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图书馆
三亚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三亚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莺歌海盐场散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900
颗粒名称:
莺歌海盐场散记
分类号:
K295.5
页数:
6
页码:
118-123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莺歌海盐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以及盐田的建设历程和生产过程,文章描述了孙惠公和郑联英夫妇的奋斗历程和贡献,表达了对他们的崇敬和怀念。
关键词:
孙惠公
郑联英
莺歌海盐场
内容
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岛西南角乐东县境内,是我国南方最大的盐田。
盐田万顷莺歌海,
四季常青极乐园。
驱使阳光充炭火,
烧干海水变银山。
这是郭沫若同志于1962年春节期间到这里参观时留下的诗句。那时,盐田刚投产不久,生产还只是初具规模,年产量仅二三万吨。现在一切都变了,盐田建设面积已达3800公顷,除去公路和铁路,纯生产面积也有3000公顷,生产过程已实现半自动化,年产量高达10至20万吨。
我驱车绕场走了一周。盐田外围,绿树成荫,防洪堤高筑,公路沿堤内而行,铁道从三亚港直达贮盐库和聚盐场。在盐田通出海口的地方,建有电动纳潮闸,逢海水涨潮,打开闸门,海水便哗哗流进蓄水库。水库里经常储备着海水,只要制卤需要,便从纳潮渠逐级放进初级、中级、高级蒸发池去,让太阳烤晒,把海水从波美3.5度提高到25度,再用水汞提升到结晶池去。在结晶池经过烈日烤晒,海水浓度再升到25.5度,成颗粒状结晶体,这便是海盐了。莺歌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制盐条件,即海水浓度高,日照时间长,风力大,蒸发快,晒盐省时。
1957年,盐场初建阶段,我曾来到这里,走访第一代盐场建设者。那时,这一带,净是金黄色的沙滩,狂风一来,飞沙漫天,沙丘常常随着狂风移动,像大西北沙漠地带一样。海边一道高高的滩头沙堤,就是海风和浪涛的力量造成的。现在那上面已是一道密密麻麻的绿色防风林带,木麻黄我挨你挤地拼命向上长着新枝嫩叶,像一支实力雄厚的队伍,卫护着盐田。当初,就在那纳潮闸门近旁的沙滩边,在战争年代当过县委书记的老头孙惠公,带着一群青年,搭起几间茅草寮,住了下来。孙老头和年轻小伙子吃一样的饭,同睡一张野菠萝叶席子,日夜轮流观察海潮。他们竖起水尺标杆,每天24小时记录着海水涨落、潮汐来往的速度,以及风力对海潮的影响等的数值。那时莺歌海,以风大、浪高、日毒、沙多著称。风雨一来,大海沸腾,排空倒海的浪涛,扑到岸边,像重锤敲大鼓,震耳欲聋,令人胆战心惊;一旦风平浪静,烈日当空,强光晒在金色的沙滩上,光芒刺眼,又闷热似蒸笼。那天,坐在椰叶棚里看水尺的,是中学毕业后就到盐场来的小青年吴坤新。他骨瘦的脸形,被烈日烤得黑黑的,看去只见两只发亮的眼睛,略似非洲黑人。他手里煽着竹篾织的扇子,赤裸着上身,全神贯注在水尺标杆上。孙老头不知不觉地来到他身边,说:“小伙子,该吃饭了。你休息吧,我来顶你。”就是这个孙老头,在一个台风之夜,不顾个人安危,抢救了被台风刮到海里去的另一个看水尺的小伙子。原来这个小伙子是在大陆长大的,对抵抗台风的袭击没有经验。台风把凉棚刮飞了,他心慌意乱,不知如何是好,忙抱住一棵小树,便给台风连人带树刮到海里去了。孙老头带坤新赶来,见凉棚和人都不见了,便亮着手电寻找,见浪谷里漂浮着一个人影。孙老头丢下手电筒,一头跳进海里去。他一会被托上浪峰,一会又跌进浪谷,不知几个回合,才把那小伙子救上岸来。当时,小伙子还不知道孙老头就是莺歌海盐场的第一任场长呢!后来,任命一公布开,小伙子们都高兴极了:“喝,有这样的老头子领导,怕盐场建不成嘛!”他们跟着孙老头,踏勘荒滩——现在那3000公顷的盐田,原先全是沼泽荒滩,毒蛇猛兽经常出没其间。小伙子害怕毒蛇、野猪,也怕水蚂蟥,有点畏难情绪。孙老头看在眼里,却没有批评他们,只是笑笑说:“跟我来!”便拿着木棍当拐杖,自个走进莽草没顶的荒滩去。孙老头什么也不怕,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常出没在这块沼泽荒滩里,还曾亲自带着游击队,从这里出去,袭击莺歌海渔港的鬼子和汉奸呢。谁知解放后党又派他到这块沼泽荒滩来,建设大盐场呢!青年们见他早出晚归,一身泥水一身汗,整天乐呵呵的,扛着木桩和标杆,带着技术员和工人在水草地里踏勘测绘,设计蓝图,谁也乐得跟着他工作。大家说:“这老革命,真是个好样的!”
不久,建设工程动工了,孙老头正为劳动力不足犯愁。这时党中央派来了一支从抗美援朝部队转业的队伍。这支队伍一到,放下背包,脱下冬装,就跳到沼泽地里去,开沟排水,除草填方,个个滚一身泥巴,淌一身大汗,真不愧是打仗的英雄、建设的能手。几年时间,便完成了盐场的第一期工程建设。莺歌海一望无际的水草荒滩,变成了一片整洁平坦的盐田,阳光底下,开始出现一座座银白的盐山。
一天,朝阳刚升到金鸡岭上,孙老头站在盐田边的路口,对几位身穿褪色军装的同志,交代第二期工程的施工设想,深情地对他们说:“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把盐场建设得更好的。”小吴和小伙子们听说孙场长要走了,也特地赶来送行。他们心里都感到好像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一样,很舍不得。
孙老头发现吴坤新他们站在背后,便亲切地说:“你们回去工作,不用送我,我自己走,以后再回来看你们。”小吴目送着远去的孙老头——他还是几年前进场时的那个打扮,一个游击队员的穿戴,背着一个黑布包袱、一张卷成马轭似的棉毡,挎着一个公文袋,走上朝阳照晒着的漫漫沙路,到新的工作岗位去了……
现在的莺歌海盐场,是一个现代化企业。它拥有三个制盐区、一个制卤区;还有化工厂、动力机械厂、水泥构件厂、机修建筑队、运盐队、汽车队、转运站、气象站、医院、中小学等一系列附属单位,还在海口、广州等地设有办事处。全场5900多人,职工占半数以上。1960年至1979年的20年中,已生产海盐275万吨,上缴利润3358万元,总税收1.54亿多元。而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仅4000万元。这个盐场是广东省上缴利润和税收达亿元以上的三十二个单位之一。
看过生产现场,我来到职工生活区。新盖的楼房和红砖平房,已代替了孙老头艰苦创业年代的茅草棚。场领导告诉我:1977年以来,全场新建职工宿舍达2万多平方米,占建场以来职工宿舍建筑总面积的一半。为职工生活服务的商业小卖部货物充足,生活必需品和日用品应有尽有。电影队经常巡回放映,新片也能及时看到。孙老头年代来不及解决的淡水供应问题——生产和生活用水长期以来只得从八公里外用卡车和火车运来——现在也解决了,已打出自流井,安上自来水管,每天供应淡水2000多立方,职工的生活用水全部免费供应。这真是一件人人高兴的事情。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场党委更加关心改善职工生活。现在全场平均每户养猪一头以上,解决了吃肉难的问题。场里还办了一个农场,解决了一批职工家属的就业问题。农场除生产稻谷、蔬菜、花生之外,还养有奶牛和山羊数百头。此外,还购置了两条渔船,成立了捕鱼小组,捕鱼低价供应职工食堂。
扩大企业自主权后,从盐场领导到职工,都重视按经济规律办事,把生产搞好,根据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只要完成产量、利润、质量、运销四项指标,场里就可以从利润中提取25%用于扩大再生产、集体福利事业和作为奖金。这样按平均工资60元计,每人每年可领到相当于两个月工资的奖金。老工人陈宏国一家九人都是盐场职工,去年就得了1000多元奖金。
由于生产设备不断改善,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职工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大家都说:党的政策英明,实现四化大有希望。
(原载1981年4月18日《海南日报》)
知识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孙惠公同志的革命人生,全书分三部分:孙惠公同志的遗作、孙惠公同志革命生涯的追述、对孙惠公同志的缅怀与思念。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三亚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