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波探源,演绎社会沧桑(代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093
颗粒名称: 沿波探源,演绎社会沧桑(代序)
页数: 4

内容

为探寻宋代海盗陈明甫,陈公发当年在三亚鹿回头盘踞驻地的遗迹,窃想,此事非找老朋友蔡明康当向导不可。三亚的前尘故事,这位“三亚通”一定了然于心。于是致电礼询,获慨然允诺。连忙乘高铁到三亚,明康领三亚市博物馆冯辉进驱车带路,一下子找到了连珠寨等多处遗址。令笔者喜出望外!
  多时不见,他馈赠一册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新著《三亚民间书契寻真》。此前,早闻他曾在三亚图书馆展出“三亚民间书契”,不料现在已系统写了研究说明,印制成图文互动的专著,让喜爱了解中国历史古事的广大读者都能人手一册,细细研磨,实乃快人心意的好事!
  明康是海南著名的老作家、收藏家,他大半生文墨生涯,创作与收藏兼富。就说收藏一端,几十年来,以悠逸的心情出入旧书摊淘宝,每淘到一册有价值的旧书,就在淘书档案《书事备忘》册中记载该书的来历,评说书的内容、风格及其文化历史价值。他藏书品类广泛,诸如《瀛环志略》《中西汇通医经精义》《纲验合纂》《肝气自疗法》,以及孤本《康德十二年时宪书》等,还有民国十七年初的《新时代三民主义教科书》,琼崖纵队前线战报《人民报》,民国二十九年两本民间手抄的《模范作文》上下册,至今难得一见的新文学史上的名著如穆青的《南征散记》,丁玲的《陕北风光》,《朱德诗选集》,韬奋的《患难余生记》等;至于民间创作,如《梁桂芳寄其夫陈圣与书》《崖县孙氏族谱》等,在这部“寻真“中他都一一加以评说。这些古旧书籍和报刊,都在不同领域显示出版界及书的作者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留存的印痕。就说《康德十二年时宪书》,该书保存了数十年前由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郑孝胥和宫内府大臣沈瑞麟于康德五年签发的《回銮训民诏书》等。书中所载伪满洲帝国“国歌”歌词全文,至为难得。这部“时宪”所载入的伪满洲帝国史料是前所未闻的。诸如此类,这些古旧书的价值可见一斑!他数十年来,在不起眼的旧书摊上搜集的珍贵典籍有225册之多,在今天看来,这些劫后余生的古旧书籍,成为了借以追溯历史的不可多得的文献!
  今天想来惋惜,那天上午看了几处海盗遗址后,他领笔者一行到他府上参观。在他家二楼的藏书室看书。他一一指点。因时近午,心怕影响他家午膳,匆匆告别,未能细细品味他的罕见的珍藏典籍。读了“寻真”以后,方才知道他领笔者看书,是“找锅补”,而他深知笔者恰是想“补锅”,应该是两厢情愿的!失去了机会,能不沮丧!
  更为可贵的是,书中显示了自清康熙到民国末年共102张古契、票记,每张契约,或合同、田契、田约、地基契、园契、典约等,记录田园转断、分家、卖田葬母、借钱以及崖县县政府征收田赋收据,民国时期的各类委任状,如《孙文、陈炯明委任王鸣亚状》《邹鲁委任王鸣亚状》等,还有民国时期的“国币”、关金券、金圆券、琼崖区流通券等,20世纪50年代使用的结婚证、离婚证等,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蔡明康在后记中说:“单说这一张张古契吧,它是旧中国社会生活极易令人忽略的一面,却隐含着不为常人所知的价值。”
  《三亚民间书契寻真》一书,是蔡明康以他深厚的文化素养,独具慧眼,出自对文化追求的自觉,心无旁骛而乐此不疲地数十年如一日在地摊上的旧书堆里、图书馆的垃圾箱中淘收出来梳理成册的,令有文化志趣的人,由此探本穷源,探索时代沧桑之变。
  更为可贵的是,这102张古契的文本的历史价值,蔡明康以他高明的见智,委托三亚地区的亲朋好友,在广阔的民间百姓海洋中寻获而得,其中尤其是孙有经医生对他的帮助,在孙医生为老百姓治病出诊时,不断查访寻找,获得丰硕的成果。
  一张张发黄残破的契约,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内涵。蔡明康在后记中告诉读者,“书里展现的丰富的契约内容,是我们研究当时的文化(包括地方艺文)、经济(包括田赋税收)、土地转卖与变动、民族发展(包括人口迁徙)、农业与水利、民情风俗等很好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我们今天探索三亚地域历史的前世今生,只能依靠正史及地方文献中所记载的资料,包括那些官史及文人笔下的史实,也都是书斋里的操作。而散落在民间的契约文书,是那一个时代老百姓之间的真人实事,为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人们从这些淡黄发脆的契约上,可以明晰地看出近代史中三亚社会的人情事态及政治格局,芸芸众生日常生活的艰辛。书中所收藏的民间契约,可作为正史的佐证。
  蔡明康是著名的老作家,《三亚民间书契寻真》全部是对收藏品的简短纪实评说,所用的是史的灵魂,独到的识见,在这些被人们弃之如敝屣的藏品中,读来妙趣横生。
  这册“寻真”令笔者赞叹的是,明康对三亚文化的田野发掘,锲而不舍地以一厢情愿的钟情,不顾微薄养老金的羞涩,也无从与名利挂钩,只是年复一年地在三亚民间的大地上搜寻,追踪民间遗物的奥秘,把这些充满民间泥土气息的文物悉心收藏起来,在人心浮躁、印刷垃圾汹涌生产的今天,三亚图书馆杨威胜馆长慧眼识珠,将此书作为珍贵的地方文献尽力支持出版和珍藏。笔者为蔡明康、杨威胜的高明见识所信服。
  (作者:海南大学教授、海南大学文学院原院长)

知识出处

三亚逸事耐人寻

《三亚逸事耐人寻》

出版者:文化发展出版社

《三亚逸事耐人寻》共计92篇,设“三亚寻旧”、“天涯游踪”、“又一村行”、“偿还思念”、“替人做嫁”等五个栏目。“三亚寻旧”,是文史笔记,因此,涉及人和事者较多,如抗日、教育部分的史料,多是亲见、亲闻、亲身经历的”三亲“史料。年代久远些的史料,虽非“三亲”,但也言之有据,弥足珍贵,可供正史借鉴。其余四个栏目,内容有旅人寻讨,乡愁述怀,孔丘惜故,文界趣事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伟民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