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留浩气海角志忠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88
颗粒名称: 天涯留浩气海角志忠精
页数: 8
页码: 1-8

内容

自古崖州多人杰,偏僻天涯亦传奇。此方水土,得天独厚;志士仁人,一脉相承。1926年,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建立了地委(次年改称特委),大力向全岛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崖县的陈垂斌最早便参加特委任委员,在琼南高举斧头镰刀的红旗,开展革命运动。早年的孙惠公等就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熏陶,读中学时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抗日战争一爆发,他就投身抗日救国行列。1939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成为一名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此前,崖州还有张开泰、林庆墀等一批优秀革命先行者,为中国共产党的事业献身;他们功勋卓越,同后来革命一生的孙惠公同志一样,尽忠报国,浩气长存,为全琼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后人传颂和学习的楷模。
  古崖州即现今的三亚市,崖城还保存有古城墙即为实据,慈禧太后题的石刻“寿”字可以佐证。唐李德裕有诗“崖州在何处,生度鬼门关……”给后人留下充军流放被贬谪者的恐怖和绝望。而如今,地处天涯海角的三亚市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热带风光吸引众多的富商和游客。市西50公里的梅山老区烈士陵园和新建的梅山革命史馆可供瞻仰、参观,不久该陵园将扩建,并将创办红色文化论坛,让优良的革命传统代代相传,永志莫忘。
  梅山革命游击根据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和当地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先烈们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创建的。孙惠公同志是亲自领导者、创立者之一。
  惠公大名,未曾考究,却可肯定,同他出身书香门第有关。就字思义,惠者,给予也;公者,公众公平——为国为民为党为社会创造财富,办事公正,奋斗终生。从他革命一生的实践检验,历史作证,如此高姓大名,绝非巧合。
  我有幸在战争年代认识他,同他战斗和生活过,从内心深处敬重他,以他为战友、同志和良师。革命之情,永难忘怀。因此答应三亚市党政有关领导、史志专家和惠公同志的儿孙要求,不怕贻笑大方,班门弄斧,作此拙文,以纪念孙惠公伉俪于九泉。他的爱妻郑联英同志,是他的亲密伴侣,也是我的战友。我曾在他俩的新墓前,留下一个深情而庄重的军礼。恭祝他俩携手到马克思那里去,代表海南岛党政军民禀报革命历程——武装斗争23年红旗不倒的英雄奇迹,报告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成就。
  孙惠公同志像荷塘里生长出来的美丽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在党的阳光映照下,鲜艳夺目。学生时代,同学们称他好学友,共同读书,结伴谈笑,议论抗日救亡事宜,进而上街下乡,列队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1939年10月11日,他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事业奋斗终生。此后,先后担任过党、政、军、群各项领导工作。只要党决定,他从不问职位高低,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完全把个人利益置于脑外。
  1940年12月,国民党反动顽固军主力围攻我党美合抗日根据地,史称“美合事变”。为坚持团结抗日,1941年春,琼崖抗日独立队(琼崖纵队前身)第三支队奉特委命令,从澄迈县美合根据地转移,经临高、儋州、昌江、感恩(今东方)、乐东、崖县、陵水、保亭,抵达万宁六连岭,走了半个环岛长征。沿途粉碎日军和国民党反共顽固军的前阻后追,险象丛生,困难重重。途经乐东县黑眉岭的时候,遭到了早有准备的日军的包围。经过了七昼夜的浴血鏖战,我军虽击毙了日军少佐以下100多人,自己也伤亡惨重。支队长张开泰是崖县仲田人,还有林庆墀同志(崖城人),派人与崖县党组织联系。党组织立即派孙惠公同志赶到黑眉岭,他不顾个人安危,往返多次,带领第三支队,冲出重围,经抱善、长溪一带,全部安全转移到梅山,并打开自己家里的粮仓(他家庭是开明地主)供应部队吃用。第三支队在梅山休整三天,恢复体力,然后继续向六连岭进发。孙惠公同志后来也成为我军一名后勤干部(管钱粮给养卫生等后勤工作)。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可是,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反共立场,发动内战,派全副美械装备的第46军抵琼,接受日军投降,夺取抗战胜利成果,向我琼崖军民进攻,摧残我抗日地区,崖县党政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中共琼崖特委书记、琼崖纵队司令冯白驹立即派孙惠公同志和林庆墀同志先后回崖县收拾残局,恢复党政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队伍,进行自卫反击的解放战争。
  孙惠公同志奉命担任中共崖县县委书记,林庆墀同志任中共南区地委委员兼崖县县长。后因工作需要,林、孙对调。他们是同志、同乡,互相协作,团结一致,顺利地完成了党的工作,把崖县梅山根据地做立足点,分别向乐东、昌感和陵水发展,扩大解放区,有力地支持了琼崖纵队向琼西南和东南的东方、保亭、陵水进击。
  1947年,我奉命率南征队拔除敌人在梅东关公庙的据点和感恩通天据点,并在九所至乐东县城的公路沿线多次伏击敌军。每次胜利,都得到了地方党政的全力支持。我所在过的镇南队、南征队的军事行动,得到孙惠公、林庆墀同志及乐东、东方(原昌感)、儋县、白沙、昌江等县党政领导和群众的大力帮助。地方为部队提供粮食、兵源、情报等,是部队打胜仗的保证。我永远感念所有在敌后从事党政群工作的地方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孙惠公同志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
  1949年春季攻势作战的最后一仗,是琼崖纵队一、三、五等三个总队(师)主力围攻九所。时值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后,三天的攻坚作战,纵队副司令员吴克之兼前线作战总指挥,我为前线指挥部作战参谋,直接参与指挥活动,深感崖县党和政府发动群众支援前线做出的巨大贡献。成百上千民工,参加运送粮食弹药,抬担架救护伤员,包括孙惠公同志在内的地方党干部都日夜忘食无眠,组织民工,指挥民兵投入战斗。也有地方干部和民工在战斗中牺牲的,连追悼会也没法召开,当了无名英雄。
  九所战斗刚全歼守敌要塞军500多人,敌援军已从三亚、崖城赶到梅东。吴克之副司令命令我立即策马赶到梅东观察敌情,指挥打击敌援军。其实,九所战斗打响时,我已派陈作新(陈斌)所在的一个营,到梅东等待阻击敌军援兵,他们果然来了,正中我指挥部下怀。我到梅东见陈斌指挥的部队已在阻击敌人,便爬上山用望远镜观察,敌军正在村中做饭,估计一个营兵力。按指挥部给我的权力,我立即调某团十五支队赶到梅东,围歼敌援军。我主力一到,展开包围梅东之敌,敌则一触即溃。梅东村、长山村、角头村的民众,帮助我军围追敌人,不少渔民还自动参加捉俘虏,歼敌援军逃兵。有的敌官兵无路可逃,窜进海滩边的渔网里藏着,被我渔民指证说:渔网里有敌人。我军从沿海岸边的渔网和渔船里捉到了几十个俘虏,这是人民群众指点的结果。群众支前参战的积极性,反衬出孙惠公等同志工作的成就。
  全歼敌援军,吴克之副司令纵马赶到梅东,他身后还有孙惠公同志。我高兴地报告战况,吴副司令和惠公同志都很高兴。这时,我才发现孙惠公同志一身尘土,光着脚板,破旧的右裤脚已刮破,露出半条腿,一头脏乱的头发,血丝充满那对疲惫但有神的眼睛。吴克之副司令员见我吃惊,以为我不认识孙惠公,说:“你们……”惠公同志忙说:“老相熟了!”我说:“47年破坏脚下这一条铁路、割电话线,就是孙书记发动群众配合我南征队干的。”这次,他又参加春攻支前来了,实在令人敬佩!
  孙惠公同志说:“你们部队从澄迈一直打到崖县来,我和崖县群众不来参战,能吃闲饭吗?”
  此后很久,我们没有机会见面。“文化大革命”的苦难:他因背上家庭出身的黑锅,我因耍笔杆子,又在冯白驹身边工作过,挨批斗、关牛栏,受非人对待,且不去说它。我调往广东省作家协会前,到通什见到他,得知他已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党委统战部当领导。那时有话不便说,互相问候几句便辞别。直到离休后,我们才在三亚见过几次面。
  知他及爱妻走后,心里总是思念绵绵。使我感到安慰的是,为人师表的孙老,几位儿孙均已成才,正在为党为国做贡献。孙惠公同志把保持晚节,教育儿孙继承革命优良传统作为老革命者的政治责任。他言传身教,厚积善心,品格高尚,将留芳世代,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本书最为珍贵的内容是孙惠公同志留下的大作。他所作的诗词、记述的革命史迹、缅怀战友的深情表白,构成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可照见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讴歌时代主旋律,赞颂英雄模范的光辉事迹;同时揭露了剥削阶级压迫劳动人民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他的作品,凝结着爱国爱乡爱人民的浓厚感情。他对梅山的山水人文,情结紧密,记述详实,是一部形象的史书;许多事迹是他亲身领导人民一起干的。因之,看着他的作品,如同在镜子里看见他那颗跟人民共呼吸、同跳动的心,那颗对党的事业绝对忠诚的纯粹的心。他克己奉公的一生,足以令恶魔败类胆寒,使其丑陋面目暴露于公众眼前;他两袖清风歌廉洁,善行疾恶气如雷;战斗一生,勋业显赫;气量恢宏,胸怀宽阔,如海纳百川,碧波涌向天涯;信念远大,理想坚定。他仿佛屹立在海角上瞭望海天一色的彼岸,宛如已见到壮丽的共产主义理想的航船,桅杆上的红旗正在冉冉飘来。
  本书还收入孙惠公同志儿子们的缅怀文章,他们孝敬严父慈母情浓意深。战友、亲朋的追述、纪念,又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孙惠公同志的高尚品德和值得学习的事迹。我想,这本书的出版,会受到广大读者欢迎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是为序。
  2007年10月于广州

知识出处

革命老人孙惠公

《革命老人孙惠公》

出版者:中共党史出版社

本书反映了孙惠公同志的革命人生,全书分三部分:孙惠公同志的遗作、孙惠公同志革命生涯的追述、对孙惠公同志的缅怀与思念。

阅读

相关人物

吴之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