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的盐热的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79
颗粒名称: 白的盐热的血
其他题名: 孙惠公与莺歌海盐场
分类号: I247.81
页数: 9
页码: 267-2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莺歌海盐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情况,以及盐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者回忆了自己曾在盐场内采访时所见所闻,并介绍了现在的盐场党建文旅基地和盐文化游览项目。同时,文章也重点介绍了盐场首任场长孙惠公的人生经历和对盐场建设的贡献。
关键词: 莺歌海 盐场 盐文化 盐产品

内容

“莺歌海”,一个诗意名字和“盐场”组合成一个国家企业名称,曾经如雷贯耳。
  老树发新枝了,这家老牌国企寻找到“盐文化+盐产品”的特色之路,正在转型发展之中,消息振奋人心!
  我和一众好友决计驱车莺歌海,去倾听那滩头大沙堤绿荫里莺歌鸟婉转的新歌,去阅读60多年前一代人的热血奋斗史。
  来到2020年投入使用的莺歌海盐场党建文旅基地——万顷盐田的核心区域,过往的信息纷至沓来,一幕幕闪现脑际。
  莺歌海盐场西南濒临北部湾,海水浓度高,东北方绵延不绝的尖峰岭山脉挡住台风云雨,使之长年晴热,烈日当空,日照时间长,海风更是日夜不停地吹,风力在三四级以上,晒盐制盐条件得天独厚。
  根据莺歌海盐场首任场长、三亚梅山老革命孙惠公的回忆,盐场于1955年10月筹建,195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乃华南最大的海盐场、中国三大海盐场之一。
  军旅出身的广东专业作家吴之在1981年4月18日的《海南日报》著文称:莺歌海盐场是一个现代化企业,拥有化工厂、发电厂、收运盐车队、动力机械厂、水泥构件厂、机修建筑队、转运站、气象站、医院、中小学等,全场5900多人,生产过程实现了半自动化,年产量高达10至20万吨,为广东省上缴利润和税收达亿元以上的32个单位之一。
  1987年上半年,我在原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编辑《五指山》文学杂志,受州里指派为撰写人民日报自治州专版稿件前往莺歌海盐场采访,看到的是3793.33公顷连成一片的银色海洋:井井盐田,座座盐山,银光闪闪,一望无垠;渠道纵横有致,高压线凌空飞架,水泵房星罗棋布,煞是壮观。盐场曾创下历史最高生产记录,年产工业用盐32万吨,一天外发32个火车车皮。始自上世纪80年代,盐场再行研发、生产食用盐,遂成为备受追捧的优质产品,其精湛的制作工艺为同行津津乐道。过往的辉煌我记忆犹新。
  我们一行兴致勃勃地走进了盐场党建文旅基地,走进了融合在该基地内的盐文化游览项目,走进了那一个年代、那一片滩涂、那一个人群……
  1948年和1951年两度出任乐东县县长的孙惠公,于1955年受命前来开辟大盐场。面对北部湾和尖峰岭山脉之间这块沼泽荒滩——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的心该是怎样的翻江倒海啊!芦苇菁菁,没人头顶,白花花的芒草,丛丛片片,海风吹来,此起彼伏,滚滚滔滔,犹如北部湾的波涛一样。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常在如此浩大的荒凉里出没,还曾亲自带着游击队由此出发,袭击莺歌海渔港的鬼子汉奸,如今旧地重来而使命有别,出任广东省盐务局莺歌海盐场筹建处副处长兼场地管理所主任,为新生的共和国开拓一番国计民生事业。
  在纳潮闸附近靠海处,孙惠公草草安个家便全力以赴投入筹建工作之中。他豪情满怀,浑身是劲,身先士卒,扛着木桩和标杆,带着技术员和工人,在水草地里踏勘测绘,设计蓝图,谋划、领导建大盐场。其后,作家吴之从广州下来采访孙惠公,两双握过枪的手又紧紧地握在一起。
  这是一对老战友了。1947年,吴之率领琼崖纵队南征队,崖县县委书记孙惠公率领崖县前进队,在崖县(今三亚市)梅山联合行动,并肩作战,夜袭梅山关公庙守敌,取得了歼灭敌人一个中队而我方无一伤亡的胜利,留下了琼崖纵队战史和三亚市党史上教科书式的战例。解放后,吴之解甲从文,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破晓之前》、剧本《红色娘子军》(合作)、长篇传记《冯白驹传》等,载誉文坛。如此老战友久别重逢,好生款待自在情理之中,而孙惠公仅仅破例在筹建指挥部食堂请吴之共进一顿午餐,特别开了一听黄豆罐头,平日他就和大伙儿吃野菜、咽糠饼;莺歌海日烈风大,海风刮起飞沙,从棚屋窗子泼进南瓜汤盆,他照喝不嫌,令吴之印象极为深刻。本趟采访,作家亲眼看见这老革命和年轻小伙子一起,住茅草沥青毡棚屋,睡野菠萝叶席子,穿缀补丁衣服,蹬六耳车轮行军鞋,滚一身泥巴,淌一身大汗,感慨良多。当年建场的艰辛, “官兵”的同甘共苦甚至生死与共,作家以他的史笔留存下来。
  农村小青年吴坤新,中学毕业来到筹建处负责看水尺,被烈日晒得黑黑瘦瘦,孙惠公常常心痛地关照他,俩人因此成了莫逆之交。吴坤新见证了一个台风之夜的一场惊心动魄。
  这一夜,台风裹挟暴雨不期而至,大海沸腾了,波浪排空,惊涛拍岸,响声如雷,震耳欲聋,令人胆战心惊。
  恰巧值班看水尺的是一个大陆小伙子,他没有领教过海南台风的厉害,台风来了也不知道如何应对。台风把凉棚刮飞了,他慌忙抱住一棵小树拼命呼救,被台风连人带树一起刮到海里去。吴坤新伴随孙惠公应声赶到,亮着加长手电筒寻找小伙子,见波浪里一个人影忽沉忽浮,孙惠公当机立断丢下手电筒跳下海,奋不顾身地游过去。海浪把他推倒,他又顽强地站起来,眼看就要拉住对方的手了,一个腾空而起的巨浪劈头盖脸打来,又使他失之交臂。经过战争的严酷考验,又有几分好水性,正值年富力强,孙惠公不惧台风与波浪鼓噪的恐怖,以舍身救人的坚定意志和信心与之搏斗,几个回合后终于把小伙子救上岸。后来,莺歌海盐场场长的任命公之于众,小伙子可乐了,逢人便说: “有这样的老革命领导,何愁盐场建不成啊!”
  吴之的史笔还写到,建大盐场千头万绪,困难层出不穷,而出现一个困难,孙惠公就研究解决一个困难。建设工程动工了,劳动力不足使孙惠公犯愁,在他正动着脑筋的节骨眼上,一支从抗美援朝部队转业的队伍欣然到来,党中央的英明决策让他喜不自胜,这下子人强马壮了!这支身穿褪色军装的队伍,放下背包就跳到沼泽地里去,开沟排水,除草填方,不愧为打仗的英雄、建设的能手,几年时间,莺歌海一望无际的水草荒滩,变成了一片片整洁平坦的盐田,阳光底下,开始出现一座座银白的盐山……
  为了重现当年战天斗地的情景,盐场建造了大型雕塑《奋斗》,于2020年七一落成:军人、农民、职工、妇女和技术员,同心协力拉着沉重的石碾前进,石碾上还立着海鸟呢。雕塑周边,一株株、一丛丛火红火红的三角梅,在丽日蓝天下显得格外鲜艳抢眼。雕塑的五个代表性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艺术地反映了盐场建设者激情燃烧的红色精神。
  如此精神令文坛泰斗郭沫若感动不己。1962年春节期间,郭沫若莅临盐场,欣然写下传世之作: “盐田万顷莺歌海,四季常春极乐园。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在盐文化项目内,郭大师诗作随处可见。
  瞻仰过《奋斗》,便走上“盐工路”。路旁塑一排雕像,有军人、工人、妇女,他们在烈日烤炙下忘我劳动,神采奕奕,干劲十足,表现出战天斗地其乐无穷的精神风貌。走近去,一个个端详着,欣赏着,仿佛听到他们跳动着的自豪的心音,看到他们血管里沸腾的热血,触摸到他们为创建新中国轻工业而奋斗的青春,心头热热的,满满的感动。
  盐场于1958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为解决产品输出交通问题,孙惠公调任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交通局局长,兼任海南安(由)黄(流)铁路建设副总指挥(自治州州长林岳川兼任总指挥),直接领导8000民工配合铁道兵开通安由港到莺歌海的铁路。还来不及看一眼几年来挥洒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成果,抒发一下盐场投产的喜悦之情,孙惠公就背上背包挥挥手作别,吴坤新和大陆小伙子赶来相送,从此要与这位良师益友天各一方,万般不舍,送了一程又一程。
  其后,自治州第一次撤销,崖县、陵水、保亭三县合并为崖县,孙惠公调任崖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分管工业交通,继续抓安黄铁路建设。1960年国庆节,安黄铁路建成通车。三亚港建好后,优质的莺歌海盐不再运往安由港,而直接从三亚港运出,三亚港铁道直达盐场储盐库和聚盐场。
  锈迹斑斑的铁轨,在向人们述说着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海风藤不甘寂寞,爬上铁道,亲抚铁轨,开出淡紫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着,微笑着。
  老铁路上停放着装运盐机车,两旁是储盐仓库,一间平顶,完好无损,一间应该是盖瓦片的,瓦顶已荡然无存,屋架巍然挺立,依然壮观,很有年代感,让人想象当年仓库储盐的盛况。
  在两座石头水泥盐仓中间,搭建一个巨大的钢架建筑,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作品,恢宏,魔幻,动感,装饰、衬托着旧铁轨上的老机车,极具视觉冲击力。
  盐仓附近,堆放着许多小山一样雪白的盐堆,供游人观赏拍照,但不允许把盐带走。
  盐又是怎样晒制而成的?海南建省前那一次盐场采访,我实地考察了一颗盐的阳光之旅。
  盐田通出海口的地方,盐场建有纳潮闸。打开闸门,海水哗啦啦流进制盐原料仓库储水湖,通过扬水站注入纳潮渠,逐级流向初级、中级、高级蒸发池,成为卤水后流入结晶池。在烈日烤晒下,卤水变成了颗粒状结晶体——亮晶晶的原盐。当年我看到的纳潮渠,宽阔气派,可并排驾驶10艘小船;储水湖一片汪洋,碧波荡漾,水光潋滟;尤其是结晶池,计有数千块,每块约10亩大,刀割线划般井井有条,晶莹透亮,堆着一座座连绵不绝的小银山,我仿佛误入了冰雪世界。
  在烈日下转了一圈,归途,我们参观了海盐文化馆,加深对盐场奋斗史的认识,体会盐文化的丰富内涵。
  1964年,发电厂的落成和机组的完善,为盐场生产、照明、用水提供了电力保障。这间海盐文化馆正是原发电厂的厂房,于2019年改造而成,大部分老设备搬走了,保留下苏联制造的功率500千瓦的高压发电机组。苏制机组以它沧桑的声音代表20世纪60至70年代,从广东轻工厅调拨的苏联、东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制造的四套发电机组,向参观者讲述着盐场曾经的前进步伐,展示着盐场的阶段性成就。
  据媒体报道,走过了辉煌的莺歌海盐场,后因生产设备老化、生产面积减少、生产能力降低,年产量逐年下降。为了走出发展低潮,2017年后盐场改造升级制盐加工生产线,从生产型企业走向市场型企业。紧接着开展品牌化运作,打造高、中、低不同档次的食盐产品,提升盐产品的附加值。进而着手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的3A级景区和党建培训基地,文旅融合传承弘扬盐场精神,以推动多元化发展,实现盐场转型升级。
  此行结束时,深情回望《奋斗》雕塑,我们深深感到它已高高地矗立在各自心中。孙惠公他们,战争年代是战斗者,和平年代是建设者,战争年代流血,和平年代流汗,为国家、为民族、为今天的奋斗与奉献,令我们肃然起敬!
  绿树荫里,莺歌鸟低吟浅唱,那是对孙惠公他们的一声声告慰,他们一代人以热血书写的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莺歌海这块热土上生根开花。(原载海南省《现代青年》杂志2022年第四期)
  参考文献: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革命老人孙惠公》所载孙惠公《百载风云》、吴之《莺歌海盐场散记》;南海出版公司1998年版罗灯光著《樵歌牧唱》所载《盐田万顷莺歌海》。

知识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创作的故事集,收录了61篇故事,叙述了琼崖纵队老战士孙惠公光辉的人生:战争年代,哪里有危险他到哪里;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他到哪里;离休后继续奉献余光余热。

阅读

相关人物

罗灯光
责任者
孙惠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