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港码头人间销金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096
颗粒名称: 三亚港码头人间销金窟
分类号: U656.1
页数: 4
页码: 12-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末期三亚港码头赌博发展的情况,包括赌场类型、赌钱方式、操盘人、广告词等,深刻揭示了赌博带来的社会问题。作者还通过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警示人们赌博的危害和必须远离赌博的重要性。
关键词: 民国 三亚港码头 赌博

内容

民国末年,当地人称:三亚港码头赌场是“人间的销金窟”。
  然而,当政者却说,三亚没有赌局还算什么城市?开设赌场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赌业是聚敛财富的好法宝。
  经当局这一谬说,三亚港的赌业,如糗肉生蛆,粪坑招蝇似的应运而生。一时小栅林立,赌场星罗,赌客赌棍,肩摩入魔,风起云涌似的闯入了三亚。更有远商巨贾,财神金主等色人物,他们也纷纷夹着皮包,腰缠万贯,“衣锦昼行”,状如过江之鲫,跑来三亚淘金挖宝。从此,日盛一日的赌业,便取代了昔日以渔盐业而闻名的三亚港,眨眼之间,三亚码头即变成了上海的“小外滩”。
  三亚赌场有高下优劣之分。如码头一家二层楼麻将厅(靠近老商业街),厅里设五张桌台,“门前清”——专供军界要人和地方财神“烧钱”。桌台旁有美女为赌客“陪灯看盏”吸鸦片。厅前又挂上一副楹联,楹语曰:
  筒来索去犹半日,
  月落星沉又一年。
  “筒”“索”,是麻将里的两种牌名。用赌具入联,新鲜生趣,字浅意深,雅俗兼备。真是三句不离本行,这些武夫、赌棍,他们附庸风雅,在楹联文字游戏上也来插嘴。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此种赌场,他们称第一等“销金窟”。
  摆设在三亚码头周边(多为临时),在地上铺着一张草席,“土法上马”的赌客,一般都是些地方上的丧德名士、社会帮闲和兵痞地乞,为第二等赌场。而在码头南段,南边海市场和五龙宫庙附近者,地做桌台,屁股当席的“常客”,往往是那些缺牙漏齿的市井小民,码头咕哩(旧称,为搬运工)以及外地过往的生意仔,为第三等赌场。这样划分,恰如其分,不失毫厘。所以当年三亚码头流传一句顺口溜,它极为生动有趣地形容这一场景时说:
  高官有钱坐高楼,
  平民无钱坐土垆。
  “坐土垆”,即坐在地上(崖州方言)。这句顺口溜,似是摄于民国时期码头赌场上的一张“老照片”,诚为真实、贴切,成为颠扑不破的事实。
  三亚码头赌场的赌钱方式,五花八门,不可胜举,择其主要者即有:掷骰子、推牌九、押单双、押葫芦、打同福、抹纸牌和打麻将,吆五喝六,无奇不有。
  赌场里,由金主和设赌主掌控。他们互相合谋,佛口蛇心,坐庄放债,从中收息。其利息叫“八吃十”“九吃十”。就是说借十元,先扣利息一二元,美其名曰:“抽头彩。”这样,借款人实得仅是八九元而已。故当时三亚人骂金主为“吸血鬼”,开赌人为“吃尸水”,淋漓尽致地抨击了吃人的旧社会的黑暗与反动。
  还有呢,赌局里的四句“广告词”,它是教唆和引诱人去赌博的,如今三亚的老人依然深深地记得,立此存照吧:
  财源茂盛路,
  赌场先起步。
  如今社会上,
  笑贫不笑赌。
  那时赌场上的操盘人(招赌人)和金主、赌主他们都是“兄弟伙”。这些操盘人假仁假义,惺惺作态,“开导”你如何下注的方法,如“沙丘揘土”(赌场术语),让沙土从指缝间慢慢流出,先小额赌;“金蝉脱壳”,脚踏楼梯,步步升高后才大额地赌。所有这些,都是“销金窟”里的魔王们的神机妙算,骗鬼骗人,以售其奸。所有这些都是让你很快把钱输得精光的阴谋诡计。
  常言,“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天有余”。民国三十八年(1949)九月,我家五叔父,从乐东县九所望楼港,雇海船装载近200捆甘蔗直发三亚。真是顺流顺水,风正一帆悬,不足十二个小时,船就到了三亚码头发客。
  五叔父初到三亚,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不知赌场里也有骗术),人一时糊里糊涂地即沉沦到了污浊的漩涡中,在码头赌场,加入第三梯队——“三等赌场”——“坐土垆”——掷骰子。不用三个小时,他竟把发售甘蔗所得来的钱,全都抛进了三亚码头赌场这个“销金窟”里去了。钱输光了,五叔父却迟迟未回家。此时,五叔母在家,如坐地针,悲天悯人,她忽然想起了赌场上的“三部曲”——“悬梁”“跳楼”“投海”;想起了海南人常挂在嘴皮上的一句老话头——“三亚陵水,有命去,没命回”。真是风声鹤唳,一日数惊。一天,新庄村的世交乡谊到访,她却误以为是来要账的人。五叔母一时呆若木鸡,面无人色,从此她就患上了“神经官能症”,经多年求医而药石未愈。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