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山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图书
唯一号: 200120020230001860
颗粒名称: 二进山城
分类号: I247.81
页数: 5
页码: 179-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孙惠公是海南解放后乐东县县长,他为了保密和革命工作的需要,从加入党组织之日起改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十几年的艰难岁月中,孙惠公与家人多次从日军和国民党兵的眼皮底下或手中逃脱。为了不连累家人,孙惠公的妻子名下是别人家的妻子,儿子则寄人篱下,改名换姓。
关键词: 乐东县 梅山 保护神

内容

1951年1月21日,孙惠公意气风发走进“山城”,这是他第二次出任乐东县县长,第二次走进“山城”了。
  1948年4月,正当解放乐东县城的战斗进入紧张阶段,中共琼崖区委将孙惠公从中共崖县委书记任上调任乐东县民主政府县长。在前线配合解放乐城的战斗,保证琼崖纵队的物资供给,搞坚壁清野工作,动员群众把粮食和一切可资敌人利用的东西,迁移到远离乐城的地方藏匿,以断绝集结困守乐城的敌人的接济。6月6日,乐东县城解放后,孙惠公又被调到中共琼崖南区地委任秘书室主任。
  党组织之所以二次任命孙惠公为乐东县县长,主政乐东工作,是因为他长期在黎族山区工作,与黎族同胞结为兄弟,当年开辟革命新区的领导人都是他亲自培养出来的,他对乐东的情况很熟悉,轻车熟路,便于开展工作。于是,海南解放才8个月,再次回乐东县县政府主政。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再重新担任同一个职务,这在党的组织工作上是很少见的。孙惠公上任后,面对战争留下的满目疮痍、贫穷闭塞的乐东,他着重开展农村的互助合作,兴修小型水利,发展生产,开辟市集,供给生活日用商品,发展经济贸易,开办学校。整个乐东县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翻开乐东的历史,1935年,广东省当时的行政编制和区域划分,将海南行署的东安道所属的乐安、多涧、抱善、抱扛、潭寨、多港、头塘、万冲、雅亮等峒划出新建乐东县,全部都是黎苗族同胞居住的山区。汉区平原沿海一带的九所、乐罗、冲坡、黄流、莺歌海、佛罗、尖峰等地区归属崖县。
  海南解放后,这里百废待兴、进入全面建设新中国的转折关头,也就是刚解放的第8个月,孙惠公再次到乐东县赴任。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孙惠公到任后第一把火还没烧起来,刚刚想大展身手,实施新政,建设一个全新的乐东时,不料,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给他当头一棒。不过,孙惠公还是凭着聪明才智和超强的工作能力,带领全县人民胜利地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1951年夏,乐东的大安、抱由等地发生牛炭疽病,几天时间便死了200多头牛。这种流行病是由于炭疽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般吃草的动物更容易感染,人类也有可能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吃患病的动物肉而出现感染现象。由于这种传染病发病时间快、范围广,造成农民经济损失,没有牛来耕作,最大的危害是引起老百姓的恐慌,都害怕染上这种瘟疫,没有心思搞生产。孙惠公率领县政府工作组和医疗队深入疫区,实地调查研判,实施救治,使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此外,县政府还将情况上报广东省委和党中央,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半年中央就派遣医疗队深入乐东县黎村苗寨,为少数民族群众接种牛痘疫苗,群众的身体健康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1951年7月9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亡我之心没死,派遣“海南岛反共救国军独立纵队”武装特务22人空降在白沙县南溪岭与霸王岭之间的山区,被白沙、乐东、保亭3个县的公安人员及解放军两个连和民兵2638人、群众1050人包围。孙惠公县长带领乐东县250名民兵参与围剿台湾派遣空降特务。至8月6日,在什运、毛阳等地击毙空降特务15人,俘虏7人,缴获电台4部、武器弹药及其他物资一批。
  为了解决乐东人民农田用水灌溉问题,孙惠公请来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带领他们踏遍乐东的山山岭岭,寻找水源,勘测山涧溪流,绘制水库大坝图纸。前期工作完成后,发动乐东各公社群众投入到兴修水利的热潮中。孙惠公和民工们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头戴藤制工作帽,肩挑一担土,穿梭在热火朝天的水库建设工地上。经过一年多的奋战,建成了几座中小型水库,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农田灌溉问题。
  孙惠公是到广州读过书、从当教师蜕变为党的领导干部的“知识分子”,他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性。于是,他到任后就着手抓教育。他踏访乐东的山山水水,到各个村庄考察,了解到当地农民不识字,有的连海南话都听不懂也不会说,群众记数的方法是用绳子打结或用刀在树上刻记号。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孙惠公就意识到要改变他们的命运,让老百姓过上新的生活,必须抓好教育,而教育的决定因素便是教师。教师哪里来?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家乡一梅山。梅山自古是读书之乡,那里有很多读过高小、初中的青少年,何不把他们招来当教师?
  经过前期的准备工作后,孙惠公带着工作组到梅山“招聘”教师来了。他们物色好对象,到家中做思想工作,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动员、劝说,梅东村孙忠(孙有藩)、孙圣导、孙有穆、吴以安、孙家良等十几名青少年,背着简易行囊,踏上到乐东山区当教师之路。
  在乐东的山区当教师,其艰苦的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校舍是临时搭建的茅草屋,课桌椅是用一块块长木板钉成的,有的教室白天当课堂,晚上是老师的卧室。生活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的教师放假回家后,就到港门、角头、莺歌海等地购买一些小鱼干或虾酱,当做一个学期的送饭菜。这还不算苦,最令人可怕的是山区瘴气重,寒气大,蚊叮虫咬,很多人刚工作不久就因为水土不服,发疟疾,患重病,不得不跑回老家务农。孙惠公得知后,都对他们说服教育、极力挽留。有好几个人能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坚持下来了,孙圣导、孙家良等很多老师一直在乐东县艰苦的山区当教师,直到退休。
  孙惠公担任乐东县人民政府县长,由于政绩突出,被中央人民政府特别邀请到北京,参加1952年1月1日在中南海举行的中央新年团拜会,与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共贺新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参考文献: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版《革命老人孙惠公》中的《百载风云》一文;海南史志网《中国共产党乐东历史》之《解放乐东扫水战场遗址》一文: 《海南乐东县历史大事记(隋公元610年—1960年)》。

知识出处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巍巍芙蓉峰:琼纵老战士孙惠公的故事》

出版者:南方出版社

本书以历史事实为基础创作的故事集,收录了61篇故事,叙述了琼崖纵队老战士孙惠公光辉的人生:战争年代,哪里有危险他到哪里;和平年代,哪里有困难他到哪里;离休后继续奉献余光余热。

阅读

相关人物

陈恩祥
责任者
孙惠公
相关人物