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竟然如此巧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73
颗粒名称: 历史竟然如此巧合
分类号: I247.81
页数: 3
页码: 237-23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孙惠公家遭受日军和国民党军的残暴烧毁后,亲戚和乡亲们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孙惠公曾经历数次家园毁灭,但他展现了坚强的品格和乐观的精神,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希望,为革命事业不断奋斗。
关键词: 家园 乡亲帮助 坚强品格

内容

1941年,秋天。
  这天夜里,一伙日军气势汹汹闯进了梅东村,直奔孙惠公家抓人。抓不到孙惠公,就要抓他的妻子郑联英。孙惠公的母亲被嘈杂声惊醒,以为儿媳要临产了,过来一看,发现屋里全是日军,儿媳郑联英正被几个日军拿枪围住。黑暗中,孙惠公母亲向日军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一会指着儿媳的肚子,一会指着旁边的走廊。日军听不懂她在说什么,以为挺着大肚子的郑联英要上厕所了,便闪开一个口子,让郑联英从旁边的走廊走去。
  走廊尽头有后门,郑联英从后门逃走了,拐进了吴大妈的家。吴大妈是村妇女抗日救国会的人,一双儿女先后都被她送上了抗日战场。吴大妈看到郑联英,不用多说什么全都明白了,她请郑联英放心,一切由她来安排!
  日军等了好久,不见郑联英出来,沿着走廊进去,发现有个后门,知道上当了,于是,开始搜村,狗叫声也一直折腾了整个晚上。第二天,日军抓不到人,光天化日之下将孙惠公家一栋5间瓦房全拆了,木料、砖瓦送到儋州村西的高土墩筑日军碉堡,临走还一把火将剩余之物全烧光了。孙惠公当年曾作诗: “何惜数椽付劫灰,苍生涂炭国艰危。”感叹国家危难,苍生涂炭,家里那几根木料又算得了什么?孙惠公虽然壮志凌云,气吞万里如虎,可惜风餐露宿,无家可归,因而留下了“寄身泉石生凉早,举目沧桑饮恨多”的诗句。那是1942年中秋节,孙惠公在往返黎族村庄发动群众抗日途中,突发疟疾,身体时而发冷时而发烧,躺在山中溪岸的石头上,举步维艰,处境凄凉。可是他却满怀希望,展望将来: “洗戈有日团圆会,亘古依然一素娥。”待到赶走日本强盗,团圆的日子还多着呢!
  日军烧毁家园之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孙惠公又有了新家。可惜好景不长,1945年秋天,日军投降了,国民党匪军郑绍烈部就围剿梅东村,进村后大举烧劫,村民称之为“郑绍烈烧村”。国民党军将门锁一扣,举火便烧,全村40多间房屋被毁,有村民一家人全部被烧死。孙惠公的家又一次毁于大火之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孙惠公又盖起了“新房子”。这次房子是盖在孙嗣宇和孙莲凤两户人家中间的山水过道上的。“新房子”四周墙壁是椰笆,前面的大门亦然,后面紧邻王家人的一丛青竹,旁边靠放着犁耙粪箕等农具,一看就是穷苦农民的草屋,便于隐蔽,方便革命同志活动。孙惠公曾在这间草屋里主持召开过崖县县委会议,县委和琼崖纵队战士曾以此为联络点和落脚点。孙惠公家人在这里居住了七八年,直到海南解放才搬进原址对面的亲戚家里借住。
  时间一晃就是数十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孙惠公离休了,在三亚市区港门村边找到一块坡地把房子盖起来了。1988年,又是秋天!孙惠公新屋落成,要举行入屋仪式!正好是暑假,孙惠公的二儿子、暨南大学教师孙有康专程从广州赶回来参加这一仪式。这天下午,阳光灿烂,鸟语花香,当一家人围聚一起,烧香燃烛,准备拜祖之际,突然有客人来访——原来是暨南大学日本国女留学生伊藤顺代等几个人结伴到三亚旅游,知道孙有康在三亚,顺便来看望老师,刚巧赶上举行入屋仪式,伊藤顺代等人十分虔诚地全程跟随老师孙有康下跪祭拜。历史竟然如此巧合:47年前的秋天,烧毁孙惠公房屋的是伊藤顺代的那些前辈;47年后的秋天,祝贺孙惠公新屋落成的则是那些当年烧毁孙惠公房屋者的后辈。
  这段故事是否构成因果,谁都说不清楚,用“无巧不成书”来表达,又难免过于一般,人们只能叹息:这或许是一种天意吧!

知识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创作的故事集,收录了61篇故事,叙述了琼崖纵队老战士孙惠公光辉的人生:战争年代,哪里有危险他到哪里;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他到哪里;离休后继续奉献余光余热。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岳
责任者
孙惠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