别镌嵌置放左右两边,后来郭老只题了“白帝城”三个大字,我们便循其字体镌在石上。
  我当时听后,不知所以。这是怎么回事?以郭老的身份和性格,不太可能只题匾额未书条幅。我是深深知道的,郭老是位性情豪爽,慷慨为人的君子,有求必应可谓在文坛上是有口皆碑的。但是作为游人,也总是行色匆匆,不求甚解,因此,很少有人去问这些的。然而,我却是郭老书法艺术的“粉丝”。郭老的书法艺术,在名胜古迹、红墙绿荫之间,已经构成了一道人文风景,已经成为这些地方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所以对白帝城山门缺少了郭老那风流倜傥、遒劲飘逸的《朝发白帝城》“郭体”书风,心里自然会感到美中不足,生怕着日后那些不知春温秋肃、世态人情的所谓大家,在这里“狗尾续貂”“锦上添草”,把名山胜水的旅游文化全给弄脏了,造成徒劳无功,得不偿失的结果。基于此,我便生起了小性儿“怪”起郭老,为何不多费点儿神呢!
  好在那天,在“托孤堂”(刘备病危时,将儿子阿斗托与大臣的地方),我购得一册《白帝城历代碑刻选》。此书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当代著名作家萧乾先生著。夜卧江心,乘兴拜读。该书里有王大椿、李江两位先生撰文称:“1977年,白帝城文管所去函郭老,索书‘白帝城’匾及李白《朝发白帝城》诗条幅。回函称郭老‘年老有病,不能多写’。所以,只书写了白帝城三字寄来。”
  此外,《郭沫若·白帝城》篇,又有一段文字:“此乃郭老一生中最后一次书匾”之记载。
  真是对不起,我错怪郭老了。从北京的来信看,老人的确是病了,而且病得不轻。我放下手中捧读的《白帝城历代碑刻选》,慢慢地回忆起“岳阳楼”题匾的一段佳话:1961年,岳阳楼重新修葺。岳阳楼管理所所长陈忆吾,托其在北京的兄长陈赓大将,请毛主席题“岳阳楼”匾。主席十分谦逊,建议陈赓大将改请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书写。郭老高兴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尽心尽责立即泼墨砚心,很快地将“岳阳楼”三个大字写好后寄到了岳阳,给古楼增添了无限的光辉。
  然而,今非昔比。想当年,郭老身体硕健,精力过人。今天却是“力不从心”“心余力绌”了。但是,郭老为了白帝城文管处的重托,他老人家毅然扶病起床,手握笔管,艰难地支撑住孱弱的病体,书写了“白帝城”匾。犹用笔沉稳、力透纸背,意态端凝。是的,郭老不愧为一代书法宗师。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