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缵统与公车上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106
颗粒名称: 林缵统与公车上书
分类号: K820
页数: 3
页码: 54-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海南岛文昌人林缵统在“公车上书”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他参加了第一次上书,并在第二次上书中担任宣传联络工作,最终促成了举人联名上书的要求。林缵统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同时,文章也介绍了林缵统的背景和性格,以及他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关键词: 林缵统 公车上书 重要作用

内容

海南岛唯有林缵统一人参加“公车上书”。——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
  林缵统,今三亚市崖城镇官塘村人。他幼年即博通群籍,清朝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中举人,次年,入京参加全国会试。那时,中日甲午战争刚结束,腐败的满清政府,以割让辽东、台湾,赔款二万万两为条件,同日本政府签订了甲午不平等条约。消息传开,整个北京城群情激愤,纷纷声讨满清政府的卖国行径。
  林缵统是个内事、外事、书事、考事都十分关心的人,他在会馆里听到这一风声,义愤填膺,哪里有心思应试。他很快获悉康有为等人正在酝酿着向光绪皇帝上书,要求取消甲午条约。并参加了第一次上书的行列。
  这次上书,只有广东、湖南两省举人联名参加,康有为觉得签名上书的人太少了,声势不够浩大,谋划发动第二次上书。他指派林缵统等人做宣传联络工作,争取更多的人联名上书,以扩大政治影响。
  林缵统十分乐意地接受了康有为这一重托,废寝忘食地奔走于在京的各省会馆。不久,又以康有为为首,约同在京等会试的全国十八省市的举人,在北京的达智桥、松筠庵开会,研究决定第二次上书,要求满清政府拒绝同日本议和,并提出四项政治主张:
  下诏鼓舞天下之气;
  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
  变法成天下之治。
  当时在奏书上签名的有一千二百多名举人。海南岛崖县唯有林缵统一人参加。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公车上书”。
  此次“公车上书”,遭到了慈禧太后、军机处、直隶总督和恭亲王奕诉等一班顽固派的反对,林缵统也因有人密告其参加上书而未“中式”,落第南归。
  林缵统,是志士亦是诗人。他和万宁县拔贡文龙会交谊甚笃。《海南日报》的周济夫先生,在他的《琼台说诗》里,记录林缵统坐船经过大洲时,说其形胜,便步文龙会韵,和诗一首:
  偶驾琼州去国舟,
  独洲屹立柱中流。
  诞登道岸祈神佑,
  恰似苏公后壁游。
  林缵统借苏东坡《后赤壁赋》作比,颇有诗意。然而,《《崖州志》艺文篇,却未收入,是为憾事。
  民国十一年(1922)2月,林缵统病故于万宁县。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缵统
相关人物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