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特别”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63
颗粒名称: 有点“特别”的故事
分类号: I247.81
页数: 4
页码: 192-19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孙惠公给儿子写信的几件事,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老革命和父亲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以及他一生俭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老革命 家信 教育

内容

孙惠公的故事很多,几个有点“特别”的故事至今仍让人回味无穷!
  用旧报纸给儿子写信。20世纪70年代,孙惠公听说在医院当医生的大儿子孙有吉喜欢吃芒果,就撕下一张旧报纸的一角给儿子写信: “有吉,听说你喜欢吃芒果,芒果这东西是好是坏,你是当医生的,自然会知道,如果觉得是好东西,对身体大有裨益,就开怀大吃,但我听说芒果酸味很重,吃多了对胃是有刺激的,不知是否?孙惠公。”寥寥数语,却是满满的关心。三亚市华侨医院董事长孙令昭既是孙有吉的少年朋友,也是曾经的同事,当年有幸读到了这封“旧报纸信”。起初,孙令昭是不太理解的,一位德高望重、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政府工作的老革命,他的办公桌上不至于连一张空白纸也没有吧,怎么能用旧日报纸写信呢?后来,对孙惠公了解多了,才知道这老革命一生对自己、对家人要求特别严格,从不假公济私,非常节俭,就连一张空白信纸都当成了公物,不随便“浪费”在写家信这件事上。因为“特别”,孙令昭讲了几十年,至今还在讲。
  给二儿子送“一把锄头、一只粪箕”。1965年高考前,二儿子孙有康收到父亲孙惠公的来信: “有康,如果你考不上大学,我只能送给你这两样东西。”这句话的下面,父亲画了一把锄头、一只粪箕。看到这封信,孙有康立即明白父亲的意思,父亲这是明确地告诉儿子,考大学父亲帮不了忙,考不上大学也别指望父亲,考不上大学就回老家拿起锄头粪箕好好种地。那个年代,大学少,招生少,能考上大学的可谓百里挑一,尤其是地主成分的子女考大学更难。孙有康自幼聪明,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很好,所以他对高考很“自信”。以前,孙有康填履历表时一直都在“家庭成分”一栏填写“地主”,这成了高考的拦路虎。孙惠公家是怎么被错划为“地主”成分的?连孙惠公也感到莫名其妙,但他从来没有去申辩,也没有去要求改正。但他从未想过这事还会给子女造成很多没必要的麻烦和障碍。幸好,崖县中学(今三亚市第一中学)得知孙有康有一个“革命”的父亲,劝说孙有康到县委开了一张“革命干部”出身的证明,以帮助他度过政治审查关,那时考大学的政审很严格。其实,当年孙有康压根就没有想过要父亲帮什么忙,早心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考不上大学自然回老家梅东村务农。不过,读了父亲来信的那一刻他有些想不通,像他这样高中毕业的人不多,如果他考不上大学,只要父亲想想办法,给他谋一个初中或者小学教师的工作是不难的,为什么非要给他安排“锄头”“粪箕”呢?毕竟城镇、山区都缺教师啊。而转念一想,堂姐、表姐都读过书,古文水平高,书写能力强,但是父亲也没有帮过哪一个,想到这孙有康也就释然,倒是这样一封父亲来信,对他是激励,是鞭策,使他更加刻苦地备考,最终考上了华南师范学院。
  让二儿子陪同下乡。那是1981年暑假,已经从乐东尖峰岭林场调去广州一所大学当教师的孙有康,携妻儿到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首府通什看望父亲,碰巧,父亲要出差乐东县,问孙有康想不想同行。孙有康想都没想一口答应了,一来好好陪陪父亲,二来也想去看看多年没见的同学、朋友。记得当天到达乐东县城,见到了县委招待所所长孙若。孙若是一位传奇人物,父亲的同乡、战友,“麦家祠惨案”中唯一的幸存者。“麦家祠惨案”发生在1945年,当年琼崖纵队第二支队第三大队第八中队100多人到东方感城接受日军投降,遭到日军勾结国民党匪军围攻,第八中队指战员全部壮烈牺牲。当赶来增援的部队和村民打扫战场时,发现孙若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成为唯一幸存者。孙有康非常敬佩父亲这位战友。
  在招待所,父亲孙惠公对孙有康一家说: “你们找同学去吧!”然后就忙去了。孙有康知道,父亲是不想给儿子开后门住招待所。父亲于1948年就当了乐东县民主政府县长,海南刚解放又重返乐东当县长,如今是自治州的部门领导,下来检查工作,在招待所开间房给儿子一家人住一宿,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父亲没有商量的余地,孙有康只得自己去想办法。当年的乐东县城,除了县委招待所,还真没有其它旅馆,孙有康只好在孙若所长的带领下,找到了一位叫罗才焕的同学的家。罗才焕在县城工作,一家人就蜗居在几平方米的旧房子里,连厨房都住着小孩。罗人缘好,家里住不下,就到附近的小学校借到一间教室,假期没有学生,将几张桌子并排起来,让孙有康一家住下。半夜里下起了暴雨,教室窗户全是用木板胡乱钉起来的,漏风漏雨。雨借风势,风助雨威,全往教室里灌了进来,一家三口只好坐着过了一个夜晚。这种艰难经历多了,也觉得平常,没有人去埋怨父亲。但是,孩子们以后再也不敢跟父亲一起出行了。
  能怪父亲孙惠公什么?他不关心孩子?不是!你看,连吃芒果这样的小事父亲都关怀备至,考不上大学后的出路都替你安排了,你还能说什么呢?其实,孙惠公教育、关心孩子不会挂在嘴上,总是让孩子们自我成长,自我磨练。1954年,父亲带二儿子孙有康到海南育才小学读初小,大儿子孙有吉当时则在海南中学读初一。在育才小学读书的学生是县团级以上的干部子女,学校设施和教学都比较好。当年父亲不在海口,调到广州工作了,所以几个月难得见一次面。每星期六下午,孙惠公的老战友林吉祥去接儿子,顺便也把孙有康接到海南财政处他家去。林吉祥是老崖县(今乐东县球港村)人,抗日战争时期去过延安,解放初期任海南财政处处长。林吉祥对孙有康像对待自己儿子一样亲,但同在海口读书的哥哥孙有吉就没有这样“幸运”了,整个学期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学校度过。有一年放寒假了,孙有康要回三亚,父亲也只是委托老战友、时任海南交通处处长林庆墀带到汽车站,买了张长途汽车票,嘱咐司机把孙有康“捎”过三亚。
  这些“特别”的故事,给孙有吉、孙有康留下了“特别”的不可磨灭的记忆。

知识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创作的故事集,收录了61篇故事,叙述了琼崖纵队老战士孙惠公光辉的人生:战争年代,哪里有危险他到哪里;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他到哪里;离休后继续奉献余光余热。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岳
责任者
孙惠公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