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到天涯海角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47
颗粒名称: “请到天涯海角来”
分类号: J642
页数: 2
页码: 193-1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郑南先生创作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的故事,以及他为了寻找创作灵感而乘坐火车经过天涯海角的经历。文章突出强调了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清泉般的作用。
关键词: 郑南 歌曲故事

内容

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题记
  1982年夏天,郑南先生桴海上岛来三亚,创作反映海南题材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
  在崖县(今三亚)文化局办公室,我们共同商定了采访方案。
  第二天早上,我向县委要了一部老北京牌吉普车,陪郑南先生和作曲家等三人,踏上了采访征程。沿着西线公路,我们深入群众,耐心去寻找音乐清泉,搜集音乐素材。最后来到莺歌海盐场的某些班、组,在这里听取了盐工们所唱的当地山歌、民谣与小调,力图把《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新歌儿,创作成具有地方特色,又能展示出时代特色的好音乐。
  郑南先生创作态度认真,对音乐事业有一种执着的精神,令人十分钦佩。为了使《请到天涯海角来》浸润人们的心肺,撞击听众的灵魂,努力把歌词写得有自身的风格特色,他便提议乘坐火车回三亚,借道途经“天涯海角”,亲自体验火车穿越“天涯”时的真实感受,以便从中找出创作灵感。所以,我们便让司机开着空荡荡的“老北京”回城,然后我们四个人就从黄流改乘火车,经“天涯海角”,让郑南先生和作曲家们,好好地领略杂花生树的天涯景色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海角风光。
  郑南人很随和且又谦虚。从黄流至三亚,车行两个多小时。在火车上,他向我详细询问有关海南四季天气和花开果红时节。问瓜问果,四时农事,真的是“地里家里全问透”。接着郑南先生会同作曲家对排而坐,聚精会神地讨论着这支歌儿的旋律、音量、音阶和音程。此时只见郑南拿出歌词“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四季春常在”“三月来了花正红,五月来了花正开”,是歌词的第一、二段句,放在座位边的桌板上。他晃头晃脑,心花怒放,轻轻地用手在桌板上击节,我就“四面青山侧耳听”。他们一边哼,一边选。可以说《请到天涯海角来》这支名噪一时的金曲精品,基本上是在黄流到三亚的火车上哼出来的。杜甫诗云:“历历开元事,分明在眼前”。当火车离“天涯海角”不远处,汽笛发出了一阵阵长鸣。这支曲子的开头过门处有:“呜!呜!呜!”的汽笛声,也被郑南先生摄取下来,当作“过门曲子”,原声带似的,写进了这首金曲里,这就是那天火车穿过“天涯海角”时的真实写照。虽时过境迁,但当时的情景,今天仍然历历在目。
  《请到天涯海角来》,创作近25年了,然而这支名歌却越唱越红,远播异域,经久不衰。中外名曲,浩如烟海,纷繁绚丽。《请到天涯海角来》,最近被陈兴旺先生选编入《六百首中外名歌金曲大全》里。它那欢快、愉悦、动听和优美的旋律,像一股清泉,在人们的生活中将不断地流淌着……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郑南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