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源昌·王兴昌·琼茂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098
颗粒名称: 永源昌·王兴昌·琼茂安
分类号: F719.5
页数: 2
页码: 18-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三亚港商业街上三家商铺的经营情况,分别是永源昌酒楼、王兴昌酒店和琼茂安山货店。其中永源昌酒楼以经营粤港大菜、苏扬细点、名酒名烟为主,生意红火;王兴昌酒店采用“去杂变专,抛土转洋,土洋结合”的经营方式,赢得了商场的主导地位;琼茂安山货店独家经营大量山货,并且通过任意压价压级和缺斤少两地收购,以及批发岛外等手段赚取高额利润。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商铺经营 三亚市

内容

三亚港商业街的骑楼两旁,分别开设“鹤立鸡群”颐期字号的“永源昌酒楼”“王兴昌酒店”和“琼茂安山货店”(老板为海口人氏)。当年街道上招牌林立,商业繁荣,是民国时期三亚港人最富进取心的“一张名片”,故世人戏称,三亚港商业街是广州的“上、下九路”,这个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永源昌酒楼主要经营:粤港大菜、苏扬细点(苏州、扬州)和名酒、名烟。酒楼的主人,生得一张商人的笑脸,更会“侃客”,所以每天酒楼里,顾客纷至沓来,稠人广座不绝,生意十分红火,真的是“日吃太阳,夜饮露水”。常常是客人流连忘返,夜深了仍然不肯离去。当年的永源昌酒楼,因此便成了琼南商海中的一盏灯塔,光芒四射,照耀在三亚港商业街上,成了当地人的骄傲。
  王兴昌酒店的老板,三亚人称他是一个“事前诸葛亮”。会计谋、掌奇货、算盈利。但是更准确地说,他应是一位有名的儒商,以读老庄的书为时尚而为人所称赞。他常用庄子的名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哲学思想去指导他的酒店经营。他同时又生三个头脑——天生、书给、生活赐(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话),得益于他采用“李逵上山,张顺下水”的方法,分别引领酒店适时地“转型升级”,强劲地参加酒店业的竞争,把原来经营的“二饭”(中、下午)、“三茶”(早、中、晚)和兼营“香烟”“可口可乐”的模式,改变成“去杂变专,抛土转洋,土洋结合”的经营方式,赢得了商场的主导地位,因此财源茂盛,钞票丰登,在三亚酒店同行里,自然王兴昌酒店就赢得了独领风骚的地位。
  琼茂安山货店,民国时期三亚只有他一家挂牌经营。店里主要收购大宗山货,如:珍珠米(坡产)、高良姜(宋时定为土贡品)、诸葛菜(诸葛军中种之,故名)、珍珠兰、山班菽、半夏、草决明、寄生草、薄荷、黄藤、白藤、红藤、天门冬、益母草、海南香、素馨、过山龙、沉香(十五种)、伽楠、花梨、山油、兽皮、兽骨、南药益智子,等等。
  因为是独家经营,当政者亦未曾管理物价,便随店方任意压价压级和缺斤少两地收购。同时又要在山货入库时,再扣除水分消耗与虫蛀之损失,几经盘剥,故山民的所得收入甚微。而且店方将其山货大量批发岛外时,他们又能鱼目混珠,招摇过市,移个箩筐,就能大赚其钱,真是“钱”染的风采:
  关金金圆相映叠,①
  使人应接目不暇。

附注

①关金、金圆是国民党的两个币种。民国三十六年(1947)由国民政府发行。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永源昌酒楼
相关机构
琼茂安山货店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