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三亚民间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2000
颗粒名称: 人物篇
分类号: I277.3
页数: 15
页码: 123-137
摘要: 人物篇介绍了海南岛的历史人物和相关故事。其中包括鉴真和尚与晒经坡、崖州织女黄道婆、林堪统聚众抗税大闹崖州府、郭沫若听马岭村老人讲述“天涯”二字的来历等等。这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反映了海南岛历史的发展和人民的勇气、聪明和智慧,同时也展示了海南岛的文化底蕴和民间传说。
关键词: 民间传说 人物 三亚市

内容

鉴真和尚与晒经坡
  (汉族)
  讲述者:范景禄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传说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扬州有一位佛教首领鉴真和尚要到日本传播佛教,但一连四次渡海都没有成功。第五次渡海时又遭遇狂风巨浪,航船一直漂流到海南岛南端振州宁远河口的大疍港。
  鉴真和尚和他的弟子们登上了海岸,看见这里的天和海很蓝,山和水很绿,风光十分美丽。他们又笑又跳,大声欢叫,海上风浪之苦消失得无影无踪。鉴真和尚对弟子们说:“彼岸即此岸,九死得一生,收留我们的是这南疆的佛国净土,我们感恩这方水土,为这方水土祈祷吧。”他们在港口旁的沙滩上跪拜四方,齐诵“阿弥陀佛”,祝福这里的人们平安吉祥。
  他们跪拜祈祷完毕,吃用人们送来的淡水和食物,开始清理船舱和修整航船。船舱里的经书佛具被海水打湿了,一部分还浸泡在舱底的积水里。他们忙把经书佛具搬出来,摊晒在刚才朝拜的沙滩上。
  振州府的别驾冯崇债得到报讯,立刻率领几百兵丁前来迎护鉴真和尚一行进城。第二天,奇迹出现了,就在鉴真和尚们晾晒经书的沙滩上,错错落落地长出了一团团的青草,第三天青草连成一片,第四天又开出了各种各样的花儿,第五天草地不断扩展,这一带原来荒芜的海滩坡地全部长草开花了,蜻蜓、蝴蝶、蜜蜂、鸟儿在花草间飞来飞去。
  人们将这件神奇的事禀报州府,冯崇债别驾求问鉴真和尚,鉴真和尚合掌说:“振州水土极善,善有善报。”人们这才知道是鉴真和尚做了法事,报答振州人民。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海滩草坡叫做晒经坡。“崖州土咸花常开”这句山歌唱的就是这件事。
  崖州织女黄道婆
  (汉族)
  讲述者:范景禄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黄道婆是宋末元初我国一位杰出的女纺织革新家。她出生在崖州水南村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里,小时候父母双亡。一位本族亲戚见她孤苦伶仃,便把她领过来抚养。她长大后就帮助这家亲戚带小孩,做些轻活,学习纺纱织布。
  黄道婆十六岁那年,嫁给西关村①宋家的第五个儿子宋老五,大辈人叫她宋五娘,小辈人称她宋五嫂。黄道婆嫁后几年都没有生养孩子,经常受到公婆的责骂和村人的闲言碎语。不久,宋老五不幸病亡,她的日子更难过了,公婆辱骂她,旁人讥笑她。她忍受不了,便离开婆家,流落到西界②的透风村,在一户人家里帮忙纺纱织布。这家人后来知道她是个寡妇,怕沾上衰气,便冷言冷语叫她走。她返回婆家,但婆婆不准她进家门。她走投无路,被迫出家到广度寺当尼姑。广度寺在西关村旁,离婆家不远,婆家的闲言闲语不断传到她的耳中,她一刻也不得清静和安宁。
  这天,她离开了广度寺,走着走着来到了南山岭脚下的南山村③。这是一个黎村,村子周围长着很多木棉树和吉贝,就像水南村一样。她走进村里,看见家家户户都有纺车和织机等纺织用具,有的妇女正在纺纱织布,这里的纺车有三线纺车,与水南的没有区别,但织机却不一样,是用带子绑在腰间坐地面织的机子,这里叫腰机,十分简便。南山村黎族妇女的手工很好,人人善于纺织刺绣,织出的筒裙、布匹、被服非常好看,纱线细密,花纹美丽,颜色鲜艳。她看在眼里,想在心上,决定再把黎族妇女的纺织手艺学到手。她在南山村住了下来,拜一位黎族妇女为师,日夜跟她学习纺纱、织布、绣花。黄道婆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黎族的纺织手艺。她还和这位黎族妇女一起,结合汉族的纺织技艺,设计绘制新的刺绣装饰花纹图案,调配颜色。黄道婆和黎族妇女们织的布和刺绣品,挑到汉区很抢手。黎族人民更加喜欢黄道婆,把她当亲姐妹一样看待。
  黄道婆在黎寨生活了很久,五十多岁那年,也不知什么原因,她乘坐一艘商船从崖州湾的大疍港离开崖州到大陆去,住在松江越彩石④,她将崖州的纺织技术传授给那里的人们,改革了纺织工具,上海纺织业很快发展起来了。黄道婆的名字和事迹也传回了崖州。
  黄道婆死后,越彩石人民建了庙堂纪念她。崖州人民也建起了一座庙堂,庙堂称“宋五娘庙”,和冼太夫人的庙堂并排一起,庙址在今崖城中心小学东侧。
  缵统聚众抗税大闹崖州府
  (汉族)
  讲述者:范景禄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清代,崖州官塘村出了一个名叫林缵统的举人,他曾参加北京的“公车上书”活动,追随康有为、梁启超投身“戊戌变法”,是康、梁党人的中坚分子,海南唯一参加“戊戌变法”的杰出人物。他一生痛恨清朝政府,为老百姓主持公道。他聚众抗税大闹崖州府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
  话说清代光绪年间,林缵统中举后曾回乡住了一段时间。一天,他正在家里为崖州二百多名童生讲授诗书,忽然一位村民来报:“阿香美被州府的兵丁打昏在坡田洋了。
  阿香美是官塘村的一个寡妇,丈夫死后在坡田洋留下一块水田。当时崖州府的赋税法中有一条规定:寡妇不得享受夫家田产,必须归还崖州府处理。阿香美的生活全靠这块水田,便不管一切地继续耕种。现时稻谷成熟,阿香美一早去收割,被到坡田洋查田收取粮税的兵丁打昏了。
  林缵统听说马上停课,带领童生们赶到阿香美家,正巧人们把阿香美抬了回来。她已经醒了过来,流着泪讲述兵丁打她的经过。前来看望阿香美的老百姓们都对林缵统说:“州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特别是今年又制订新税法,家家户户加收粮税,压得老百姓们喘不过气来。”林缵统听后气得面孔涨红,他让大家等着,便往州府去了。
  林缵统来到州府,要求州官废除税法不合理条文,减轻粮税,处罚打人兵丁。州官却教训起他来:“阿香美等人侵占官田,触犯条律,罪责不轻。你是当朝举人,不但不为本府助政,却替刁民说话,小心吃了罚酒!”林缵统说:“当官为民,千古此理。州府的税法逼得百姓叫苦连天,本人此番要求,正是助政之举。”州官位高权大,缵统德高望重,俩人互不相让。最后,州官一甩长袖,闭门逐客。
  林缵统本来就痛恨税法苛刻,官兵凶狠,如今又受了州官的气,非常气愤。他回到阿香美家,对众人说:“州府拒绝减税和处理打人兵丁,大家干脆连税也不要缴了,看他们怎么样!有什么事我担当!”
  林缵统的话一传出去,州城附近的老百姓都停缴粮税。州官慌了,忙增派兵丁到各村逼税。
  州府查知林缵统鼓动老百姓抗税,派人传林缵统到州府,责令林缵统动员老百姓在三天之内缴交粮税。林缵统笑着说:“只要州府同意减税,爱护百姓,平息民愤,一切就好办了。”
  州府怎肯答应,局面持续了好多天。一起又一起兵丁打人的事件又相继发生了,老百姓添了新的仇恨。
  这天,林缵统带领几十个老百姓来到州府,再次要求减免粮税,惩罚凶手。州官见状,忙召集州府的兵丁。老百姓认出了打人兵丁,指指戳戳地大骂起来,一些人冲上去要把这些兵丁拉出来,反被兵丁们捉住。林缵统大喝放人,但州官一挥手,命令兵丁们把这几个老百姓拖走。大家愤怒到了极点,立刻冲上去抢人,最后厮打了起来。州官见势不妙,慌忙躲避。兵丁们也害怕逃散,有几个跑得慢的被老百姓抓住狠狠地揍了一顿。大家又找到躲在房中的州官,把他团团围住,迫使他向众人赔礼道歉,并答应了林缵统的要求。
  这件事过后,老百姓们松了一口气,林缵统可吃了官司。州府向上告他一状,但上司没有处罚他。州官为了挽回面子,派人四处造谣,说他是个疯子,州府不想与疯子计较才答应减税的要求。老百姓们唱民谣颂扬林缵统道:“缵统,缵统,缵万民之大统;大捧小捧,不如捧个疯缵统。”
  王熀与烧旗沟
  (汉族)
  讲述者:范景禄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在天涯海角游览区东侧,有一条溪流从北面山中流来注入南海,溪流名叫烧旗沟。这个名字的来历与一位崖州志士组织义民抗清的历史有关,这里有一个悲壮动人的故事。
  明末清初,清王朝强令汉人剃掉头发,表示忠于清朝,对不愿剃头归顺清朝的人们残酷杀害,全国各地爆发了反抗清朝的斗争。崖州北厢(现三亚市崖州区官塘村)有一个志士名叫王熀,他的父亲等十二位崖州君子抗拒剃发而被砍头,因此怀着一肚子仇恨,发动了崖州的黎汉义民千余人,开展抗清斗争,先后攻下了崖州,感恩、昌化、儋州四城,他又联络海南各地的民众和李自成的余部,一连收复了十几个州县。王熀立下无数军功,被南明朝桂王授予总兵职务。但后来受到奸臣的排斥,被降职为副总兵。然而,他以反清复明的大局为重,不计个人恩怨得失,跟随桂王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抗清。后来,清军攻下云南,桂王逃亡缅甸,王熀只好带领义民返回崖州。
  王熀带领跟随他抗清的崖州义民,回到天涯海角下马岭。这里是崖州东路的第二重关隘,往西几铺路就是崖州城了。他就地安营扎寨,了解民情,观察时势。寻找继续抗清的时机。崖州府得知王熀带领一支义军在这里活动,便派兵前来围剿。王熀义军英勇抵抗,无奈寡不敌众,数百人的义军大部分战死了。王熀带领幸存的义民突围入山,过了一段时间才又回到下马岭脚下。
  王熀深知灭清复明已经不可能了,非常忧伤痛苦,吃不下,睡不眠。他像发疯一样,有时望着大山狂呼大喊:“我的大明天下啊!”有时又面朝大海擂头捶胸:“我的大明江山啊!”义民们见此情此状,都流下悲愤的眼泪。
  这天,山风呼呼,海浪哗哗。王熀一早就把义民们召集起来,带到小溪流入海口近处。在沉重的鼓角声中,王熀掏出印信,脱下杆上的旗帜,放在小溪流的沙滩上,然后带领众人跪拜。王熀声音沉重地对义民们说:“明月被乌云盖住了,大明江山已落入清军之手。大家今天就此分手,回家与亲人团圆吧!”说罢,一把火把印信、旗帜烧了。
  为了纪念抗清志士王熀和崖州义民,人们后来就称这条溪流为烧旗沟。溪流入海处的港口禁港,也改名为烧旗港,溪流上的木桥叫大兵桥,溪流旁的田叫大兵田,附近的黎村叫大兵村。
  钟芳七岁写马契
  (汉族)
  讲述者:黎道行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钟芳是明代崖州水南高山所人,31岁中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他一生著作很多,有“岭海巨儒”之称。他小时候就很聪明,至今还流传着他小时候的一些传说故事。
  钟芳七岁那年,崖州大旱,寸草不生,他家的一匹马难养下去了。祖父叫钟芳写了一张卖马书,拿到州城张贴。
  这天,一位名叫陈士郎的西界①人来到钟芳家买马。他看完马,和钟芳的祖父钟京商定了价钱,要求写一张马契作凭据。钟京领他进屋坐等,便到屋外寻找钟芳。
  钟芳和一群孩子正在村子后面的树林里玩,听到祖父喊声,立刻钻出林子跟祖父回家。钟芳爬过高高的门槛,进入屋内。祖父拿出纸、笔、墨、砚,对钟芳说:“这位大叔买了我们的马,你给他写一张马契。”
  陈士郎见钟芳年纪尚小,不敢相信他真的能写出什么像样的马契来。
  钟芳从祖父手里接过纸笔墨,放在桌子上。然后问清楚陈士郎的名字,哪里人。
  陈士郎见钟芳一副认真的样子,一一回答了他,并亲自为他铺纸,为他磨墨。
  钟芳坐在板凳上,双手托着下巴,想了想,然后拿笔蘸墨,在纸上写了起来。陈士郎站在钟芳身旁,看着他一笔一画写完后,立刻把他抱起来,举过头顶,又放下来紧紧地搂在怀里,惊喜万分地赞叹说:“崖州出神童,崖州出神童啊……”陈士郎放下钟芳,从桌子上抓起马契,一遍又
  一遍地大声念道:
  立契高山钟锦堂,
  西里买马陈士郎;
  家中早养马一匹,
  今年天旱马难当;
  聚首会面先商议,
  善价而沽不久长;
  钱马交后永不反,
  任君骑过龙眼山。
  陈士郎念完马契,把带来买马的一袋子钱交给钟芳的祖父,说:“马我不买了,这些钱送给孩子作读书费用。”
  钟芳七岁续“鹅诗”
  (汉族)
  讲述者:卢日瑶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钟芳小时候,经常到屋后不远的宁远河边玩。
  这天,有三位书生路过河边,看到一对鹅在河中戏水。其中一位提议说:“我们以河中的这对鹅为题合作一首诗吧。”其他两位都说好。提议的首先念出第一句:“远远望见一对鹅,”又一位接着念道:“鹅公鹅母唱鹅歌,”第三位想了好久都接不下去。这时钟芳大声念道:“前面两只屙白屎,后面一只无屎屙。”三位书生听了,不禁生气,其中一位骂了起来:“谁家的野小子,乳气未脱竟会耻笑别人。”
  这时,祖父找钟芳来了,看见三人骂孙子,便问:“我这孙子惹事了?”三位书生说:“这孩子要管教管教才行!”钟芳对祖父说:“他们三人作诗,作了两句:‘远远望见一对鹅,鹅公鹅母唱鹅歌’,我续了两句:‘身穿白衣浮绿水,脚踏红鞋划清波’。阿公,这哪里是骂人家呢?”这三位书生听了,非常惊讶!这孩子善于应变,续诗续得又快又好,便红着脸称赞说:“这孩子如此聪明,将来必成大器!”
  郭沫若听马岭村老人讲述
  “天涯”二字的来历
  (汉族)
  讲述者:张恢琼 搜集整理者:王隆伟
  1961年,一代文豪郭沫若到时称崖县的三亚度假,在校阅《崖州志》时发现天涯海角的史迹,便前往天涯海角游览。他看到大石上刻有“天涯”二字,十分感兴趣,便调查“天涯”二字及其石刻的由来。他打听到马岭村张启珊老人有学识,便邀请他一起来到“天涯”石旁,在一个鼓石上品茶。郭沫若问张启珊老人:“村里有没有关于‘天涯’二字的传说故事?请说来听一听。”张启珊老人说:“有啊,这个传说故事是在村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接着向郭沫若讲述了下面的传说故事。
  从前,朝廷里有一位大臣犯了法,知道自己将被抓去问罪,便急忙逃出京城,走上了逃亡的道路。皇帝听说这位大臣逃跑了,立刻派出官兵搜寻追捕。大臣一直向着南方逃跑,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走过了千山万水,最后逃到了天涯海角。他一看这里已无路可走,前面是波浪滚滚的大海,海滩上是密布的大小石群,近处是一座座险峻的高山,知道自己身处绝境,便在一块大石前大声哀叹:“难道这里真的是天之尽头?苍天啊,请救救我脱离绝境啊!”大臣话音刚落,晴天突然响起一声惊雷,这块大石随即裂开一个大口。大臣一看知道苍天开眼,自己有救了,急忙从裂口走进大石中,大石立刻闭合。不一会,朝廷官兵赶到天涯海角,看到这里海天相连,前无去路,如同天之尽头,认为犯臣已葬身大海,便离开天涯海角。
  官兵撤退后,大石又裂开口子,犯臣从石中走出,离开天涯海角,到一个乡村隐居下来。后来,有人根据这位犯臣说的天之尽头的意思,在这块大石上刻上“天涯”二字。
  郭沫若听后哈哈大笑道:“故事很好,很好,很有神秘感。”

附注

①西关村:今崖州区城西村。 ②西界:今乐东县沿海地区。 ③南山村:今崖州区崖城南五里处。 ④松江越彩石:即乌泥泾,今上海市徐汇区华泾镇。 ①西界:古崖州西部,今乐东县。

知识出处

三亚民间故事

《三亚民间故事》

出版者:南海出版社

本书介绍了海南岛和其他地方一些地方风物的传说,包括鹿回头、金鸡岭、螟支洲等;文化起源的内容,包括天涯海角的祭祀、石门子仙女赐姓氏等;动植物篇的故事,包括海螺姑娘、龙蹄、劳鸟养鸡等;风俗篇的内容,包括端午节、土地公庙等;人物篇,包括鉴真和尚、王幌等;故事篇的不同主题,包括机智人物、幻想、生活、笑话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