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皎皎哈尔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40
颗粒名称: 夜色皎皎哈尔滨
分类号: F592
页数: 3
页码: 169-1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哈尔滨夜景中的酒幌,是一种古朴典雅、别具神采的艺术品绝招,成为哈尔滨酒家、饭店、快餐店表示经营档次和受欢迎程度的标志。哈尔滨人有喝茶和饮酒两大生活习俗,喝酒量大如海。而哈尔滨餐馆的菜式精、细、雅、奇,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哈尔滨夜景的壮观迷人,让人沉醉其中,感受着这里的热情和豪爽精神。
关键词: 哈尔滨 酒幌 生活习俗

内容

尽管已是三月,但哈尔滨依然寒风凛冽,气温仍在零下20℃徘徊。此时,无论你蓦然举首,或是凝目顾盼,透过车水马龙的喧嚣,眼前总是晃动着一个个秀色可餐、美不胜收的红灯笼,仿佛在向人们频频招手,躬迎佳宾。它猎猎抖动,古朴典雅,脉脉温情。它似完美的艺术雕塑,别具神采,给人以亲切洗尘的感受。
  崔岩兄告诉我,那些斑驳陆离的灯笼,哈尔滨人叫“酒幌”。它源于唐诗佳句:“千里莺啼绿映红,山村水郭酒旗风”。风流至今,独领风骚,而成为饮誉国内外的北国三大艺术品绝招之一的“酒幌”。
  初春的哈尔滨,夜幕降临得特别早,刚到午后4时许,大街小巷、道旁广场,已是华灯初上,夜色皎皎,万家灯火,满天通明了。
  这里的酒家、饭店,一般俱不标名挂牌,几乎全是从它所挂酒幌的数量上“论资排辈”。其别致挂法,也大有讲究。如挂四个酒幌,则向食客们表明它的经营档次最高,否则,酒幌儿越单调越少,其档次也就越低。快餐店一般挂一个酒幌,使人一目了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腰包里的能量,去“择善而从”,坐享其成。
  哈尔滨人有“白天水包皮(喝茶),晚上皮包水(饮酒)”两大生活习俗。喝酒如喝白开水,颇能豪饮,量大如海。
  与崔岩兄走进赵一曼路一家酒店。门前高悬着两个酒幌,全是用彩色帷幔内装上霓虹灯管精心制作而成,虽然比不上什么潮流时尚大餐馆,却也新颖,内蕴古朴,小井市民,先生老总,兼而顾之,给人一种随和、适兴的感觉。
  店里几乎座无虚席。我和崔兄好不容易才在凭窗角落里拣上个桌座儿,举杯对酌小饮。可谓:把酒临风,喜气洋洋。
  到这里消夜的人多是本市人。一跨进酒店就没有工作贵贱、职务高低之分,和我们对桌坐着的两位先生,更是豪爽大方,不拘小节。知道我是海南游客后,更表现出热情奔放的粗犷性格来。一位姓潘的先生说,他在三亚当过兵,也算是个海南人,恍若旧友重逢,举盏共祝,使你毫无谦逊的余地,不得不跟他来个碰杯痛饮而尽,好不痛快淋漓!
  隔日晚上,北方文艺出版社杨川庆先生盛情相邀,与崔岩兄同到松花江畔小聚。
  那是一家悬着四个酒幌的一座三层楼,俄式建筑风格的餐馆,坐落在临江桥滨。天上繁星与地上酒幌,恍恍然交相辉映。院内曲廊转阁处,缀以花木盆景,无不栩栩如生,使人眼花缭乱。
  厅里檀木家具,古色古香,典雅明净,又兼营文化书场在其中。什么石涛的《《搜尽奇峰图》、金农的《玉壶春色图》、郑燮的《竹石图》、齐白石的《虾》等,真是琳琅满目,殊觉雅趣。
  隔壁不时传来东北人最喜闻乐见的《春哥上工》和《绣灯笼》等当地民歌。它欢快、淳朴、优美。席间,一阵阵醇香、浓郁、鲜美的奇怪炖羊肉,怪味蒸乌苏里江大马哈鱼,吃后舒心开胃,口碑载道。菜式上的精、细、雅、奇,是这家酒店独有的地方特色。
  朋友,当你北上哈尔滨,亲临目睹那辉煌、壮观、迷人的皎皎夜景,难道你未觉得一股火辣辣的热情,在你怀里蠕动,你已经是醺醺欲醉了啊!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