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候车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39
颗粒名称: 青城山候车记
分类号: K825
页数: 4
页码: 165-1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作者在青城山游览时的一些感受和经历。文章充满了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赞叹和感慨。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生活细节和人情世故。文章以自然、淡泊、从容的态度生动地展现了一段旅途中的点滴,让读者也仿佛身临其境。
关键词: 青城山 旅游 感受 经历

内容

2007年10月9日,与元糸兄加盟成都158团“青都之旅”。先看都江堰,后看镶嵌在天府之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青城天下幽”,享誉中外的青城山。
  我们那天坐的是一辆轱辘能转动就带病工作的旅游“中巴”。车子到达青城山后就外出“挂号”看“医生”去了。
  下午4时我们就下山。花了一个多钟头待在停车场,“虎视眈眈”地等候着我们的“专列”光荣归队。
  设在停车场里的“小卖部”,其实并不小卖,中名品牌、国优部优、国家免检产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候车室附近,有小贩在摊位上卖“玉米棒”。个个饱满,颗颗晶莹,真是天府明珠,秀色可餐。川妹子对着来往的旅人,用货郎行当的专用语,不时溜溜地喊着:“玉米棒!玉米棒!皇上吃了都说棒!”人善吆客,声音甜美,表露出川人热情好客的固有性格。
  当天正是农历寒露日。细雨如烟,气温8℃,深秋肃杀,一阵阵凛冽的寒风,呼啸着从山间紧吹过来,寒气十分迫人。
  天气晚来秋。此时,觉得胃口特好,很想吃点什么的,所以探出头来在货架上搜索,暼见小卖部里摆着“茅台酒”“五粮液”,顿时就想起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窃想售酒御寒,只惜元糸兄一向不能解酒。糸兄果然善解人意,他说诗七分是火三分是情。友人更是蜀国诗人,就以诗代酒,轻轻地给我吟诵了川人谢无量(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诗人)“只为青城返故乡,天半孤花照夕阳”,借前人描绘青城山的幽静、闲适和秀丽的自然风光,为我驱除了晚秋时节的寒冷。
  秋雨终于歇息了,然而悬挂在树枝上的水珠儿,大珠小珠的却乒乒乓乓的,无时不落在停车场与青城山庄一水之隔的河沟里。水珠儿一经掉下来,它就溅起了圆圆的水泡儿,这些水泡儿就像我少年时受强者欺凌后,为了发泄无奈的愤恨,就冒冒失失地跑到了村前溪里,一个人潜下水底,恶搞对方的骂话,而产生的气体就排出水面上,成了一串串水泡儿。两者一样白银银的水泡儿,是多么冰清玉洁,多么形神兼备的相似呢!此时,人在旅途中自然无端地生发出一点点儿乡愁来……
  同我坐在一张长椅上的,还有从广东来的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有一个女孩约12岁,她和衣投入妈妈的怀中。那时,爸爸便取出钢笔,在日记本上悄悄地刻画女孩的肖像,从头到半身,采用现代著名画家徐悲鸿的《泰戈尔像》的写真技法,都画得气韵生动,逼真传神的。爸爸画好后送给女儿“打分”,图个高兴。然而,女孩看了却不屑一顾反而撒娇地说“爸,哪里是画?公主不像公主,丫头不像丫头的,我不要你画的像!我不要你画的像!”爸爸则十分幽默又风趣地回答:“小丫头,你知道吗?过去关公、菩萨、门神才有像呢!爸辛劳一辈子为你画张像,你却不要了?”
  出门候车是旅人最为心烦的事。因此,我就用读小说的魅力,来消磨个把钟头的乏味无聊时光。突然发现,离我座位约3米的地角处,有两个卖山货的当地农民,一位穿着猴子一般的大红大绿上衣;另一个则披一件状似八哥羽毛色的,他俩把当天收入拢集起来分红。先分大钞壹佰伍拾什么的,剩下来的元角小额零钞,像生产队丰收时的薯仔、菜脚不算数,随便拿去喂猪,谁也懒得再去数它了。结果呢,你推来我推去,谦谦让让的,最后,没有好的主意,只好用“划拳”的方式来决定归属。我想呢,过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的乡下人,如今真正的赶上了新社会的好时光,生活殷实,心境愉快,所以出手也格外大方了。现在他们在众目暌暌之下,能将一把大大的现钞让给了别人,以十分有趣的传统方式和非常适合的机会去表露与宣泄出来,共同分享着他们美满快乐的生活。古训:“人富心足”,这不是一个极好的说明吗?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