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诗寺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914
颗粒名称: 病榻诗寺心
其他题名: 纪念革命老前辈、老诗人孙惠公忌辰两周年
分类号: K827
页数: 8
页码: 219-226
摘要: 本文介绍了海南省老诗人孙惠公的生平、事迹和诗作,其中重点讲述了他在病榻上的情景,以及他对《木兰诗》和自己的诗集《梅山吟草》的解读和吟诵。
关键词: 孙惠公 生平事迹 诗作

内容

2002年6月9日上午,孙惠公老自言头部不适,子女辈急忙将他送入三亚市人民医院诊治。孙老一向重视身体锻炼,步入中老年时,仍天天跑步做操三个小时以上。他常常对我们说:“我信奉生命在于运动的格言,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尔辈青年人,要记住这个道理。”到了暮岁,因身体条件限制,不能跑步了,但做操是坚持不息的。91岁时,仍精神矍铄,天天步行上老干中心,参加各种活动,既不坐车,也不拄杖,“安步当车”,让人赞叹不已!到了2002年,他毕竟是高寿92岁了,出现一时性的头部不适,医生认为是常见的老年症,问题不大。但照过CT,确诊为大面积脑梗塞,入住老干部病房。他的子女辈极多,日夜轮流伺候。医院当然也派专门的医生、护士负责护理。省市领导及孙老的战友朋友们接踵来医院看望。
  初入院几天,孙老曾陷入昏迷状态。为配合医生的药物治疗,在病房伺候的子女辈,千方百计要唤起孙老的生命记忆。起初的办法是,低头贴着他的面颊,张口贴在他的耳朵边,大声自报姓名呼喊“阿爸,我是××,你还认识我吗?”孙老对子女辈一贯亲和爱护,一闻呼唤,立即高声回应。但这一次,似乎不灵,常常是默不作声,没有反应。其后,大家琢磨找另一个方案,改口叫他背诵诗词。不知是由于治疗了几天药物起了作用,还是诗词与孙老的生命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回来劲了,提起诗词二字,孙老就睁开双眼会意,并且放开腔调哼起来。有好几次,他居然从头到尾把《木兰诗》(或称《木兰辞》)背诵出来。一天,我也伺候病榻前,恭待应答,听他背诵《木兰诗》。全诗有三百来字,我边听边默对,真的一字不差。孙老为何对《木兰诗》情有独钟?原来,在他少年读五高时,就已背熟此诗,深为花氏女子代父从军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所感动,时时念诵口头;参加革命以后,也曾引用诗中的一些句段,激励将士们的士气。
  记得2000年,孙老尚未患病,我上门候安。老人家当然知道我是弄文史的,就直接同我探讨《木兰诗》。孙老道,《木兰诗》系乐府《鼓角横吹曲》,为北朝民歌;后来,也有人疑为唐人作。他13岁上五高时,已将此诗成诵。16岁上崖中时,曾与任教的语文老师共同探讨此诗。孙老详细告诉我们:他的语文老师同他都有一致看法:从现在流行的《木兰诗》看,的确是民歌格调,但中间一段,肯定有人动过手脚。比如,开头言准备从军,机织声、叹息声都描出来了;买鞍马,东市、西市、南市、北市一一铺陈。诗的结尾,言木兰荣归的喜悦,姐姐理红妆,小弟杀猪羊,父母相扶将,都是口语笔墨,写的十分细腻、贴切。中间一段写征战过程,应该很长,很复杂,但却只有粗线条的几句话:“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些句子文绉绉的,同全诗极不和谐,显然是文人拦腰斩去原诗好长一段,然后用诗的文言,概括了漫长、艰险、曲折的过程。“万里赴戎机”,多么遥远的征战;“关山度若飞”,多么惊险的关塞;“寒光照铁衣”,多么艰苦的战地生活;“将军百战死”,多么残酷的战争现实;“壮士十年归”,多么杰出的英雄人物;这其中一定有极多动人的细节,可惜被文人删掉了。多年前,我聆听过孙老的以上这些精彩解读,如今在病榻前再听孙老重背《木兰诗》,回味往事,倍觉得鲜明、深刻。
  写到这里,当然要谈一下,孙老作为一位地方老诗人的掌故。他是1988年海南省诗词学会成立时,较早一批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当年,中华诗词学会正式会员整个海南地区有32人(三亚有四人)。海南省诗词学会在戊辰中秋节(1988年)成立,时任海南省委书记的许士杰兼任名誉会长(他同时也是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孙老当时已79岁,还亲身去海口参加成立大会,并赋诗纪盛抒怀。1993年,孙老的诗集《梅山吟草》出版。那时,老人已84岁高龄。有眼疾,手发颤,读写困难。故命蔡明康同志与我为他的诗集校对。《梅山吟草》收诗160题、191首。(以后出续篇,再存诗一百余首)我们校完稿本,曾经想过要写一篇评价文章,旋而自感学力、笔力皆不够,遂住手。
  孙老此次病榻吟诗,除了背诵《木兰诗》外,当然也断断续续吟读《梅山吟草》中的一些章句。但要说明,他不是像背《木兰诗》那样,整篇诵读;而大概是选择他自己最感兴趣,或最为得意的句子,吟读出来。根据我的记忆,他零零星星反复吟诵数次的句子是:“长征快马更扬鞭”,“民安然后见天安”,“前线同时是后方”,“菊花哪比稻花香”!这些句子,我印象最鲜明,感受最深刻,随听随记,明白无误地写在我每天的日记中。现在,我有工夫去整理旧时日记了。依据日记本上,这些不完全的记载,就让我们尽可能地复原多年前诗作的全貌与诗人的心境吧。
  “长征快马更扬鞭”,系《梅山吟草》所载七律诗中的一句,诗题为《1952年在北京怀仁堂参加中央元旦团拜》,原诗如下:
  怀仁堂上贺新年,
  礼让雍容气蔼然。
  北斗泰山尊领袖,
  五湖四海识时贤。
  生平多少人间福,
  此际宛如世外仙。
  无语可宣荣幸感,
  长征快马更扬鞭。
  1952年,孙老作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代表光荣晋京,参加中央元旦团拜,宴贺于怀仁堂。那个年代,有机会赴北京的人,少之又少。孙老晋京,荣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接见,非同寻常,故而赋诗志喜。从诗作的意境、情思、律调与炼句看,非常老到而感人:怀仁堂上,金碧辉煌,雍容礼让,泰山北斗,高仰天垣,五湖四海,风云际会,开国元勋,著名将帅,众星熠熠,环护拱卫。人间盛况,神仙境界,叹为观止。来自天涯海角的边疆使者,怎能不激动欢呼?如此恩隆,如何报答?唯有快马加鞭继续长征。这是多么高昂的气概!一篇律诗二十八字,概括了开国初期的元旦盛况,真不愧为大手笔。至于韵律的铿锵,情调的轻松,节奏的欢乐,我们是可以品味得到的。孙老病中反复吟诵“长征快马更扬鞭”,当然表明了他对1952年晋京谒见领袖一事的重视;表明了他对诗作的自我期许与余生自励;同时也意在训勉我们这些晚辈,要前赴后继,长征接力作来人。语重心长,令人感奋不已。
  孙老记忆最深的还有1966年他以自治州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的身份率领广东省民族代表团赴京观礼。这一回,他诗兴更浓,一口气写了十二首诗。其中,第一首小题作《天安门》,诗曰:
  金水桥下御河寒,
  傍依宫墙一片丹。
  紫禁城头今不禁,
  民安然后见天安。
  天安门两侧是各省代表团观礼台,此诗写观礼感受。金水桥犹在,但王朝已覆亡,御河寒冷;“傍依宫墙一片丹”,这里,今天又是新中国的首都,对历史建筑文物妥加修缮保护,红墙碧瓦,雄伟壮观;紫禁城再无往日禁锢镇压的阴森恐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全国各地的人民使者,云集在此观礼,天安门一片欢乐的海洋,结句是诗目,讴歌盛世,“民安然后见天安”,突出主旨,写得多么精彩!
  “前线同时是后方”,也是《梅山吟草》七绝诗中的一句,原诗作:
  向日梅山史页光,
  送夫送子赴沙场。
  坚持革命宁焦土,
  前线同时是后方。
  显然,孙老作诗歌唱自己的家乡——革命红色老区梅山。其中不乏思乡念亲之情。结句也系神来之笔。我常常日夜吟味,百回不废。我认为写梅山革命史,至今本地区尚无一人能超越这样的高度概括,热忱赞美,以史入诗的笔法:一个革命老区,面对敌人的围困、封锁、镇压,时时刻刻要与强敌做殊死的搏斗,实际上处于烽火漫天的前线。同时,又要作为后方根据地,起着保障供给,支援掩护的堡垒作用。试问,谁能用其他的七个字,最突出、最简练地表达这样鲜明的主题?“前线同时是后方”,这就是诗的锤炼,诗的艺术语言。
  孙老病中吟诵最多的另一句诗是:“菊花哪比稻花香!”诗句出自《梅山吟草·戊辰年重阳节有感》。全诗是:
  风凉气爽又重阳,
  雨后山光映水光。
  老眼喜看新世界,
  穷乡欲变大康庄。
  楼台遍地登高便,
  酒肆傍街得句狂。
  且为秋成歌一曲,
  菊花哪比稻花香!
  我们当然记得,戊辰年是1988年。上面说过,是年孙老加入中华诗词学会,诗情汹涌,心神非常愉快。看他这首“有感”,口调轻松,音律畅美,余韵余味,绕梁不辍。“风凉气爽又重阳,雨后山光映水光。”孙老晚年居家颐养,他的住宅濒临临春河,面向临春岭,雨后风光如画,当系写实。这与唐人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一样,属于同一类朴实无华的佳句,表明孙老对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是满意的。“老眼喜看新世界,穷乡欲变大康庄。”孙老20年前就已预言“大康”“小康”生活,相信很快会成为现实;“老眼”亲看新巨变,足以慰藉自己战斗60年梦想实现的目标。“楼台遍地登高便”,言三亚繁华,高楼林立,老人重九登高,无需再去爬山了;他兴致浓浓,踱入就近酒家,痛饮一杯,叩壶赋诗,其乐陶陶。“得句狂”,实写孙老加入诗词学会后,灵感勃发,诗情难禁,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精华在结句:“且为秋成歌一曲,菊花哪比稻花香!”我们知道,古今诗人颂秋爱吟菊花,而孙老一改昔人旧习独咏稻花,报道今岁秋成好,国计民生最关情——“菊花哪比稻花香!”,这样入世入俗的警策之笔,几欲令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意境方面,稍逊一筹。
  写作《病榻诗心》,我脑海中浮现出孙老重病吟诗时,脸上绽开的和蔼、幸福的笑容。这足以说明孙老对诗词的热爱,也可见诗词的巨大力量:它可以熏染灵魂,可以唤醒失忆,可以疗病扶危。2005年12月17日,孙老与世永辞,老诗人的远行足音,似已逝去。但诗心恒热,诗声永在,斯人已矣,风范不谢,是足以告慰于后人矣夫!

知识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革命老人孙惠公》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孙惠公同志的革命人生,全书分三部分:孙惠公同志的遗作、孙惠公同志革命生涯的追述、对孙惠公同志的缅怀与思念。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德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